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梦之光 | 广西壮族自治区审计厅财政审计处:向“新”而行,以“质”谋变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22日】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审计厅】
字号:【大】 【中】 【小】

在广西,有这样一群审计人,他们常年奔走在各工业园区、项目建设工地和乡间小路,查看项目、丈量土地、走访群众;他们在激流中勇挑重担、在平淡中甘于奉献,为推动广西财政资金聚力增效和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2023年,他们被评为“广西审计促发展突出贡献集体”,2024年底,他们再获殊荣,被评为“全国审计机关先进集体”。这个集体,就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审计厅财政审计处。

聚焦主责主业

面对海量的财政数据和各行业领域众多的政策法规,该处始终坚持聚焦“政治—政策—项目—资金”这一主线,抽丝剥茧,积极追查各类问题线索。5年来共完成审计项目24个,积极促进整改落实审计发现问题基础上,推动各级各部门完善制度130余项。

2021年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作出推进工业振兴三年行动部署。工业振兴政策措施是否落实?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是否合理合规?项目建设实施是否按计划完成?这些不仅是各级各部门的工作重点,也是社会各界的关注点。2023年2月,该处组织实施工业振兴专项资金管理使用及绩效情况专项审计调查。他们重点关注了工业振兴三年行动政策落实,专项资金分配下达、管理使用,以及项目绩效等情况。此次专项审计调查成果丰硕,报送的3篇专题报告、审计信息均得到自治区领导批示,促进一批重大优质工业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亿多元,园区专项债券资金及时投入项目建设4亿多元,企业奖补资金及时拨付到位,移送案件线索3起,挽回财政损失1550万元。自治区有关主管部门建章立制,出台《广西工业龙头企业培育管理办法》等制度5项,修改完善龙头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标准,进一步严格企业申报审核工作以及规范资金管理使用。最终,该项目被评为2024年广西全区审计机关优秀审计项目一等奖。

财政审计处审计人员在审计项目现场交流讨论

提升履职效能

该处注重充分调动审计人员参与审计项目的积极性,将研究型审计思维贯穿项目实施全过程,不断提升审计工作实效。

2024年2月,该厅开展了自治区本级预算执行和决算草案编制情况审计。针对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实地延伸审计了9个部门。该处人员提前收集政策资料,化繁为简梳理国有资产管理法规重点要点和审计方向。审计中,他们发现了部分单位超单价标准配备资产、部分单位未按规定管理使用国有资产等问题。查实问题后,审计人员围绕“审计不仅要揭示问题,更要解决问题”的思路,对审计过程中遇到的典型案例和具有苗头性、倾向性的新问题,更多地从被审计单位角度了解“为什么”会产生问题,从主管部门角度研究“怎么办”才能解决问题。通过走访、组织座谈会和实地延伸审计有关行政事业单位等方式,深入了解财政部门、行业主管部门等资产管理流程,发现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由于对政策理解存在偏差、责任落实执行不到位等,导致出现资产核算标准不一、配置使用流程模糊、出租和处置规则不明等问题。此外,由于国有资产监管手段未能真正实现数字化管理,无法及时发现重复配置、闲置浪费与短缺不足并存等问题,难以实现对资产全面、实时的动态监控。该处以上述研究为基础,对涉及整改的多个单位针对性地提出审计整改要求,推动有关部门落实整改责任,举一反三、加强管理,促进自治区本级印发《关于开展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数据治理工作的通知》等制度文件,并据此形成了题为《大数据视域下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风险防范与审计研究》的论文。

财政审计处审计人员在玉林市高铁北站附近核查耕地占用情况

加强人才培养

“体制顺则人才聚,人才聚则事业兴”,近年来,该处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培训方式,大力培养复合型审计人才。

该处坚持让每一位同志都“能文能武”,面对新进人员,让其在第一年担任处室内的部门文书一职,帮助其了解公文办文流程和审计业务公文内容,锻炼组织协调、办公写作等综合能力;通过“以审代训”的形式,让其在入职后直接参与审计工作并独立负责事项。该处实行“定期汇合”制度,每周组织新人开展汇报会,每半个月开展审计组调度会,定期举办处室内部业务知识学习交流会,安排熟悉相关业务的人员为大家分享业务知识,让青年干部在学习中获得成长。实行“实务帮带”制度,安排处里的老同志对新进干部实行“一对一、一帮一”的指导,耐心解答疑惑并分享审计经验。积极发挥牵头处室作用,每年科学谋划部署1—2期财政审计工作培训班,邀请外部专家和业务骨干,讲授财政审计、政策跟踪审计、财政绩效管理实务、政府债务管理等知识。推荐多名处室干部参与巡视工作等进行实践锻炼,得到相关单位的褒奖和认可。

文字:庞天岳

责任编辑:陈俊升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