首页学会基本情况规划与计划课题管理学会会议培训与学习学术交流审计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审计学会动态 > 正文
 
2009年地方审计学会秘书长会议交流材料(二)
 
【时间:2015年07月31日】 字号: 【大】 【中】 【小】


   

    2009年地方审计学会秘书长会议于200997????8日在辽宁省大连市举行,辽宁省审计学会、上海市审计学会、浙江省审计学会、江苏省审计学会、湖北省审计学会、广东省审计学会、云南省审计学会、陕西省审计学会和大连市审计学会分别是在会议上做了经验介绍。现将它们的经验交流材料在中国审计学会网上刊登,供各地审计学会和广大读者学习参考。

努力开拓创新  突出六个注重

推动学会工作不断进步

 广东省审计学会

 

    广东省审计学会在中国审计学会和广东省审计厅的领导和支持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服务审计工作中心,促进审计事业科学发展”这个主题,不断解放思想,求实创新,团结和依靠广大会员,积极开展审计理论研究、审计宣传和对外交流等工作。学会的管理日趋规范,机制不断创新,会员队伍不断壮大,科研及学术活动有效展开,学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不断提升,为我省实现审计工作的科学发展,服务广东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注重围绕审计中心工作,认真履行自身工作职责,努力提高科研水平

    为了确保审计科研工作的正确方向,紧跟全国、全省审计工作的步伐,多年来,我们始终注重围绕审计中心工作,认真履行自身工作职责,积极开展审计理论研究和审计宣传活动。紧跟时代步伐,开拓性地开展审计科研工作,增强审计科研工作的针对性,努力做到服务于审计工作实践。为配合财政同级审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开展,先后将“同级财政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确定为重点研究课题,与有关部门一道,组织和发动全省各市局和各市审计学会及高等院校共同开展研究,并多次召开审计理论研讨会,对促进审计工作的开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根据十六大提出要对权力进行制约与监督的要求,及时开展了对权力的制约与监督课题研究,研究成果获得了有关方面的好评。近年来,我们又从国家政治、经济、社会体制改革的大局出发,组织开展了“和谐社会与政府审计研究”、“政府审计在绩效评价中的作用”、“效益审计的回顾与展望”、审计质量控制”、“审计资源的整合利用”、“计算机审计”和“环境审计”等一系列课题的研究,并在研究中注意保证质量,不断提高科研水平。

    我们在参与审计署和中国审计学会的重点课题研究中,都能根据全国审计科研最高目标的要求,精心组织研究,努力提高审计课题研究质量和科研水平。在对民国时期南方革命政府审计及香港、澳门的审计史的研究中,我们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认真搜集资料,反复修改编写提纲和编写稿,提交给审计署的最后修改稿得到了编委的好评,编入了由国家审计署出版的《中国审计史》第二、三卷。我们在组织其他重点课题研究中,也注意把好质量关,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如,我们与中山大学课题组完成的《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理论分析》,获得了审计署最高奖励二等奖(一等奖空缺),2005-2006年度的《非赢利医疗卫生组织绩效审计:理论与实施框架》被评为全国审计科研成果一等奖,该论文被编入《中国审计学会课题研究报告》,还有其他一些课题的研究成果也在全国审计科研成果评选中获得了二、三等奖。2008年,我们与大专院校专家学者共同完成了审计署的两项重点课题的研究,《政府审计在绩效评价中的作用》和《财政支出绩效审计评价标准及审计质量控制研究》两个课题研究报告,分别被刊登在审计署科研所编印的《审计研究报告》第5期和第9期上,这两项课题研究报告均得到了审计署有关部门的肯定,并转发给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审计机关和审计学会以及有关部门。

     二、注重构建宣传平台,积极开展审计宣传工作

    多年来,我们一直致立于构建宣传平台,打造广东审计工作的宣传阵地,积极开展审计宣传工作。

    一是认真办好《广东审计》杂志,不断提高编辑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广东审计》杂志是我们的常年主打产品,自创刊以来,虽然经历了由内部刊物到公开发行、又由公开发行转为内部刊物的转变,但办刊宗旨却始终是围绕全省审计工作中心,紧跟形势发展的步伐,认真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有关财经、审计工作方面的法律法规,宣传审计基础理论和有关审计实务、审计方法的研究成果,传播审计专业知识和信息动态,宣传审计战线的先进典型和良好的道德风尚。尤其是近年来,我们在内容上更加注意围绕审计工作中心,做好审计经验、审计成果和审计信息的报道;加强通联约稿工作的针对性和计划性,保证了稿件的来源和质量;调整了栏目,改进了版面设计,增强了与读者的亲和力,满足了不同读者群的需要,受到了厅领导、基层审计工作者和有关方面的好评,使之逐步成为全省审计工作者喜爱的读物。

    二是做好审计书刊的编印工作。在认真办好《广东审计》杂志的基础上,我们还编印了大量的审计书刊,随着审计书刊编辑出版数量的增多和质量的提高,使审计宣传工作得到了加强,审计成果得到了推广和利用。我们编印的书刊包括《广东省财经审计法规选编》、《香港和澳门审计的产生与发展》、《效益审计》和《国家审计的改革与发展》等审计理论专著;同时还编印了《广东省审计论文选编》、《立项课题论文汇编》和《粤港澳审计理论与实务研讨会论文汇编》等审计书刊。在编印过程中,我们认真做好法规和论文选编的编校工作,注重提高内在质量,保证其准确性和权威性;同时认真做好书籍的整体设计和编排工作,改进法规和论文选编的外观形象。出版发行的论文在理论上具有前瞻性和创造性,对审计业务工作和理论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和参考价值。

    三、注重广泛发动群众,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形成良好的学术研究氛围和社会研究合力

   我们坚持在充分发挥现有人员优势的同时,始终注重做好组织协调工作,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以形成良好的学术研究氛围和社会研究合力。首先是在充分调动省厅工作人员和省直单位内审人员审计理论研究积极性的基础上,积极组织和促进各市县审计人员参与审计理论研究。我们每年年初都会根据当前审计中心工作和中国审计学会确定的科研方向(或规划),选取当前审计工作中热点难点问题,同时也是审计人员普遍关注的问题,制定审计理论研究的年度计划,明确本年度的研究方向,并通过文件的形式发给各地市级审计学会以及学会理事。文件下发后,学会秘书处还会不定期地与各地市级审计学会进行沟通,一方面督促各市审计学会做好发动群众的工作,另一方面也了解研究进度以及各市学会在研究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并及时帮助解决。学会还会通过召开研讨会评选优秀论文等形式提高广大审计人员参与理论研究的积极性。每年年底前学会都会召开一次全省审计理论研讨会,并且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多地让全省各地提交论文的作者来参加研讨会,这样既能让大家围绕本年度的理论研究课题展开直接的、广泛的交流,及时了解各地的动态和信息,同时也激励广大基层审计人员今后更加积极地参与审计理论研究,在省内形成良好的学术研究氛围。

其次是充分发挥审计学会在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开展审计理论研究方面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我们始终注意与省内各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加强联系与沟通,争取他们的支持。在有关审计理论课题的研究和刊物的编辑过程中,注意请大专院校专家学者当好参谋,并且根据需要有针对性地约稿。有的科研项目或与他们合作承担,或直接请他们承担课题研究任务,这对于提高研究成果质量,有着重要意义。近年来我们上报中国审计学会和审计署科研所的很多研究课题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都是与专家学者的参与分不开的,像我们前面提到的《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理论分析》,《非赢利医疗卫生组织绩效审计:理论与实施框架》等课题都是与专家学者们合作完成的,在全国评比中名列前茅。

    目前我们已与省内各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建立起了比较稳定的合作关系,并且保持了密切的联系,从而形成审计研究的合力,保障了多出成果、出好成果。每年岁末年初我们都会召开专家学者新春座谈会,会议由厅领导亲自主持,省内各高等院校审计会计界的有名的学者教授欢聚一堂,畅所欲言,学会给他们提供了了解审计工作的机会,同时也给他们开通了向审计工作建言献策的渠道,在审计学术界和实务部门之间架起了一条桥梁。蓝佛安厅长到任后非常重视专家学者们的意见和建议,要求学会秘书处在座谈会结束后迅速整理出专家学者们在座谈会上的发言纪录,供全体厅领导传阅。此外,我们也注重发现能积极参加学会事务的专家学者,让他们在学会领导机构中担任职务,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共同把学会工作做得更好。在我们今年学会换届选举中,我们有意识地调高了高等院校代表占理事会总人数的比例,高等院校代表达到了理事总人数的36.7%,这一做法也得到了厅领导的肯定。

