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特派办 | 当“全力以赴”成为一种习惯
【发布时间:2025年05月20日】
【来源:审计署审计宣传中心】
字号:【大】 【中】 【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新征程上,党中央对审计寄予厚望,审计工作使命光荣,任务更加艰巨。要传承审计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牢记使命、不负重托,砥砺奋进、真抓实干,强化为国履职、为民尽责情怀,塑造职业精神,提高专业能力。

职业精神是对审计干部最基本的作风要求。在新时代审计征程上,京津冀特派办审计人将职业精神精于业、笃于行、立于志,践行“为国而审、为民而计”崇高理念。他们深知,审计工作容不得当“好好先生”,要在审计实战中敢于直面矛盾、较真碰硬,让职业精神在审计一线激扬。

把讲政治贯穿审计工作始终

在每次项目起始阶段,审计组围坐一起深入学习相关领域党和国家大政方针,梳理政策沿革、趋势动向已经成为京津冀特派办的“规定动作”。

企业审计一处的刘莎感慨,将讲政治转化为实际行动,是她近些年工作实现质的飞跃的重要法宝。2024年,京津冀特派办开展某央企经济责任审计。之前,此类审计项目往往由多个特派办共同协作,这次则由该办一家“担纲挑梁”。担任项目主审的刘莎坦言:“项目时间紧、任务重、专业性强,压力非常大。”

审计组在千头万绪中,牢牢抓住主线——聚焦党中央部署赋予企业的核心职责使命,穿透经济问题表象揭示政治问题。审计组表示:“审计监督的虽然是经济问题、经济责任,但最终能反映出政治问题、政治责任。要不断提升政治站位,毫不动摇坚持审计工作的正确方向。”

主线一理,局面全开。审计组严格遵照工作方案要求,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该领域的指示批示精神,深刻领会背后蕴含的政治意图、战略考虑和实践要求,将该企业的工作放在党和国家大局中去考量,对党中央关心什么、强调什么,做到心中有数。审计组沿着“政治—政策—项目—资金”主线,将研究成果转化为精准的审计措施,找准审计工作的立足点和着力点。

京津冀特派办审计人员在一线开展审计

刘莎说:“办领导提出‘把讲政治贯穿审计工作始终’的工作思路,我们在人少事多的情况下,迅速做出任务安排,明确责任分工。通过自觉融入大局、服务大局,不仅提升了审计效率,也确保了审计质量。”

依托京津冀区域特色资源,京津冀特派办保障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落地,积极践行“出成果就是讲政治”工作理念。如2021年以来,京津冀特派办连续对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区域战略推进情况进行审计,紧紧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顶层设计,聚焦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重点关注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等,更好地服务重大国家战略。

侯凯审计长强调,要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善于分析把握政治大局,把讲政治体现到审计具体工作和实际行动上。14年的审计经历,让刘莎体会到,党中央授予审计的“尚方宝剑”分量有多重。她说,唯有珍惜特派办提供的宝贵平台,自觉从政治大局和战略全局的高度谋划推进审计工作,坚持研究型审计,以问题为导向,使审计结果既有事实又有依据,既有站位又有底气,“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当好‘党之利器、国之利器’”。

一查到底,敢于斗争

审计不是评功摆好的,审计就是挑毛病的,要深入研究审计对象,精准高效揭示问题。京津冀特派办审计人表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关键要把敢不敢、能不能的问题解决好。

2021年,刘莎参加A企业财务收支审计。在追踪线索时,刘莎和同事们注意到,该企业的一家供应商在北京购置了一栋别墅。巧合的是,他们之前了解到,A企业领导也居住在这个小区。这一发现让审计组非常兴奋,职业敏感性告诉他们,这事并不简单。然而接下来的核查,却给他们泼了一桶冷水,延伸核查得知该别墅登记在一家新成立的公司名下,难以证明与A企业领导有关。审计组内部对是否继续追踪这条线索产生了分歧,到底应不应该继续?

刘莎只有一个朴素的想法:“只要做了坏事,总会留下线索。”于是,她与同事坚持前往别墅所在小区进行实地核查。功夫不负有心人,她们欣喜地发现,两栋别墅仅一墙之隔。她们还观察到,该供应商购买的别墅门口张贴着“禁止恶意破坏围墙,请尽快修复”的城管处罚通知书,这就表明可能存在两栋别墅打通的情况。接下来,审计组通过多种途径,最终核实了利益输送的关键证据,形成“参与决策、造成后果、利益输送”的证据闭环。

接着,审计组从敏感业务入手找寻审计聚焦点,将该企业某拳头产品的研、产、销、运全流程纳入审计重点,力争形成特色审计成果。经审计发现,该企业存在套取民生资金、个人贪污腐败等问题,刘莎主查的两个重大违纪违法问题线索经审计署上报后,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批示。

该项审计成果极大鼓舞了企业审计队伍的士气,让大家“尝到了甜头”。他们相信,只要盯着问题查,跟着问题走,每一笔资金流向追到末梢,每一个案件线索查到最后一环,“一查到底,敢于斗争,总会收获奋斗的硕果。”刘莎笑着说。

