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依法审计,做实研究型审计,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打造经济监督的“特种部队”。
经济建设是全党的中心工作。面对近年来我国外部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经济运行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的情况,审计机关始终坚守经济监督这一根本定位,聚焦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主责主业这一看家本领,沿着研究型审计这一必由路径,发挥专司经济监督、没有自身利益羁绊这一独特优势,以高质量的审计成果为党中央治国理政提供决策参考。
在云岭大地,昆明特派办审计人将研究型审计作为一套思维地图、一份行动纲领、一件制胜武器,贯穿于审计全过程各环节,大胆监督、敢于碰硬、直击要害,充分发挥审计在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中的建设性作用和参谋助手作用。“我们坚持以研究型审计为引领,确保各项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实见效,全力打好以高质量审计监督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这场‘硬仗’。”昆明特派办审计人坚定表示。
抓落实:研究型审计贯穿于审计全过程各方面
提前向驻地方18个特派办征集项目建议,谋划下一年审计项目是审计署的“规定动作”。昆明特派办基于前期的深入研究,在谋划民生审计项目时,建议对住房保障相关政策资金、社会保险基金等与民生福祉紧密相关的领域开展审计,聚焦群众关切问题。
即使是审计署业务司主要承担审计项目立项职责,昆明特派办仍然“向前一步”,积极参与到业务司的立项研究工作中,基于研究成果提出审计思路、重点等方面建议。该办审计人说:“办领导要求我们,在研究中提出好的意见建议,主动影响甚至引领业务司确立重要成果题材。”
昆明特派办坚持把立项当课题研究。“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吃透审计署党组的工作意图,结合被审计地方和单位的特点制定好实施方案,努力揭示生动鲜活的典型案例,提升审计成果层次和水平。”昆明特派办主要负责同志认为。
研究型审计不是审计项目的附加项,也不是另起炉灶,而是始终融入贯穿于审计全过程各方面。2023年,昆明特派办和云南省审计厅联合参与实施审计署统一组织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专项资金审计,行政事业审计处杨子敬作为综合组一员,牵头协调云南省相关地区审计工作。对署工作方案的目标和重点仔细研究后,审计组认为营养餐质量与学生身体健康密切相关,将校园食品安全作为审计聚焦重点。杨子敬说:“在审计项目中突出重点、抓住关键是项目成功的基石。”
杨子敬和同事讨论审计问题
项目实施中,有审计小组汇报云南某地学校供餐质量不达标、配送手续不齐全等问题。杨子敬了解后,马上意识到这是个可以由表及里的典型问题,建议审计人员从配送决策程序、问题长期未纠正原因、是否存在利益输送等方面进一步追踪,重点挖掘隐藏在这些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最终,发现了供应商与学校管理方存在利益输送的违纪违法问题,相关人员被立案处理,促进了相关学校、教育部门完善供应商准入和退出机制,强化食材出入库检查,保障学生膳食安全。通过盯重点、抓关键的工作思路,审计组在后续核查中不断取得突破,该项目审计成果的深度和分量得到提升,被审计署多个报告采用,审计成效显著。
昆明特派办主要负责同志说:“深刻领会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政治意图、战略谋划和实践要求,吃透审计署党组对审计项目安排的政治考量,确保审计重点契合党和政府关心关切。”
昆明特派办发挥属地优势,坚持在研究中既要答好“必选题”,也要做好“自选项”,持续关注云贵两省独特省情、经济形势和热点问题,组织各业务处开展云贵两省财政、农业、资环等领域的常态化研究,分析预判财政、金融、民生领域突出风险,已汇编八册《云贵两省审计专业基本知识》,构建两省审计对象基本资料库。如近年来,开展云南省滇中引水工程建设运营情况审计,通过发现问题并及时督促整改,为这项“云南省单体投资最大的民生福祉工程”的财政投入资金安全和发挥效益保驾护航。
在深入总结开展研究型审计实践的基础上,近年昆明特派办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研究型审计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研究型审计的实施意见》,瞄准审计对象,坚持问题导向,在审计全流程强化研究型审计思维,要求进一步增强数据先行意识、主动参与审计项目立项、实施全流程调度纠偏、提升审计成果质量等,推动全办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
鼓实劲:搭建干部成长平台
在一场“奋斗有我 筑梦昆办”青年论坛活动上,行政事业审计处“95后”杨轲涵围绕研究型审计分享了自己发现“猫腻”的心得。在某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审计中,审前阶段,她认真梳理了相关科研领域上百份法律文书,初步形成审计判断与审计重点。当发现某公司原总经理虚构交易套取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财政资金的线索时,“前期的研究积累使我快速锁定问题”。在这次论坛上,她还认真学习了其他同事关于研究型审计的宝贵经验,为自己后续工作提供有益借鉴。