    四、注重审计实践的总结,突出为审计实践服务

    广东的审计科研工作十分注重审计实践的总结,在科研课题的立项、理论研讨会的内容设计以及《广东审计》的宣传报道方面,能以各个时期审计实践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为重点,及时进行总结、研讨,并能及时把各地好经验、好做法通过《广东审计》进行宣传报道,达到了为审计实践服务的目的。广东省审计学会成立24年以来,根据各个时期审计工作的需要,先后开展了“厂长(经理)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审计查账技术方法”、“改革与完善审计组织体系”、“股份制企业审计”、“经济特区审计”、“现代企业制度与企业审计制度改革”、“审计监督机制”、“财政审计”、“境外企业审计”、“企业集团审计”、“审计在宏观管理中的作用及其方法”、“党政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加入WTO对政府审计的影响及对策”、“环境审计”、“金融企业审计”“预算执行审计”、“绩效审计”以及“免疫系统”论等等一系列应用专题的研究,对审计实务工作都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多年来,我们都是以突出为审计实践服务为宗旨来选择研究课题,所以,追溯我们24年来的研究课题,就可以看出广东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审计实践发展的轨迹和缩影。

    五、注重审计交流活动,促进相互了解与合作

    为适应日新月异的审计技术与方法的发展,充分发挥自身地缘优势,我们以“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积极开展审计交流活动,加强与国内外、境内外的交流与合作。

    多年来,我们除通过各种方式加强与内地有关省市审计学会的工作联系与交流外,还积极开展与国外、境外审计界的交流活动,先后邀请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的专家学者来粤开展审计理论研讨和工作交流。还多次组织会员先后赴西欧有关国家和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进行审计业务学习考察和交流活动。

    我们还充分发挥地理文化优势,积极加强与港、澳地区的政府审计部门和民间审计团体、高等院校的联系与合作。早在香港回归之前,学会就与香港核数署、香港华人会计师公会开展了多次审计学术和工作交流。香港华人会计师公会还组织会员定期向《广东审计》投稿,介绍香港审计、财税等方面的工作情况及经验。得益于之前建立起来的密切的联系与合作关系,当我们在2000年接到《中国审计史》中的港、澳审计史部分的编写任务时,便可借助学会作为民间组织的这个交流平台,迅速地开展工作。在港、澳审计史编写期间,学会积极加强与港澳两个特别行政区审计署的沟通合作,先后两次派员分别到香港、澳门特区审计署,与其联系港、澳审计史资料搜集及编写工作的有关事宜。香港特别行政区审计署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审计署在审计史资料搜集和对初稿及样稿的审查、修改补充工作中,均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和帮助。此外,还就审计史编写的有关事宜,积极与香港理工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澳门会计师、香港华人会计师公会、澳门核数师公会等大学和社会团体,以及澳门金融、保险、电力等部门加强沟通与合作,各方面都给予了大力支持。还曾应澳门注册核数师公会的邀请,委派审计学会原副会长、中山大学李学柔教授专程赴澳门做学术报告,赢得与会者的广泛好评。

我们还分别于2006年和2008年两次召开“粤港澳审计理论与实务研讨会”,与港澳同行就共同关心的“计算机审计”、“效益审计”、“审计质量控制”、“审计管理理论”、“环境审计”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研讨和交流。两次研讨会都吸引了众多港澳同行参与,有效地促进和推动了粤港澳审计工作的共同发展。

    六、注重加强管理,团结协作,形成团队精神

    为了确保审计学会工作的正常开展,多年来我们注意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抓教育和管理,使全体人员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提高工作质量,并根据工作计划,做好分工和监督检查,加强作风建设,建立良好的工作秩序。

    在管理方面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强管理,完善制度。在配备学会秘书处工作人员的基础上,坚持学会的会议制度,定期召开理事会、常务理事会,研究和部署学会的工作。同时注意完善和健全学会的规章制度,制定“财务管理办法”、“会费收缴和管理办法”等制度,并加强会员登记管理工作,有力地保证学会日常工作顺利进行。二是搞好组织协调,与理事保持密切的联系。学会秘书处作为日常办事机构,增强了工作的主动性,积极与各位理事保持密切联系,创造条件,组织开展各种活动,增强学会的活力和凝聚力。三是注重与各市学会的联系与沟通。省审计学会曾多次召开各市秘书长会议,通报学会工作情况,交流工作经验,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督促各地学会按照社团条例规定,做好学会工作。经过努力,全省21个地级市中,已有19个市成立了市一级的审计学会,各地审计学会坚持规范化管理,加强自身建设,完善各项制度,学术研究和审计宣传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在工作实践中, 我们也深深感受到,良好的工作氛围是搞好各项工作的重要保障。多年来,我们十分注意营造一个和谐团结的工作氛围,同事之间和睦相处,在思想和生活上做到互相关心,在工作上做到既有分工、又相互合作,不分份内份外,不计较得失,形成团队的合力,从而使繁重、枯燥的研究、编辑工作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结出硕果。

    我们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表现为:一是审计理论研究和审计宣传相对滞后于实践,理论研究方法简单,对丰富的审计实践缺乏理性的总结、理论的提升和指导;二是全省审计理论研究的水平还不够高,理论研究的广度和深度还不够,研究成果的宣传推广力度和措施还有待于加强和改进;三是全省审计理论研究工作开展得不够均衡,在一些地方审计理论研究的群众性还不够;四是对外交流活动的渠道、力度都有待于开拓和加强;五是人员综合素质和研究力量不适应审计工作发展要求。对于这些薄弱环节,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改进和完善。

    七、几点体会

    如何遵循学会的宗旨,充分发挥学会人才集中的优势,发挥学会的组织作用和学术性的功能,我们的体会是:

    1、要坚持学会工作的正确方向。学会是群众性的学术团体,因此,学术性就成为学会工作的一个显著特点,也是学会工作的灵魂。学术活动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广东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紧密围绕审计部门的工作重点和中心进行,使学术活动具有导向性和针对性,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从而不断提高学术水平。

    2、要紧紧依靠审计厅领导和专家学者的支持和帮助。学会是一个群众性的组织,不具有行政职能,不能仅仅依靠指令性的手段来开展工作。但是学会工作又涉及到方方面面,有些工作往往单靠学会自身的力量是难以奏效的,必须取得上级领导的支持,尤其是审计厅领导的重视和支持。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主要体现在适时地提出工作要求,指明工作方向;支持并参与学会的重要活动,承认学会的学术成果;提供必要的活动经费,创造必要的工作条件,帮助解决学会的实际困难等,从而保证学会工作的顺利开展。

    3、在学会工作中要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新精神,努力提高学会工作水平和质量。学会工作决不可墨守成规,驻足不前,必须要跟上形势,不断创新,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现代,前瞻未来。我们常讲,有思路才有出路,有活动才有活力,有创新才有发展,有作为才有地位。这是对学会工作的经验总结,也是对学会工作的要求。

 

 

开拓创新 为审计实践服务

 

上海市审计学会  李子雄

 

    上海市审计学会在中国审计学会、市审计局的指导下,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紧密联系审计工作实际,努力拓宽工作思路,积极组织开展审计理论研究和学会其他方面工作,为审计实践服务。

    一、积极开展重点课题研究,在重要理论问题上有创新,对审计实践有促进

    审计学会是研究审计理论和审计实务的学术团体,这一工作性质和工作任务,决定了学会在理论研究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学会不断强化学会审计研究阵地的作用,认真研究审计工作中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服务于审计工作大局。

    1、全力组织开展《政务公开环境下增强政府审计执行力研究》课题的研究。2007年,学会积极参加审计署2007年度审计科研课题的招投标工作,在前期认真组织、充分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投标的《政务公开环境下增强政府审计执行力研究》课题在审计署立项。随即,我们组建了以宋依佳局长任组长,施涛副局长为副组长的课题组开展研究。开展此项课题研究,主要是基于以下认识:随着管理思想理念的日益发展,“执行力”受到普遍重视,“执行力”的理念被广泛运用。同时,“政务公开”正成为我国执政进步的热点之一,政务公开所导致的政府执政环境的变化,必将对政府审计产生深远影响。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是将政府审计执行力放在政务公开环境这一大背景之下进行考察,将两者结合起来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从环境变化影响的角度研究政府审计发展的战略问题。