京津冀特派办审计人员在审计现场盘点库存

“敢于斗争”的底气来源于坚定的政治信仰,“善于斗争”的信心来源于扎实过硬的专业能力。京津冀特派办审计人坦言,他们长期处于审计一线,直面错综复杂的经济环境、花样翻新的违纪违法手段,在初涉相关领域时,有时会感到无所适从,尤其当遇到专业壁垒较高的领域时,也会感觉自己像“门外汉”。但是特派办审计人有充分的专业自信:“我们有穿透复杂表象揭示核心所在的‘看家本领’,通过研究型审计吃透党中央经济方针政策,再复杂的问题也能通过抽丝剥茧,最终迎刃而解。”

刘莎说,审计工作不能含糊其辞、模棱两可,严谨求实的作风有时候就反映在细节“颗粒度”上。比如面对被审计单位的陈述,经验丰富的审计人员敢于在关键时候打断,针对一带而过的情况进行追问,问题和风险点往往就由此被揭示出来。如果“不敢”“不严”,可能就会错失许多潜在的发现问题的机会,对于审计人员来说就是失职和渎职。

如何用好党中央授予审计的“尚方宝剑”,让其剑指症结、露出锋芒,是京津冀特派办一直探索的问题。2022年,京津冀特派办在全办开展作风教育活动,聚焦担当作为、爱岗敬业、科学规范、慎独慎微等方面,倡导全办干部以“强办有我”的价值追求、“视办如家”的共同体理念干事创业。持续提升成果意识、拼搏意识、斗争意识,杜绝“绵羊式”审计,激励全办干部强化责任担当,提高工作质效,推动全办工作高质量发展。

审计职业精神薪火相传

当被问及审计人职业精神有什么具体表现,刘莎脑海里瞬间浮现出这样几幅画面:深夜工作群,审计人仍旧保持“沉浸式”工作状态,围绕问题集思广益,探讨如何突破现有瓶颈;面对比自己职级高几级的被审计单位领导,审计人依然秉持不卑不亢、有理有据的原则进行谈话沟通;在请被审计单位提供资料时,就算遇到故意长时间拖延,审计人依然坚定等待,不达目标不收兵……

“全力以赴”是企业审计处其他同事对刘莎最多的评价。大家回忆,在审计项目中,面对多项工作任务,刘莎白天专注于座谈、看文件、查问题等各项工作,“时间不够,午休来凑”成为她抢时间的一个方法,常常两个椅子一拼,眯个十来分钟便又端坐在电脑旁沉浸在大数据的世界里;一个项目收尾阶段,她原以为可以稍微松一口气,但接到任务后,又毫不犹豫踏上另一个项目的征途……

刘莎(右三)和同事在审计一线

企业审计处近几年每年都有年轻审计人入职,如何帮助这些“95后”珍惜黄金时光、培养职业精神,是刘莎特别上心的事情。“有的年轻审计人刚走出校门,可能会在职业规划以及平衡工作与家庭方面需要帮助和引导,尤其对女同志来说挑战更多,我希望能‘打个样’,帮助他们找准方向、树立信心。”

在刘莎眼里,京津冀特派办既是一所师资力量强大、教学资源丰富的学校,也是一个边实践、边研究的训练场。通过一笔笔资金往来、一份份审计底稿、一次次审计谈话、一个个审计项目,年轻审计人在实战中淬炼专业能力,在奋斗中塑造职业精神。刘莎说:“摸爬滚打让大家不断提升政治能力、业务能力、研究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锻炼出硬脊梁、铁肩膀、真本事。”

“95后”审计人张小会,初任培训后的第二天就加入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入办第一年就担任小项目主审,转正后第一个月就在重大经责审计项目辅助主审开展工作。她说,特派办每一位敢于担当的审计前辈都像是星星,“用光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激励着我们也逐渐成为发光的人,星光汇聚成就灿烂星河。”

“全力以赴”不仅是刘莎的特质,更是全体京津冀特派办审计人的品格特质。大家深刻认识到,当前审计工作处于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唯有全力以赴才能无愧于党中央赋予审计的新使命新定位,“力争取得更多有特色、有亮点、叫得响的审计成果,才能不辜负这个伟大的时代”,京津冀特派办审计人的话语中透露着坚定。

14年前刚加入京津冀特派办时,刘莎怀揣着一个朴素的愿望:“希望自己将来可以成为一位国家审计的‘专业大拿’,提起我名字的时候,大家都会竖起大拇指。”她笑着说,自己一直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

如今,这条路上汇聚了越来越多靠铁面树立权威、凭专业赢得尊重的审计人。星光不负赶路人,成就属于奋进者。正是由于每一位在一线挺膺担当的审计人,涓滴之力最终汇聚成审计职业精神的宏伟力量,推动着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不断前行。

报道:杨翔宇

责任编辑:赵方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