近几年昆明特派办不断探索开展办领导专题讲座、昆办论坛、专题式研究、“三张清单”模型、“宏观政策研究岗位大练兵”等,搭建干部成长平台。如专题式研究重点针对副处长,培养从选题“小切口”做成果“大文章”的能力。实施方案阶段,副处长从重要性、关联性、可行性、能否提出审计建议4个维度,提出拟研究选题,办领导和处长把关指导;项目中期阶段,副处长汇报选题实施方法、阶段性成果等,对典型个案、局部问题贯通穿透分析,办领导督导纠偏;项目后评估阶段,副处长分享数据结构趋势分析、人的行为和关系分析等心得,提炼重要审计成果。
昆明特派办审计现场组织研究审计工作
专题式研究引领了重要审计成果,2024年昆明特派办有两名副处长的专题研究成果被审计署重要报告采用。办主要负责同志说:“我们为审计干部提供在全办展示研究成果的平台,提振研究信心,激发审计干部深钻细研的主动性,培养精益求精的自觉性。”
在昆明特派办“人人向学、个个钻研”的研究学风感召下,杨子敬将项目实践沉淀为每年撰写的1至2篇理论文章,提升查处重大问题的能力,如分析农村义务教育资金、科技重大专项资金、政府投资基金等领域存在的常见问题。“每当有灵光一现的想法,我就会赶快记录下来,以后遇到类似项目,就可以抓住机会将想法转化为审计问题。”
杨子敬不仅自己身体力行,还带动整个处室形成了浓厚的研究型审计氛围,大家积极讨论审计方法,分享审计经验,撰写理论文章。青年干部表示:“杨处总是鼓励我们多思考多动笔,说我们都接受过高等教育,具备基本的研究素养,只要肯下功夫,一定能够有所收获。”
“在昆明特派办这个平台上,每个人都能意识到研究型审计的重要性,大家明确方向、交流感想、提升能力,为‘研以致用’打下坚实基础。”杨子敬肯定地说。
求实效:把审计干得更好
署党组明确提出,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要聚焦审计工作实践、服务审计工作需要,为的是把审计干得更好,切实做到“研以致用”。
昆明特派办把审计项目实践作为干部提升研究能力的主渠道。2021年,昆明特派办牵头实施某产业基金审计项目,开展审前研究时,审计人员发现该领域的法规制度非常少,仅有笼统的、指导性的意见,缺少可参考能操作的细则,这加大了审计的难度,审计组一时陷入困境。正当一筹莫展之际,有人提出应该从产业基金设立的战略部署和目标定位着手,“从关注基金的资金使用转变为关注基金战略定位、运行管控和防范风险,对问题定性从违反相关规定转变为未实现规划目标”。
一子落而满盘活。审计组落实“把问题当课题研究”的要求,沿着“政治—政策—项目—资金”主线,自上而下、自下而上贯通研究。行政事业审计处的冉凡辉,第一次担任重大审计项目主审,他坦言,当时“压力很大,心里没有底”。经验丰富的杨子敬协助他提炼出落实国家战略目标、破解融资瓶颈、带动产业链协同可持续发展、突破关键技术等4个方面专题,准确点到问题“穴位”,立起报告的“四梁八柱”。最终,项目揭示出一系列深层次问题,查处了一批管基金吃基金的腐败“蛀虫”。
审计组与被审计单位共同研究审计整改重点难点,通过现场座谈、电话沟通等方式就具体问题的整改方式深入沟通,安排专人跟踪审计整改进度,提高审计整改的可执行性,着力做好审计整改“下半篇文章”,最终审计问题整改率达95%以上。
审计组落实“把建议当课题研究”的要求,研究清楚提什么、怎么提,揭示阻碍国家战略目标实现的体制性障碍、机制性缺陷、制度性漏洞,确保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促进相关部门制定完善《重点投资项目投后管理暂行办法》《被投资资格负面清单管理规定》等30余项制度,做到审计一点、促进一片、规范一域,从根源上解决基金管理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该项目获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批示,摘得2022年全国审计机关优秀审计项目一等奖,反映的数个典型案例被审计署重要报告采用,成为研究型审计的典范。
“我们立足党中央、国务院设立基金的初衷和目的,以基金的募、投、管、退等关键环节为主线,不分昼夜、不辞辛苦,最后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为我国相关领域科技进步贡献了审计力量。”冉凡辉自豪地说。
昆明特派办主要负责同志表示:“项目与研究互促共进,研究为项目注入营养剂,项目为研究提供肥沃土壤,共同助力审计监督这棵‘大树’的根系扎得更实更深。”
昆明特派办审计项目研究会现场
纵使周遭风急雨骤,审计监督“大树”无惧挑战,挺立守望。当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面临一系列积累和新出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审计署驻地方18个特派办沿着研究型审计必由之路,不断提高审计真发现问题、真解决问题的能力水平,促进化解高质量发展的卡点堵点问题,发挥好经济运行“探头”作用,担当最快、最直接、最有力的审计监督“特种部队”,以全力保障党中央、国务院调控决策部署落实落地,当好改革促进派。
谈及未来,昆明特派办审计人信念坚定:“我们要做到署领导要求的,在经济相关领域除了主管部门同志外,该领域的审计人员最有发言权。我们会将研究型审计刻在心里落实在行动中,朝着这个目标一直走下去。”
报道:杨翔宇
责任编辑:唐志宏 |
【关闭】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