    这个课题研究的成果体现出如下三个特点:一是选题围绕改革和发展的热点,体现了前瞻性与现实性的结合。正如前面所介绍的,无论是政务公开还是审计执行力,都是我们国家正在探索的问题,属于国家审计发展战略层面的问题,因此对两者及两者关系的研究无疑是前瞻性的;宋局长在2007年审计工作报告中把增强审计执行力作为加强队伍建设的一项举措,因此如何增强审计执行力就具有现实的迫切性和可操作性要求。课题组选择这个课题进行研究很好地把前瞻性和现实需要结合了起来。二是课题成果在重要理论问题上有创新和突破:课题组在分析界定政务公开环境和执行力概念内涵的基础上,对政府审计的执行力问题采用分解的手法,明确构成政府审计执行力结构体系的要素,建立了宏观的战略管理、中观的制度体系和微观的过程控制三个层面的审计执行力结构体系和理论框架,并对政府审计执行力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作用机理进行深入探讨,从理论上回答了政务公开环境与政府审计执行力的内涵外延及其相互关系问题,对完善政府审计政务公开制度,提高政府审计执行力,并使两者步入相互促进的良性发展轨道,提出相应的实践建议。三是论证的方法有创新。课题组除了运用规范研究方法外,首次运用了实证研究的方法对规范研究的结果予以佐证。课题组精心设计了调查问卷表,向国内二百多位审计工作者、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教授专家发放,收到有效问卷170多份,获取了大量有代表性的数据和意见,还从《中国审计年鉴》中得到历史数据。通过数据处理和回归分析得出实证结果。整个实证部分对课题报告提出的审计环境框架、政务公开与审计执行力的作用关系都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

    2、参与中国审计学会重大课题的研讨。2008年3月,中国审计学会在南京召开了中国审计学会五届三次理事会暨第二次理事论坛,论坛的主题是“国家审计发展战略研究”,我会宋依佳会长受邀在理事论坛上作了《推行审计公开的战略思考》的演讲,宋会长这个演讲是对前述的政务公开环境下增强政府审计执行力研究课题的深化研究。宋会长的演讲系统地论述了审计公开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核心观点是:

    审计机关作为规范权力运行的重要机构,其信息的公开对于民主法治建设尤其具有战略上的意义。随着建设公开透明政府进程的持续推进,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将成为审计公开的基本要求,但现行的内外环境尚不能支撑实行全面的审计公开,审计公开存在着诸多风险,亟需在宏观上、战略上进行深入研究和整体布局。

    宋会长演讲报告不仅把审计公开与审计风险联系起来思考,更是把审计公开放在我国特有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这些大背景下去思考;不仅回答了我国审计公开的理论问题,更是对审计公开的内容、形式及时间部署等实践问题从战略层面予以理性地回答。

    3、组织开展了《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评价贯彻科学发展观研究》课题研究。该课题是我会2006年度重点研究课题。开展此项课题研究,是基于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把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作为一项国家战略。为实施国家战略服务,是政府审计义不容辞的职责。政府审计在审计工作中如何贯彻科学发展观,是每一位审计工作者都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开展此项课题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希望借助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这个平台来回答这个问题,并把这项成果运用于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该课题成果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比较科学系统地论证了国家审计机关在建立创新型国家、构建和谐社会的国家战略中应该发挥主体作用;二是比较系统地论证了在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原则、评价内容中如何体现科学发展观这一国家战略;三是课题在现有的经济财务指标框架内,对组合相关的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指标,解决现实需要与标准滞后的矛盾,进行了探索。并参考了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以及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对国有企业相关指标的统计标准和考核办法,研究设计了集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为一体的,由四个部分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三年后的今天,我们再来看这个课题,依然能看到这个课题的前瞻性和现实性。该课题获得中国审计系统2005?2006年度优秀论文评选二等奖和上海市审计学会2005-2006年度优秀审计论文一等奖。

    二、积极探索审计机关开展审计科研工作的新路子

    我们借鉴了中国审计学会的成功经验,认真探索上海审计学会开展审计科研工作的新路子,我们考虑,要通过审计科研促进审计工作科学规范开展的同时,培养一支专家型的审计干部队伍,为此我们考虑全市审计科研工作的展开分两步走,第一步先在条件比较成熟的审计机关实施课题招投标,然后积累经验后再在全市展开。

    1、以课题招投标为切入口,规范开展审计科研工作。

    2007年5月,我们召开了全市审计机关审计科研工作座谈会,宋会长特地从北京赶回上海亲自做动员报告。会后由市局先后下发了我们秘书处、科研所帮助起草的《上海市审计局审计科研实施意见》、《上海市审计科学研究课题管理办法(试行)》、《上海市审计局关于2007年度审计科研课题指南及课题招标的通知》、《上海市审计科研课题经费管理办法》、《上海市审计局科研课题立项评审办法》等五个文件,揭开了全市审计机关开展审计科研工作的序幕。

    2007~2009年全市审计机关审计科研课题立104项,其中重点课题20项;2007~2008年已完成70项,同意结题69项。我们对每年的招投标情况提出一个初步意见,提交科研工作领导小组评审决定,然后根椐科研工作领导小组的评标结果,分别向各申请单位和部门下发立项任务书和通知书,对重点课题和一般课题完成时间节点、完成质量要求、课题报告字数和格式规范、课题的中期检查和结项评审、课题的管理和支持等作了具体规定,明确了任务和要求,确保了各课题组科研工作的及时启动并规范运作。

    2、在科研中注重培养一支专家型的审计干部队伍。

    为了培养一支专家型的审计干部队伍,2008年我们建立了两支科研队伍,一支是由37名高学历、有经验的审计骨干组成的特约审计研究员队伍,其中处级干部18名,区县干部13名。这支队伍人选由单位推荐,秘书处、科研所初选,局长办公会议审定。为此我们专门制订了《特约审计研究员管理办法》,对特约审计研究员的责任、权利、义务以及管理予以规范,充分发挥他们在科研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另一支是机关内的专家队伍和机关外专家队伍,其中一项职能是对课题成果的评审。我们规定,重点课题必须分别通过内外专家评审,外部专家采用匿名评审方法。经过近三年的实践磨炼,这支队伍已日趋成熟。

    3、注重审计科研成果的转化和运用。

    经过一年的实践,我们发现2007年的科研成果比较丰硕,这些审计科研成果需要进一步推广运用,审计科研工作也需要积累经验并进一步深化,因此我们提出举办一次审计科研论坛的建议并得以列入市局2008年的审计科研与教育培训工作计划。

    2008年9月,我们编制的《“2008上海审计科研论坛”初步方案》经局长办公会讨论通过。论坛根椐2007年重点课题的两个研究方向,即预算执行审计和审计项目管理作为论坛主题,由8个课题进行演讲,并安排现场提问;同时论坛邀请到署科研所和市科委领导现场指导。论坛现场讨论气氛热烈,成果推广达到预期效果。同时我们把2007年的科研成果汇编成册由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出版,进一步扩大科研成果运用的范围。

 

    三、夯实群众性审计科研基础,广泛开展群众性审计科研活动

    我会的群众性审计科研活动具有良好的传统和群众基础,近年来主要做了如下几项工作。

    1、搭建群众性审计科研论文交流的平台,促进群众性审计科研活动的开展,激励多出科研精品。

为广泛地推动全市群众性审计科研活动的开展,为更多有志于审计科研的会员搭建一个展示自已成果的舞台和交流切磋的论坛,使审计科研更好地为审计事业的全面协调发展服务,作为一项制度,每年初,我会秘书处就发出《上海市审计学会关于××××年度审计科研选题的意见》,同时通知征集上年度群众性审计科研论文,每年召开一次群众性审计科研论文与科研活动组织经验交流会,评出“优秀群众性审计科研论文”和“群众性审计科研活动优秀组织奖”。

    2、积极参加中国审计学会网站专题讨论。

    在中国审计学会网站举办的“专题讨论”活动中,学会秘书处积极组织稿源,学会领导带头撰写论文,参与讨论,在各方的支持与努力下,学会被中国审计学会授予优秀组织奖,上海审计科研所的两篇论文被评为优秀论文奖。

    3、通过评选学会优秀审计论文,激励审计科研成果多出精品。

    2007年,我会制定了《上海市审计学会关于推进审计科研工作发展的意见》,在这个意见中规范了课题研究、成果评审、奖励办法等工作。与此相应,重新组建了学会学术委员会,制定了《上海市审计学会学术委员会章程》,并以上述“意见”、“章程”为规范,组织开展两年一次的学会优秀论文评选工作,以此进一步激励与推动审计科研活动的开展,科研成果多出精品。

