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市审计局以实干书写担当,用创新推动发展。2024年,他们不仅以多项审计成果助力城市发展,更荣获全国审计机关先进集体殊荣。这些成绩背后,是他们在审计管理体制改革、干部队伍建设等多方面的不懈努力与突破。
积极探索审计管理体制改革的“莆田实践”
2018年12月,莆田市委审计委员会成立。建立健全市委审计委员会运行机制是审计管理体制改革的基础性工作。市委审计委员会先后研究出台了工作规则、重大事项督察督办办法、县区党委审计委员会请示报告制度等7份规范性文件,构筑横向协同、纵向贯通的审计工作格局,为统筹推进全市审计工作搭起了“四梁八柱”。而后,市委审计委员会出台了推进高质量审计的若干措施,成为新时代莆田审计发展的指导性文件。聚焦审计监督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生态司法与审计衔接机制的意见、国有企业审计监督、内部审计管理等5份规范性文件也陆续出台。
审计人员在湄洲岛岸线实地查看岸线修复项目建设情况
经过探索实践,形成了市委审计委员会会议一年三次的模式;不断完善向市委审计委员会的报告形式,2024年市委审计办增设了反映综合性、系统性重要问题的相关审计信息,形成多层次的日常报告体系。同时,着力建立健全贯通协同机制,积极探索审计监督与人大监督、党政督查、纪检监察监督、巡察监督、组织人事监督等的贯通协同机制,建立起大监督格局。
扎实推进审计全覆盖
莆田市审计局依托“全市一张图”平台,强化大数据技术运用,夯实内部审计基础,消除监督盲区和死角,审计全覆盖推进取得了新突破。践行科技强审理念,充分运用大数据审计,对财政一体化数据进行全方位、多维度分析,关联分析覆盖市直一级预算单位财政财务数据。近年来,在社保、教育、医疗等领域项目审计中,运用数据库查询及无人机技术等,取得一定成效,研究出一批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大数据审计模板。
坚持提质拓面,提升内部审计覆盖水平。指导督促有关部门完善内部审计机构和相关制度。2024年机构改革后,重新梳理确认市直独立核算的处级及以上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近90家,并根据机构变动情况完善指导监督范围,对所有内审人员进行以审代训或集中轮训。
一体推进审计整改“下半篇文章”
莆田市审计局坚持审计整改“下半篇文章”与揭示问题“上半篇文章”一体谋划、一体推进、一体落实,处理好查问题和促整改、治已病和防未病、治当下和管长远的关系,以有力有效的审计整改更好地服务高质量发展。
市委审计委员会出台了建立健全审计查出问题整改长效机制的八条贯彻措施等,从制度上规范了推动落实审计整改的各方责任和程序。市审计局制定了审计整改督促检查工作管理办法、审计整改沟通会商机制等,形成审计机关对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跟踪、审核、汇总、督办的内部责任链条。通过压实审计整改各方责任,构建党委领导、人大常委会监督、政府部署落实、被审计单位整改、主管部门监督管理、审计机关跟踪检查的工作大格局。此外,每年组织开展审计项目整改工作“回头看”,对往年组织实施的项目审计整改情况进行再督促、再检查、再核实,审查是否存在敷衍整改、虚假整改或整改不全面不彻底问题。通过审计整改“回头看”,推动审计发现问题应改尽改、真改实改。
审计人员在现场调查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整改落实情况
扎实推进研究型审计
莆田市审计局坚持把立项当课题研究,把问题当课题研究,把审计建议当课题研究,推动审计从发现问题向系统解决问题提升,把研究型审计贯穿项目工作全过程。
开展项目立项可行性研究,深刻领会中央、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等精神,研究相关领域近三年资金规模、流向及使用情况,研究清楚相关项目立项背景及承担任务,同时,广泛听取审计委员会成员单位和相关部门的意见,集思广益。结合年度项目计划,组织开展“揭示一个共性问题、提出一条有价值的审计建议、促进一个领域(行业)治理改革”的“三个一”活动,深入揭示相关领域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提出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审计建议意见,推动相关行业举一反三。强化项目复盘研究。按照审计人员、审计组、审计板块三个层次对2023年实施的41个项目、2024年实施的52个项目进行全面复盘,推广好的经验做法,剖析审计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难问题,不断完善改进,提升审计质效。
积极做好干部队伍建设
为做好审计干部队伍建设,市审计局党组精心策划搭建了“三工程一沙龙”(即实务导师工程、年轻干部成长工程、助力服务基层一线工程和审计业务主题沙龙)平台,营造交流研讨、互学互助的良好氛围,促进审计工作薪火相传、青蓝相继。
开展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等审计业务沙龙活动,邀请专家与青年干部进行对话交流,帮助干部开拓视野、增长见识、拓宽思路,锻炼干部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提升专业能力。
时代召唤使命,责任呼唤担当。莆田市审计局将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赓续光荣、踔厉奋发,在奋勇争先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莆田实践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宋超 |
【关闭】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