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山渝水之地,有一支2001年成立的审计署最年轻的派驻机构之一——重庆特派办。作为正值青春好年华的特派办,他们始终保持着创新活力。近年来,重庆特派办结合干部队伍实际,坚持“选育管用”全链条发力,突出鲜明导向、锤炼过硬本领、坚持严管厚爱、强化实践锻炼,加压驱动青年干部成长成才,培育出一批能征善战、勇于攻坚的骨干人才,为全办审计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支撑保证。
这支平均年龄36岁的“突击队”,正在以研究型审计引领业务发展和队伍建设,在护航国家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持续贡献审计力量。
初心如磐 使命在肩
迎着晨曦,重庆特派办审计组正在办公室对近几天了解到的情况全面分析,综合研判资金流水异常情况、违规事项决策链条及关联人员信息,统筹制定穿透式核查方案与责任界定路径。此刻,审计组正驻点北方某市,对国家重大工程项目问题线索开展延伸审计,已进入攻坚收尾阶段。
审计组成员、该办投资处副处长符芮三,正在埋头专注于疑点资金的穿透式分析。只见他熟练运用多类型数据开展关联分析,成功锁定多个异常交易链条。“现代审计不仅是数字博弈,更是对经济安全防线的守护。”符芮三边操作分析系统边介绍。
审计署重庆特派办审计人员核实乡镇小水厂抽水设备运行情况
谈起当年选择到重庆特派办参加审计工作的情景,符芮三记忆犹新。“在我读研究生期间,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一则关于审计署特派办工作人员深入三峡库区核实移民政策实施效果的新闻报道。这则新闻让我对特派办这个听上去有些神秘的单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是一个怎样的单位?它在国家治理中扮演怎样的角色?带着这些疑问,我翻阅了审计署的不少审计结果公告和审计工作报告,在一行行数字、一个个事例中,逐渐了解审计署特派办的使命、审计人员的担当,也坚定了加入这支队伍的决心。在我看来,特派办有三个核心特质深深吸引了我:一是服务国家治理体系的使命感,在国家重大政策措施落实的‘最后一公里’中发挥监督保障作用;二是勇当改革‘促进派’的责任感,以专业能力推动重大改革举措落地见效;三是践行‘国之大者’的情怀,在助力破解跨区域、跨领域复杂问题中实现独特价值。”符芮三娓娓道来。
破解“成长密码”
在审计系统,特派办素有国家审计“野战军”之称。重庆特派办虽是最年轻的派驻机构,始终以“突击队”的姿态冲锋在前。建办初期,面对人员少、经验不足等现实困难,重庆特派办分党组将新人派往兄弟特派办跟组学、请审计署专家驻点教、对重大项目复盘练,用三年时间便培养出了首批能独立带队的主审团队。“听老同志讲,当年审计人员都是带着行军床住在办公室里,边翻会议记录纪要、财务凭证,边对照国家要求、审计署操作指引修改方案”,符芮三说。审计实施方案批注稿上红蓝交织的批注痕迹,沉淀着审计人员对“政治—政策—项目—资金”的系统思考。这种“数据求真、站位对标、攻坚克难”的作风,始终是重庆特派办最鲜明的基因。
这一基因在新时代审计实践中持续进化。作为土木工程专业出身的审计骨干,符芮三的成长轨迹生动诠释了政治站位与专业背景的深度融合。“从看懂施工图纸到穿透政策执行,关键在于紧扣‘政治—政策’标尺。”在某重点水利工程项目审计中,他和大家认真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治水新思路和“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灾救灾理念,增强大局意识,坚持系统观念,揭示了一系列突出问题,促进筑牢安全底线。
审计署重庆特派办审计人员沟通推进审计发现问题整改工作
在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场,这支队伍更显锋芒。在某建设工程专项审计调查项目中,该办根据审查该项目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有关情况,结合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放管服”改革推进,深入调查分析工程建设项目防震安全管理中的问题,牵头编写的审计信息经审计署上报后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批示,最终推动相关主管部门在全国范围组织开展专项整治。“审计人的职责,不仅是守住资金安全线,更要筑牢制度防火墙。”符芮三的实践感悟,折射出特派办“查真相、说真话、报实情”的履职逻辑,既需微观取证的技术精度,更需宏观把控的政治站位。
如今,该办投资处这支平均年龄34岁的处室团队,正以“查问题—防风险—促治理”的闭环逻辑践行审计监督职责使命。从手工账册到大数据平台,从凭证核验到政策研判,变的是技术手段,不变的是为国履职、为民造福的坚定信念。
锻造青年“突击队”
审计署党组强调,审计人员是新时代审计事业高质量发展最为宝贵的资源、最可倚重的力量。只要把审计干部选、培、管、用的各个环节工作抓好了、做实了,就能够打造出一支无愧于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值得党和人民信赖的“特种部队”。
在审计署特派办这个淬炼初心的熔炉里,为国为民履职的价值追求,如同磁石般凝聚着审计尖兵。“这份事业让我深刻认识到,维护国家财经纪律就是守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这种价值认同是个人成长的根基。”符芮三自豪地说,“审计既要当好国家财产的‘看门人’,也要成为改革发展的‘助推器’,这就要求我们持续提升宏观政策分析能力、跨领域风险研判能力和综合协调攻坚能力,这些能力也是我这十年来最大的收获。”
审计署重庆特派办审计人员现场了解工程质量情况
特派办的审计工作体现的是政治责任,不仅是锤炼党性的实践平台,更是将政治责任转化为使命担当的战场。在审计中,符芮三也遇到过个别被审计单位不理解、不配合的情况,但他始终秉持为国履职的信念,创新采用跨部门协同、关联方追踪等策略,最终锁定关键证据。在特派办这样广阔的平台上,年轻干部正在不断收获进步,得到茁壮成长。
“入职近三年来,我深刻体会到‘阶梯式’培养机制的有效性”,颜思坤说,“办里推行的责任导师制不仅包含定期的法规解读和案例研讨,更注重实战指导。在学生营养餐审计项目中,导师全程指导我筛查异常数据、追踪违规交易线索,使我快速掌握了审计实务的核心方法。”
宋鑫分享了他参加审计项目的心得,“刚进办,我就参与了某重大工程项目审计,项目主审带领我们年轻干部白天研究政策要求、翻阅会议决策、核查会计凭证,晚上分析复盘、查找疑点、确定思路。这种‘以战代训’的模式,让我系统掌握了从政策落实到资金使用的全链条审计方法。”
刚交流到业务处室的沈刚感触颇深,“处里建立的延伸审计‘导师制’,通过副处长和年轻同志‘一对一’结对子,系统传授数据分析与疑点筛查方法。从综合部门转岗投资处后,符芮三副处长带我核查了某重大违纪违法问题线索,他每晚结合当日进展为我讲授询问技巧、证据固定等实战要领。同时,我办定期分享跨领域审计经验,这种‘传统技法+现代科技’的双重赋能,让我们既能传承专业精髓,又能创新工作方法。”
“我们应该时刻铭记‘国之大者’的深刻内涵。只要国家需要,审计人定当勇担重任,以专业素养守护财政资金安全,用忠诚担当筑牢经济监督防线。”符芮三说。在逐梦审计的道路上,重庆特派办这支年轻的团队将以拼搏赓续传统、以奋斗开启明天,谱写出更加绚烂多彩的美好华章。
报道:李道珏 颜思坤
责任编辑:赵方 |
【关闭】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