    四、开展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教学、培训活动,帮助广大会员拓宽视野、增长知识才干

    我会以有效发挥学会的群体优势和信息优势为目标,切实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学术研究、教学培训活动,交流学会工作和学术观点,拓宽宏观思路,增强协同效应,更好地为全市审计实践服务。

    1、积极参与全国性审计理论研讨活动。2007年学会与市内审协会合作参与中国审计学会与中国内部审计协会联合举办的经济责任审计理论研讨会活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论文的征集工作。

    今年我们积极组织参与中国审计学会和署科研所组织的“青年论坛”和“免疫系统”的征文工作。我们不仅转发了通知,还有重点地组织青年干部研究,组织交流评审,好中选优上报,有效地保证了选送论文的质量。我们选送的论文获一等奖、二等奖各一篇,三等奖两篇。

    2、举办高级研讨班,为高端人才提供交流学习的平台。

    2007年8月,学会会同市审计科研所举办了经济责任审计高级研讨班,邀请上海财经大学谢少敏教授作了“关于经济责任审计的理论分析”的报告,市局经济责任审计处负责人作了“本市审计机关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情况”的报告。2008年7月,学会会同市内部审计师协会举办了“内部审计质量评估”高级研讨班,研讨班邀请中海壳牌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内部审计经理黄慧先生作开展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工作的报告。部分集团公司、金融机构、上市公司,以及本市部分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和高等院校审计机构负责人、教师参加了研讨。根据学会工作计划,今年10月还将举办“内部控制及内部控制自我评估”高级研讨班。

    3、定期举办专题讲座、学术报告。

    我们把每年举办两期专题讲座、学术报告作为拓宽会员知识,开阔视野的一条重要途径。近年来我们邀请到中国审计学会秘书处的领导崔振龙、刘力云等,及复旦大学李若山教授等专家学者就“经济效益审计的技术方法”“金融风暴与我国的应对”等作专题讲座、学术报告。

    五、几点体会

    1、学会工作领导支持是关键。

    2、科研工作要从实际工作出发,以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人材为目标。

    3、科研工作的组织要“三结合”,但应以审计机关为主导,审计机关要担负起这项重任。

 

 

树立科学理念  创新学会工作

 

云南省审计学会   易挺

 

    2007年云南省审计学会换届以来,在审计厅的领导下和中国审计学会、省社科联的指导下,广大会员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支持并不断创新审计学会的各项工作,在理论研究、资源整合、对下指导和成果转化等四个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将主要工作成果汇报如下。

    一、主要工作

   (一)围绕中心工作,开展理论研究

    学会在开展审计理论研究中,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坚持从云南的实际出发,按照厅党组提出的云南审计要做“深”财政审计、做“实”企业审计、做“优”经责审计、做“强”专项审计、做“大”效益审计的工作思路,及时调整学会的工作思路,紧密围绕厅党组工作的指导思想,突出研究重点,着眼审计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在开展理论研究时既强调实践性,又注重前瞻性,把理论研究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近两年开展研究的重点课题包括:公共投资项目效益审计研究、生态云南与环境审计研究、财政性资金效益审计研究、审计人才队伍建设和审计文化建设、审计质量与风险控制、信息化条件下审计技术方法应用研究、跟踪审计、人本审计、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后对审计的影响及对策、经济责任审计等等。

    学会在开展审计理论研究工作中,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基本方针,以人为本,深入审计实践,发挥学会人才荟萃的优势,整合审计科研人员、审计实务工作者、社会上的专家学者等各方力量,以审计工作实践中发现的新问题、新情况为基本点,提升到理论高度进行思考,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把审计理论研究与审计工作实践有机结合起来,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造新方法,从而在审计研究上实现了新的突破。

    学会积极开展审计理论研究,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促进审计人员学习,提高审计干部的理论素养、宏观意识、辩证思维和综合研究分析能力,促使审计干部加强跨专业领域的学习,把握国民经济及其相关行业的总体运行态势,开阔视野,拓宽思路,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在开展理论研究时,也注重理论研究方法的创新,采用灵活多样的理论研究方法和活动形式,在组织形式上采取理论工作者与实务工作者相结合、与大专院校相结合、专题研究与专项调研相结合,专题研讨会与综合研讨会相结合等等。厅机关在年终考核时把审计理论研究成果作为考评的内容,充分调动和鼓励广大审计人员参加审计理论研究,调动他们参加审计研究的积极性。

    学会突破传统理论研究只注重“ 国家审计”领域的局限,把研究范围扩展到内部审计。近年来,审计学会同内审协会及内部审计机构合作,先后开展了对“舞弊的审计与防范”、“经济责任审计”、“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内部审计在企业重组改制中的作用”、“效益审计”、“环境审计”“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等课题的研究。近二年来学会结合国家审计和内审工作实践分别在云南铜业有限公司、云南省地矿局和云南锡业有限公司开展了《云南铜业杯》、《云南地矿杯》和《云南锡业杯》的理论研讨活动,组织有关大学的教授、审计专家和科研人员对收到的200多篇论文进行了评比,评选出了一等奖15篇、二等奖30篇、三等奖45篇,对取得的优秀审计科研成果进行了表彰和奖励。其中有10篇论文分别获得了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理论研讨一、二、三等奖。并先后在《中国审计》、《中国内部审计》和《审计与经济研究》等重要专业刊物上发表了多篇高质量的论文 。

    (二)  整合学会资源

    学会针对自身人员少、科研力量相对不足的实际,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和条件,在开展审计理论研究时,加强学会与有关大专院校的专家、各州市审计学会、社科联以及省厅内部各业务处室之间的沟通、协作、互动,形成社会性支持审计科研的合力,从不同的角度推进审计理论研究。一是利用高校的理论研究优势,注意充分发挥专家学者在理论研究的作用,重点开展审计理论前瞻性研究。二是利用社科联的学会组织优势,主动加强与社科联的联系,积极参加社科联组织的活动,把我们开展审计理论研究的情况及时向社科联汇报,使我们在开展审计理论与实践的拓展性研究中社科联给预一定的经费支持。三是积极支持和帮助利用州市学会开展理论研究工作,指导州市学会充分利用基层实践优势,积极深入基层进行调查和研究,努力发现问题、发掘经验,开展审计实践的基层性研究。例如,昆明市审计学会和楚雄州审计学会每年均和当地的社科联合作开展1个审计课题的理论研究,其中昆明市审计学会研究的“环境审计”的论文还被中国审计学会邀请参加在北京召开的专题研讨会。保山市审计学会每年都动员全市的审计人员参加中国审计学会开展的审计论坛,先后向中国审计学会报送了十余篇论文,有4人获得中国审计学会的表彰和奖励;云南审计学会被中国审计学会评为论坛研讨组织奖。四是利用省厅内部各业务处室的业务实践优势,从审计业务实践中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对实践中发现的新问题及时立项,并迅速组织相关业务处室与有关部门进行研究分析,开展审计工作的实践性研究。

    (三) 指导州市学会和会员开展工作

    学会每年年初,针对省厅当年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审计重点,结合中国审计学会的年度课题安排和要求,围绕审计工作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确定当年课题研究的重点,制定学会工作计划和方案,明确州市学会、内部审计机构和有关会员开展审计理论研究的任务,学会每年利用召开全省审计工作会议向学会的常务理事通报上年学会开展工作的情况,并布置安排本年学会要开展的工作,保证课题计划的落实。学会不仅参加和指导州市学会的科研课题论证会和理论研讨会,还积极推荐州市学会参加中国审计学会开展的活动,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州市学会和会员的研究优势,大大提高了对下指导工作的效率。

    针对州市学会研究力量普遍偏弱的问题,学会结合每年开展的理论研讨活动,定期对州市学会负责人进行理论培训和实践指导,努力促进州市学会研究工作水平的提高,全面提升全省审计理论研究工作水平。学会还先后组织审计骨干参加中国审计学会举办的审计管理培训班和部门预算资金绩效审计培训班。

    (四) 面向审计实践,多渠道转化科研成果

    开展理论研究的目的在于指导审计实践,审计科研成果只有被应用于审计实践,审计科研工作才

具有生命力。近年来学会坚持将科研成果转化到审计实践中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并采取多种有效措施,

加强科研成果的转化利用。一是通过开展全省优秀论文评选活动,将评选出来的优秀论文汇编成论文

集,并将论文集发到各级审计机关和内部审计机构,直接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应用。二是积极拓宽

思路,利用培训、会议等及时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指导实践的参考资料和工作手册,如利用科研成果由

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出版了《现代内部审计理论、法规与操作实务》一书,直接为审计实践服务,

受到广大内部审计人员的好评。三是充分利用《影响力》刊物这个平台,及时把最新的科研成果进

行宣传和推广。四是学会每年通过开展全省审计系统审计理论研讨活动,把科研成果应用到审计实

践中,推动审计科研与审计实践的结合,有利于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应用。五是充分利用学会自身人

才优势,本着服务为主的目的进行学术交流,推广科研成果,积极帮助广大审计人员更新审计知

识、提高业务能力、规范审计工作。六是加强审计学会与兄弟省学会的交流,学习兄弟省学会工

作的先进经验,同时,分享和交流科研成果,加强与其他相关学术团体、大学的联系,扩大学会的

影响。

    二、几点体会

    (一)领导重视是搞好学会工作的重要保证

    学会工作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更需要加强领导,更需要与时俱进。我省学会换届以来学会会长每年在全省审计工作会议上都要强调审计理论研究工作的重要性,同时要求学会的理事和会员要充分履行自己的职责,要求各州市领导要积极支持和参与学会的各项工作,要求各级审计机关要加强对审计理论研究的领导,支持学会开展理论研究工作,为理论研究提供必要的条件,确保审计学会工作顺利开展。

    (二)立足实际,创新方法,积极开展理论研究

    一是突出工作重点,加强审计理论研究。理论研究要着眼审计发展的方向和趋势,理论研究既要有实践性,又要有前瞻性,理论研究必须与实践相结合。二是要深入调查研究,努力提高审计理论研究的水平。审计理论研究都应当建立在审计实践的基础之上,及时总结审计实践中的新鲜经验,探索审计发展的规律。同时,针对审计实践中需要解决的共性问题,研究提出对策建议,指导审计实践。三是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术活动是推动学会工作开展的重要方法。要抓住热点、难点和理论界争论的焦点问题以及审计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组织研讨活动。学术活动要有针对性,内容要有现实性,注重提高学术活动的质量。四是要加强学会的宣传功能。学会要利用会议、培训、理论研讨、考察等活动,借助新闻媒体、刊物、信息等手段,传播审计思想,弘扬先进审计文化,推进学会理论研究、指导审计实践。

    (三)要加强审计学会的自身建设,增强学会工作活力

    审计学会作为一个群众性学术团体,要不断健全组织网络,扩大会员队伍,这样才能体现群众性,学会工作才有活力。同时要加强省、州市两级审计学会的沟通和联系,加强理论研究和学术交流方面的合作,共同开展理论研究,多出高质量的科研成果。

 

 

积极实践科学发展观

进一步提高审计理论研究和学术交流水平

陕西省审计学会   侯兴国

 

    一年来,陕西省审计学会在中国审计学会、陕西省审计厅的正确领导下,在省社科联的指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从服务于审计工作大局出发,扎扎实实地开展工作,团结和依靠理事、专家学者、审计一线的工作人员,抓住学会工作的特点,广泛深入审计实践调研活动,着力研究审计发展中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不断增进学术交流,积极探讨审计工作新路子,审计科研成果不断增多,审计学会工作呈现良好发展势头,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审计研究为审计工作科学发展服务的理念

    科学的审计研究理念来源于审计研究实践,又决定着审计研究实践的未来发展和方向。根据《审计署2008年至2012年审计科研工作发展规划》,结合陕西省审计学会工作实际,我们始终把握服务审计实践、推动审计创新、构建和谐审计机关、促进审计事业科学发展的大方向。紧紧围绕陕西改革发展和建设西部强省的目标以及审计中心工作,密切关注审计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探索建立审计学术交流与审计实务紧密联系、有机统一的机制和制度。坚持审计理论创新,认真研究审计科学发展中的重大审计理论问题,突出经验总结、政策分析和技术方法应用研究,破解实践难题,化解突出矛盾,积极研究适应新需求的审计新理论、新思路、新技术、新方法,不断增强审计研究的针对性、实用性、有效性、前瞻性,进一步提升审计科研成果的理论水平和应用价值,推动审计科研成果的转化。

    二、努力开拓创新,不断提高审计理论研究和学术交流水平

    2009年以来,陕西省审计学会、审计研究所根据《审计署2008至2012年审计科研工作规划》的要求,按照全国、全省审计工作会议精神和我省审计科研工作的总体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续坚持吸收专家学者与审计一线专业人员及学会工作人员,组织“三结合”研究队伍的做法,优化审计研究资源形成相融互补及其审计研究合力,提升了审计理论研究效能和质量。对省级重点审计科研课题的选题、立项、组织管理、评审验收工作进行了不断的改革创新。在选题立项上,注重调查研究反复论证;在组织管理上,注重协调配合,有条不紊;在研究活动上,注重信息构通;在评审验收上,注重质量标准,严格把关;在研究目标上,注重解决相互交流问题,提升能力;因此在选题和研究内容上,我们结合我省审计工作实际,选择实务类课题进行研究,注重解决当前审计工作中出现的突出、带有普遍性的难点问题,力求通过课题研究,指导审计工作实践,提升审计工作者的理论研究水平和审计监督能力,推动审计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今年,我们经过认真调研和反复论证,确立了三项研究课题,同时明确了研究目标和重点。一是“财政审计免疫系统风险预警机制研究”。该课题重点研究财政审计在维护财政安全、防范财政风险、推进财政改革等方面发挥财政审计免疫系统风险预警职能作用的方式及其机制。二是“陕西省公路建设项目绩效审计研究”。此项课题通过审计实证分析,从审计运行规程、组织管理、技术操作层面梳理和提炼开展公路建设项目绩效审计的工作模式。在审计目标的界定、重点内容的确定、方式方法的选择、技术手段的应用和评价体系的建立等方面进行重点研究,为开展公路建设项目绩效审计提供有益的思路和借鉴。。三是“基于天然林保护工程资金审计的生态环境安全评估重点与方法”。该课题的研究思路是通过天然林保护工程资金审计,站在维护国家生态环境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以审计的视角研究探索生态环境安全评估的目标、范围、内容、方式方法和技术手段,综合分析影响国家生态环境安全的体制性、机制性、制度性和管理性等深层次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良政策和有效地解决路径,为科学合理的进行生态环境审计安全评估提供实践经验和工作思路。目前课题研究工作正在按照课题研究目标、计划和要求抓紧进行。

    除了认真做好省级重点审计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外,陕西省审计学会、审计研究所还逐步完善和规范审计科研管理工作,省级课题认真做好中期检查、结项评审、组织课题研讨会等工作,力求推进审计科研工作不断上质量上水平。

    三、认真编撰论文集,提升理论研究成果

    2008年是陕西省审计机关成立25周年,陕西省审计学会利用这个良好契机,编辑出版了《纪念陕西省审计机关成立25周年审计论文集》。《论文集》收集了近年来我省审计工作者在审计实务和审计理论方面的研究成果,是我省审计机关各级领导、审计一线实务工作者、审计理论研究人员在审计科学发展研究、审计管理、行业审计、绩效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内部审计等方面积极探索、大胆实践的结晶。精选出41篇论文充分反映了陕西审计学会在审计各个领域发展的水平和最新成果,探索审计工作的发展规律。在审计机关成立25周年纪念大会上,我们将论文集发给每一位与会代表,受到广泛好评。

    四、积极开展青年论坛活动,增进学术交流,活跃学会工作

    为贯彻落实《审计署2008至2012年人才队伍建设规划》,推动审计机关树立科学审计理念,充分发挥国家审计在保障国家经济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根据中国审计学会、审计署关于召开全国审计系统青年论坛的通知精神,今年“五四”前夕,陕西省审计学会在西安召开全省审计系统青年论坛。来自省厅各处室及7个市县的近50名审计系统青年审计人员参加了此次论坛。省审计厅厅长、省审计学会会长屈方方到会并作重要讲话。陕西省审计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侯兴国主持论坛。邀请西安交通大学段兴民教授和西北大学冯均科教授即席对代表的发言做了精辟点评和分析。两位教授对此次论坛在审计研究的选题立意、探究思路、重点以及方式方法上给予肯定的基础上,提出了希望和建议。审计人员站在不同角度,围绕推进审计科学发展主题,对审计管理、审计文化、审计执法、审计理念、审计质量以及开展绩效审计等方面展开了深入地研究和分析,针对审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不少的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和有益的工作思路,反映出了广大青年审计干部朝气蓬勃、思路敏捷、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这次青年审计论坛举办得很成功,起到了鼓舞青年审计人员积极参与到审计理论研究队伍的作用,增进了学术交流,青年论坛将作为陕西省审计学会强化审计理论研究的一个平台,并且形成理论研究机制,青年论坛的举办,为展示青年审计人员的才华,提供良好的氛围,也为学会增添了活力。

    五、大力开展审计宣传,进一步增强审计学会的影响力

    为了加大审计宣传力度,让党委、政府领导,社会各界都来关心、支持审计工作,我们采取多种方式方法,扩大审计的社会影响,增强审计的“公信力”和“影响力”。一是充分利用《现代审计与经济》期刊这个宣传平台,积极创新办刊思路,提高办刊质量,提高业务人员的编校水平,积极向专家学者约稿,增强刊物的学术性。改进杂志的发行方式,加强与各市县审计局、外省市审计机关及我省内审机构、社会审计组织的联系扩大杂志的发行数量,从而让更多的人了解审计、关心审计,从而达到宣传审计、支持审计的目的。二是充分发挥局域网和互联网的宣传优势,学会努力办好省厅网站开设的学会网页,在其栏目上发布数十篇审计理论研究文章及信息稿件。同时利用互联网加强与中国审计学会、全国知名电子期刊网站的联络,大力宣传审计工作。三是坚持办好《审计科研动态》,积极推广创新性科研成果,围绕审计工作发展的需要,推出了国内一些具有前瞻性、创新性的审计科研成果,为广大审计人员进一步了解审计科研工作发展新形势、新动向、新任务提供了参考依据,开阔了思路。四是学会集中力量组织有关人员全力搞好“审计志”的编修工作,组织编写人员对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分类及修改,此项工作正有条不紊地进行中。

    六、加强沟通交流,培养研究人才

    学会秘书处注重增强工作的主动性,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与学会理事、常务理事、社会审计组织、事企业单位内审机构、社科联等单位保持密切联系,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工作交流,增强凝聚力。我们采取对内和对外两种交流方式。对内我们采取调研、召开座谈会、合作研究、分享以及交流科研成果等方式进行交流联系,积极寻求提升理论研究水平的渠道和途径。对外交流采取外出考察的形式进行学习交流,拓宽视野,借鉴他山之石,不断总结、提炼,为我所用。通过一系列活动,进一步活跃了审计学术交流气氛,促进了学会学术交流工作的不断发展。

    近年来,陕西省审计学会比较注重提高审计研究队伍人员素质。着力培养学历高、理论水平高、专业素质强的年轻同志参与审计课题的研究工作,发扬以老带新求进步、帮学互助促发展的精神,提高审计科研成果水平。并采取措施调动审计理论研究者的积极性,制定切实可行的激励机制。进一步优化结构,稳定审计研究人员队伍,减少大家的后顾之忧。加强内部培训和研究实践锻炼,增强研究人员综合素质和理论水平,以适应审计研究工作的需要。近年来,我们努力发挥理论研究人员的积极性,认真参加审计署和中国审计学会组织的全国重点科研课题招标活动,先后中标完成了三个课题----财政体制改革与财政审计、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模式的构建与应用、政府审计与国家经济安全。同时,还承担了审计署、中国审计学会关于中国社会保障审计发展战略研究的课题工作。由于陕西省审计学会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创新研究机制,努力改进研究方法,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工作积极扎实,卓有成效,陕西省审计学会已连续六年三届被陕西省政府有关部门授予“先进社团”称号。

 

 

以需求作导向 以贡献求发展

浙江审计学会理论研究突显“智库”作用

浙江省审计学会    叶 青

 

    在中国审计学会、审计署科研所的指导下,在省审计厅的领导下,浙江省审计学会近几年来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需求作导向、以应用为目的、以贡献求发展的理念,紧紧围绕从传统审计向现代审计转型的目标,不断健全学会工作机制,积极组织全省审计理论工作者和审计实务工作者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为审计工作的不断创新转型提供理论指导,同时全省审计工作创新转型的实践,又为审计理论研究提供了实证,进一步推进了审计理论研究的发展,走出了一条审计理论与审计实践互促共进、服务转型和科研发展相得益彰的的学会工作路子,构建了浙江审计学会理论研究的大科研模式。

    一、围绕转型需求,确立理论研究的方法、原则与途径

    浙江经济社会近几年的发展体现了一定的超前性;经济社会发展的这种超前性,决定了浙江审计工作也必须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创新性。对此,浙江省审计厅一直致力于推进全省审计工作由传统审计向现代审计的转型,转型的实质就是要满足浙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审计工作的现实需求。转型,既对浙江审计理论研究的创新能力提出了现实要求和严峻挑战,同时也给浙江审计理论研究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创新平台。

    审计理论和审计实践互相促进、审计科研工作者和审计实务工作者共同参与理论研究,这是浙江省审计学会长期以来形成的工作特色。省厅党组高度重视审计学会工作,始终把理论研究工作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省厅党组书记、厅长、省审计学会会长谢力群不仅亲自主持众多重大理论研究课题,同时按照刘家义审计长、石爱中副审计长、翟熙贵会长等领导在中国审计学会五届三次理事会暨第二次理事论坛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及时提出了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审计学会工作的形势和任务、方法与原则、重点及方向等工作思路和具体要求。

    浙江审计理论研究的方法和原则主要有五项:一是解放思想,敢闯禁区,体现审计理论研究的前瞻性;二是把握规律,善于补缺,体现审计理论研究的针对性;三是大胆探索,贴近实务,体现审计理论研究的实践性;四是善于总结,注重集成,体现审计理论研究的综合性;五是与时俱进,形成框架,体现审计理论研究的系统性。

    审计署领导要求浙江的审计创新要为全国的审计创新当探路人的角色,那么,理论研究理所当然应该承担起探路先锋的职责。对此,谢力群会长要求学会在坚持审计理论创新为审计实践创新服务过程中,善于探索和总结一些行之有效的服务途径:

    (一)有针对性地寻求突破点

    浙江省审计学会紧密联系审计实践,组织力量有针对性地寻求实际工作中急需解决的突破点,因为有时“点”上的个体突破有可能带来“面”上的整体突破,从而加快推进浙江审计转型。如谢力群会长在省审计学会2006年召开的绩效审计研讨会上提出了“全部政府性资金”这一全新的概念,学会秘书处意识到“全部政府性资金”这个点的重要性,会同省厅财政、经责等相关处室便立即在全省部署“全部政府性资金”审计理论研究和实务探索,还积极向审计署申报成功了《全部政府性资金绩效审计》等重点招标课题,通过几年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其结果便带动了整个审计思维方式的变化;今年,省审计学会进一步向全省公开招标开展《全部政府性资产审计研究》课题,由省市县8个课题组中标。浙江省委副书记、省长吕祖善,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陈敏尔均对此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刘家义审计长曾指出:“浙江没有完全拘泥于一般意义上的财政审计,而是从浙江实际出发突出了两点:一是包括各类政府性基金和政府性债务在内的全部政府性资金审计;二是将整个政府性支出审计和其他各专项审计紧密结合,同级预算执行审计和下级决算审计紧密结合,从而形成了具有浙江特色的财政审计格局,并且得到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好评”。令狐安副审计长强调:“把全部政府性资金都纳入审计监督视野,既是审计职能改革的需要,也是审计工作讲大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做好这项工作的现实意义非常重大,它不仅能推动国家整个财政预算管理体制的改革,从更高层次上讲对推动国家的民主法制建设、政府职能的转变等都具有积极的作用。浙江对全部政府性资金审计的问题看得准,抓得早,希望浙江各级审计机关把全部政府性资金审计的理念牢牢扎根在具体的审计工作中,坚定不移地抓下去,并且不断总结出好的经验”。

    又如经济责任审计质量控制和管理方式、组织方式也是一个点,省厅经责处等有关处室和学会联合开展的《市县长经济责任审计研究》实务项目和理论课题,得到了中央5部委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办公室的充分肯定。审计署曾在杭州召开了“全国县市长经济责任审计座谈会”,孙宝厚总审计师在会议总结时认为,浙江省的市县长经济责任审计是“先进地区、先进做法、先进经验、先进成效”,并希望各地把浙江的经验“学到手、带回去、扩展开、开展好”。令狐安副审计长作出批示,认为浙江提出的“五审五评”代表了全国经济责任审计的方向,建议写进给中纪委的报告中。中央五部委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办公室将有关介绍新模式的材料印发到全国。

    (二)综合性地研究复合性课题

    在浙江审计转型的进程中,全部政府性资金审计、宏观服务型绩效审计、审计管理、计算机审计、队伍建设等五个工作机制是互相联系、密不可分的,任何一方面的滞后都有可能影响审计转型的推进。多年来,省审计学会非常注重持续几年跟踪研究一些综合性、复合性的课题,努力从整体上来解决审计转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如宏观服务型绩效审计理念模式已经基本形成,但在实践中能否突破和推开,有赖于审计管理的及时跟进。因此,王小龙副会长要求学会连续几年立项研究绩效审计及管理方面的一系列问题,去年由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出版了由谢力群会长任主编、王小龙副会长任副主编的《宏观服务型绩效审计模式与案例》专著,赢得了署有关领导和兄弟省市审计同行的好评。今年更是把《宏观服务型绩效审计管理研究》作为2009年重点课题向全省公开招标,省市县7个课题组中标,省厅课题组由省厅总审计师任组长,最终搭建了一个省、市、县三级联动的管理课题研究网络,经过半年多的研究,省厅法规处等部门在课题的基础上制定并出台了《浙江省宏观服务型绩效审计管理办法》,由省厅发文全省贯彻执行,建立起适合审计转型和促进审计事业科学发展的审计分类管理体系,使浙江的绩效审计也有了相对统一的管理办法和审计规范,减少了基层开展绩效审计的盲目性,也帮助基层破除了对绩效审计的神秘感。又如对危及金融系统安全的政府负债问题,学会与财政处等相关业务处室合作把政府负债问题作为重点研究对象,连续几年予以持续研究,促使省政府制定并颁布了《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通知》,有效加强了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促进了政府负债管理体制的完善,使政府负债得到了有效的控制,防范了政府偿债风险,维护了地方金融与经济的安全。

    (三)总结性地集成创新成果

    学会在开展审计理论研究的同时,非常注意研究和总结审计成果的提升利用,更好地发挥审计理论对审计实践的指导和促进作用。今年,学会向浙江省社科规划办申报的《浙江省财政综合预算改革实践与创新对策研究》课题,被列为全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委托课题。此前,岑国荣副厅长和省厅财政处根据近年来全省财政综合预算改革实践,做了大量的调查和研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我省财政综合预算改革进展情况的调研报告》,引起了审计署领导的高度重视,刘家义审计长、令狐安和董大胜副审计长先后在调研报告上作出重要批示。令狐安副审计长批示:“我因长期在地方工作,看了这个报告后感受很深。这个报告比较翔实、全面、客观地反映了地方财政改革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提出的措施、分阶段实现改革目标也比较现实,当然对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也比较全面、深入。除可供我署在地方财政审计提供重要参考外,我建议:一是在此基础上结合审计项目继续深入探讨研究;二是将浙江作为深化改革的联系点加以关注;三是在征得浙江省审计厅同意后,转发省(区、市)审计机关参阅。”董大胜副审计长批示:“请财政司认真研究,按令狐审计长批示意见,进一步加强地方财政收支审计及对地方工作的指导。”刘家义审计长批示:“这个报告很好,赞成令狐、大胜同志意见。我建议请办公厅、财政司共同组织一个精干的调研组到浙江,以此为基础进一步调研归纳整理一个报告。”

    以总结性地集成浙江财政综合预算改革创新成果为主要内容的这一课题,成为今年全省哲学社会科学重大委托课题第1号,并要求学会在今年11月底完成课题研究报告,以便批转有关部门在明年的工作思路中得以体现审计的创新思路和研究成果。

    (四)系统性地形成审计创新体系

    浙江的审计转型致力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符合浙江实际的审计创新体系,审计理论研究也是围绕这个创新体系来进行,这是核心,也是中心。多年来,审计学会从点上的突破入手,通过对复合性课题的研究和原有经验的总结和集成,特别是针对不适应审计发展和创新的突出问题进行攻关,使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有机结合,真正做到有破有立、能破能立、敢破敢立,在建设和完善浙江特色的审计创新体系上有了新突破。如浙江审计加快转型发展框架得到了浙江省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的充分肯定和重要批示;具有浙江特色的审计工作创新体系,已经在全省各级审计机关狠抓落实并初显成效,其阶段性实践成效和理论研究成果也获得了刘家义审计长,令狐安、石爱中副审计长,孙宝厚总审计师等署领导及中国审计学会、署科研所的充分肯定。

    中国审计学会会长翟熙贵在浙江考察时曾指出:浙江的审计工作思路清晰,创新意识强,尤其是绩效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工作都走在全国前列。正在探索的以全部政府性资金为主线的市县长经济责任审计新模式,是一个创举,将为全国提供一个很好的经验。

    在审计署和中国审计学会的重视和指导下,通过努力,我们感觉到学会理论研究工作的“智库”作用得到了发挥,在以下四个方面有了新的转变:一是推进从单一课题研究向决策咨询转变,二是从应答性科研向主动性的顶层设计转变,三是从点对点研究向集聚型的全省联动转变,四是从单纯的学术论文向审计项目课题化转变。总之,审计理论研究工作的价值链和作用链在浙江得到了较好的拓展和延伸。

    二、认真申报各级课题,研究主体地位得到巩固

    我们认识到学会既是全省理论研究的组织者,更是理论研究的主要力量,始终把理论研究作为学会工作的重中之重,围绕审计署、中国审计学会确定的重点、省领导关注的热点和全省审计实践的难点,鼓励广大审计人员积极参加各级课题招标,并取得丰硕成果。

    (一)创新科研选题方式。为了增强调研和科研选题的针对性,避免审计学会生产的科研产品与用户的需求脱节,近年来学会主动改变科研计划过去完全由学会自拟课题指南的模式,一是为确保选题有一定高度,省厅领导创造性地采取了向省几大班子有关领导征求重大调研课题意向,得到了省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持续关注;二是为确保选题有一定深度,学会向省厅各处室、市县审计机关广泛征求选题;三是为确保选题有一定广度,向社会各界、被审计单位征求选题,确保选题具有宏观视野和社会关注度。

    (二)积极参与审计署的课题研究

    多年来,省审计学会根据中国审计学会和署科研所的课题计划,积极参与全国重点课题研究。自从2004年审计署开展全国重点课题招标以来,我们先后向中国审计学会申报的《环境审计管理研究》、《国家审计在加强宏观经济管理中的作用研究》、《全部政府性资金绩效审计研究》、《政府审计与国家经济安全》、《中国国家审计文化研究》等获得审计署重点科研立项,是全国唯一五次获得重点课题中标的省份。今年,谢力群会长还参加了由刘家义审计长任课题组长的审计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体系研究课题组,承担国家审计功能研究部份。此外,学会还申报成功了如《“免疫系统”框架下的国家审计管理研究》等不少审计署科研所立项的课题。

    (三)组织力量参与浙江省情的研究课题

    为把审计工作建设成为地方党委政府的“智库”,学会紧紧围绕浙江经济先发性的特点,每年选择一些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研究和破题,还积极向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省社科联、省科技厅等部门申报重点课题。近几年来学会组织申报的省立项课题达10余项,如《国家审计在加强和改进政府责任中的作用研究》、《浙江省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实践与创新思路研究》曾都获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的重大委托课题立项,《国家审计在推进责任政府建设中的作用研究》被省科技厅列为全省重点软科学课题;《生态浙江与环境审计研究》等10多项获得省社科联重点课题立项;学会每年还组织厅各处如社保处、投资处等向省社科联申报课题,每年均有课题被省社科联立为“全省惠民政策绩效与评价”重点课题。这也成为每年学会参与省级应用对策课题研究的一大亮点,审计在推动浙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四)密切关注审计实践,确定本级研究课题

    自2006年初下发《浙江省审计厅审计科研课题管理办法(试行)》以来,在省审计厅的委托下,学会具体承办每年省厅课题的招标、立项、结项和评优工作。为提高全省审计科研水平,科研所通过严格立项、中期检查、专家评审、差额结项等环节保证课题质量。每年通过了解省厅领导对当年工作的新思路和审计重点,根据中国审计学会和署科研所的年度课题计划和要求,从政策性、前瞻性和针对性的角度出发,经过征求各方面意见和反复讨论研究,确定当年重点课题的选题和研究重点。随着全省审计系统对课题研究的逐步重视,申报课题数量逐年增加,如2009年学会在规定时间里共收到招标课题申请书300余份,经过严格评审,最后省厅发文公布了立项的20项重点课题和150项一般课题名单,这些立项课题所涉及的研究领域,都是审计在适应浙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 党委政府最为关注的、亟待解决的一些问题和难题。

    (五)抓好基层审计机关的课题研究

    近几年来,学会在服务审计转型中坚持实施“审计项目课题化”策略,以更好地带动基层实务工作者广泛参与学会理论研究,用新的理论来指导审计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同步推进。学会每年年初还以省厅的名义下发年度审计理论研究指导性意见,提出研究方向和要求,并召开各市学会秘书长会议进行发动和部署,保证课题计划的落实。如《国家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研究》、《全部政府性资产审计研究》、《创新审计管理研究》、《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国家审计研究》、《公共治理视角下政府审计职能研究》等一批重点课题,通过在全省范围的招标与竞标,每年直接参与研究的实务工作者达到数百人。在这些重大课题的龙头引领下,还带动了一大批子课题,在全省形成了浓厚的审计科研氛围。这既体现了审计科研向上要“顶天”????瞄准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之前沿,又展示了审计科研向下要“立地”????接轨国家审计实务之需求,通过不断延伸审计科研作用链为审计实务创新与转型提供理论支撑,同时也培养和锻炼了一批审计理论工作者和审计实务工作者,更多的研究型审计人才将脱颖而出。

    三、强化服务职能,营造浓厚理论研究氛围

    省审计学会在大力开展理论研究的同时,还通过各种手段联系和团结广大审计人员,通过专题研讨会、审计论坛、审计宣传、组织培训、科普宣传、理论攻关小组等方式,努力营造浓厚的理论研究氛围,极大地锻炼了审计人员“开口能讲,提笔能写、动手能做、用心能理”等四种能力。

    (一)学术研讨成效显著

    学会每年都组织召开至少两次专题研讨会,集中深入研讨重点难点问题,会后形成综述性材料供相关方面参考,为相关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素材。为达到专题研讨效果,学会提前将课题任务分解,分别邀请高校专家和基层业务骨干参与讨论,如学会组织的“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研讨会后形成的综合材料,董大胜副审计长在全国法制工作会议上门就这次研讨会成果进行了肯定和表扬。学会特别注重提升学术活动的层次,如2008年省审计学会有三次学术活动,通过了省社科联组织的评审,被列入了“当今浙江学术论坛”。

    (二)组织全省深入研究“免疫系统”理论

    刘家义审计长提出“免疫系统”理论以来,浙江省审计学会立即组织研究,谢力群会长在多种场合对审计“免疫系统”理论作了深刻解读,并提出了通过发挥审计的主动性、整体性、预防性、促进性、批判性、开放性作用来实现国家审计功能的整体思路。同时,学会还把《国家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研究》作为2009年的重点课题之一向全省招标,特别提出要与浙江审计转型实践的结合点、操作层面进行联动研究,以增强免疫系统理论指导审计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提高审计人员的洞察力与前瞻性,为构建具有浙江特色的审计创新体系服务。此外,学会积极响应署科研所组织的全国“免疫系统”论文征集活动,提交论文40余篇,其中有13篇论文在征文活动中获奖,占此次全部获奖总数的19%,居全国各地方审计机关之首。

    (三)成功承办全省审计系统首届青年论坛

    早在2008年,学会以“解放思想,发挥审计建设性作用”为主题,曾参与举办了省厅“中青年审计论坛”,共收到厅机关论文48篇,通过匿名评审、演讲决赛,角逐出前6名。这项活动不仅丰富了审计机关文化内涵,使中青年积极融入到审计转型的创新实践中,为他们提供了创新思维的舞台,起到了为青年成长成才和事业发展铺路搭桥的重要作用。

    为贯彻落实《审计署2008至2012年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精神,建立和完善优秀青年审计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省审计学会与省厅人教处、机关党委研究并经厅领导批准同意,2009年3月23日至24日,成功举办了全省审计系统首届青年审计论坛,本次青年论坛得到了中国审计学会的高度重视,副秘书长刘力云博士莅会作了热情洋溢的致辞并作了具体指导,同时南京审计学院副院长尹平教授、中国人民大学耿建新教授、清华大学郝振平教授、武汉大学余玉苗教授均亲赴杭州进行评审和指导。本次论坛共收到186篇论文,最终确定16位选手上台演讲,交流研究成果。其中,省审计学会就有三名同志在此次论坛中分获两个一等奖和一个二等奖,显示了学会理论工作者扎实的功底。为形成长效机制,我们在省审计学会下还正式成立了“浙江省审计系统青年审计论坛理事会”,理事由省厅和各市审计学会推荐的18位同志组成,组织开展经常性的学术研讨、网络交流活动。

    省厅和省学会今年向审计署选送的两位青年干部的论文,在全国青年审计论坛上分获一等奖和二等奖,宁波市学会选送的一位青年干部的论文获得了三等奖。此外,在中国审计学会秘书处的重视和关心下,我们还派出了一位年轻同志全程参与全国青年审计论坛的筹备工作,从中学到了很多宝贵的经验。

    (四)注重《审计研究》、《浙江审计》两级会刊的宣传功能

    多年来,学会充分利用《审计研究》杂志内容的学术性、指导性和权威性,加强对浙江审计转型工作的指导,并千方百计扩大杂志宣传的辐射力和发行的覆盖面。同时,为了更好地发挥《浙江审计》会刊的作用,不仅进行了改版,而且对刊物的定位、栏目设置进行了重大调整,以进一步推广和转化成果,使会刊在加强审计宣传和为科研成果转化、服务审计实践方面发挥了更好的作用。

     (五)精心准备科普材料,宣传效果明显

    为进一步扩大审计的社会影响,创造和谐的外部环境,学会每年都积极参加省委宣传部和省社科联组织开展全省哲学社会科学普及周活动,近几年来以“依法审计、服务人民”、“为民审计、共创和谐”等主题设立宣传展台,通过咨询、展览、答题、分发宣传资料等形式,宣传“免疫系统”理论和审计工作所取得的成就,同时学会领导带队组成了两支“社科下基层服务小分队”,下基层送服务活动受到了企事业单位的欢迎。全省11个市级审计学会都积极参加每年全省联动的科普宣传周活动,提高了我省审计工作的影响力。学会和学会工作者多次被授予浙江省社科联系统学术先进单位、科普咨询先进学会、先进学会工作者、科普咨询先进工作者等称号。

     (六)大力举办学会培训,转化科研成果

    2006年,学会会同省厅制定了《浙江省优秀审计论文和调研文章评选办法》,使优秀审计论文评选活动走上了规范化的轨道。每年评选结果以省厅名义向全省通报,已出版《审计理论与实践》优秀论文汇编四集,有力地推动了审计科研与审计实践的结合。充分利用学会理论研究成果的优势,本着服务为主的目的,根据学会丰富的课题研究成果库,我们自编培训教材和培训案例,通过办培训班、研讨班的形式,进行学术交流,推广科研成果,积极帮助广大审计人员更新知识、提高业务能力。每年学会举办培训班达20期左右,受训人数达3000余人次,不仅提升了审计队伍素质,同时也有效地转化了学会的科研成果,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定期举办领导干部财经法纪知识普及讲座,省委党校从2006年开始每次举办省管干部进修班,都安排谢力群会长主讲《加强审计监督,维护财经法纪》专题并形成了制度,有助于领导干部通过提高财经素养来规范财经行为,进一步扩大了审计知识的普及面。

    四、做好科研工作的几点体会

    多年来,省审计学会挖掘自身优势,创新思维,服务转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目标定位越来越准,管理机制越来越全,工作成效越来越多。回顾近年来的工作主要有以下体会:

    (一)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是做好学会工作的根本保证;

     (二)实务应用研究和基础理论研究相互促进、为审计提供支撑是学会工作的主要职责;

     (三)争取上级学会和本级行政领导的重视与支持、增强服务功能是学会工作的重要保障;

    (四)以改革精神积极探索、不断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是学会工作的活力源泉;

    (五)充分依靠基层部门、广泛联系高校科研单位是学会工作的组织基础。

    回顾近年来的学会工作,我们深深感到,在中国审计学会的正确指导和大力支持下,经过全省审计理论和实务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学会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上级领导的要求、与审计实践的需求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我们将以这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查找漏洞、善补短板,不断提升审计学会服务审计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推动审计理论研究进一步发挥“智库”作用,为审计事业的科学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关闭】    【打印】
  版权信息
主办单位:中国审计学会  技术支持:审计署计算机技术中心 本站电话:010-82199820
本站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4号(邮编:100086) 备案编号:京ICP备19011981号  建议使用分辨率: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