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丨以高质量审计监督护航乡村全面振兴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23日】
【来源:审计署审计宣传中心】
字号:【大】 【中】 【小】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农业农村农民事业深植于中华民族家国情怀的沃壤,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深情嘱托:“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这不仅仅是指引前路的号角,更是沉甸甸的历史责任。

伴随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铿锵步伐,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审计体制实现系统性、整体性重构,审计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在审计署党组的坚强领导下,农业农村审计工作将研究型审计贯彻始终,围绕推动党中央“三农”工作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立足经济监督定位,聚焦主责主业,不断深化审计工作全国一盘棋格局,持续加大对粮食安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审计力度,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速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注入了强大的审计动能,成为推动“三农”事业稳步前行的重要力量。

五年来,审计署党组紧扣党中央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乡村建设、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等战略部署,立足全局高位统筹,推动农业农村审计工作围绕核心任务,精心布局审计项目,以系统化思维构建长效审计监督机制,深度挖掘乡村振兴中的关键问题与潜在风险。这五年,农业农村审计工作深入践行“如臂使指、如影随形、如雷贯耳”的政治要求,将揭示问题与推动改革、完善制度、促进治理紧密结合,组织实施相关审计项目10余个,向党中央、国务院报送相关报告信息等30余篇,对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实现了审计全覆盖,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筑牢责任根基。

以政治引领锚定方向

扛起“国之大者”的审计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没有农业强国就没有整个现代化强国;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不全面的。坚持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开展审计工作,是农业农村审计彰显政治担当的生动体现。农业农村审计工作始终将“两个维护”作为根本遵循,坚持“党的工作重点抓什么,审计就审什么”。从脱贫攻坚到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从高标准农田建设到农产品稳产保供,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到乡村建设行动,审计工作始终与党中央“三农”决策部署同频共振。通过开展一系列专项审计和调查,及时发现并纠正中央政策贯彻落实中的偏差,推动“三农”政策落地生根,切实回应党中央关切。这种将审计工作深度融入国家发展战略的生动实践,充分体现了审计机关对“国之大者”的深刻理解与精准把握,有力诠释了审计工作的政治属性。

审计署党组指出,对审计机关而言,就没有脱离业务的政治,更没有脱离政治的业务。农业农村审计人充分认识到审计工作政治属性和业务属性的统一性,找准自身定位和作用。他们把推动党中央“三农”工作决策部署落地见效作为首要职责,不断提高政治站位,从巩固和加强党的执政基础的大局出发,把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推动党中央惠农强农政策落地见效而履职尽责、建言献策。他们从改革大局角度思考谋划,打破旧格局、落实新要求,坚持党性原则,严明纪律规矩。他们用政治眼光指引审计揭示“三农”领域存在的重大问题、关键问题、典型问题,从审计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中分析归纳出政治问题的端倪,从经济监督中体现政治导向和政治要求,切实做到把党的政治要求和审计专业优势融合起来,为国家农业农村事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以研究型审计提质增效

增强精准落实政策的能力

“把民生审计作为推动审计工作全国一盘棋的重要抓手”,这句话强调要在研究方面下苦功夫,在组织地方审计机关协同审计方面探索新路径。面对“三农”工作政策性强、资金链条长、涉及面广的复杂特性,农业农村审计工作以“研究型审计”为破题密钥。全国各级审计机关将研究型审计贯穿农业农村审计工作全过程。立项时心怀“国之大者”,聚焦中央财政优先保障领域和关键政策链条;实施中“解剖麻雀”,对资金拨付、项目实施、绩效评估全流程追踪,一体推进揭示问题、规范管理、促进改革;成果运用上,审计署形成相关报告信息等材料,提炼系统性建议供中央决策参考,地方审计机关利用专报、移送等机制,推动基层治理优化。这种贯穿始终的“成果导向”思维,驱动审计工作实现了从“发现问题”向“防范风险”、从“治已病”向“防未病”的深刻转变,成为推动重大政策精准落地见效的经济监督“利器”。

显著的工作成效源于将宏观政策研究与微观审计实践紧密结合,将数据挖掘分析与实地核查验证有机结合,将揭示问题与推动完善制度、深化改革有效贯通。农业农村审计工作着力夯实基础,建立审计对象资料库和中长期项目库,为审计立项提供坚实智库支撑;探索搭建农业大数据审计平台,对海量涉农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与分析,构建百余个精准审计模型。这种根植于扎实研究的审计实践,不仅能够精准识别政策落实的堵点、项目管理的痛点和资金使用的风险点,更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揭示体制机制障碍,为完善国家“三农”治理体系提供强有力的专业支撑,打造出能够穿透复杂问题、直击要害的审计专业优势。

以全国一盘棋整合资源

构建协同联动的监督网络

面对乡村振兴点多面广、层级众多的特点,农业农村审计工作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监督体系的制度优势,牢固树立审计工作全国一盘棋意识,强化顶层设计,优化审计项目组织方式,坚决落实“坚持审计力量下沉基层,努力跟进到民生项目和资金的‘最后一公里’”的要求,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坚持揭示问题与推动解决问题相统一,将抓实抓细审计查出问题整改督促工作贯穿始终。

在审计项目中,农业农村审计司发挥“项目指挥部”牵头职能,切实提高指导监督和组织协调能力水平。各省级审计机关不断优化审计项目组织方式和运行机制,完善“上审下”“交叉审”“出题目”等组织方式,有效调动基层审计机关力量。通过制定新时代农业农村审计工作指导意见、统一组织开展重点审计任务、建立健全信息共享和成果共用机制、强化业务指导促进互学互鉴等,聚合审计目标、聚焦审计重点、统筹审计资源,审计机关内部各层级及各专业领域的审计力量得到有效整合,实现上下贯通、协同联动的整体效能。

同时,农业农村审计工作始终坚持与纪检监察等部门贯通协同,围绕推进“三农”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治理,持续加大违纪违法问题审计力度,有效惩治群众身边“蝇贪蚁腐”,发挥审计在反腐治乱方面的独特作用,维护群众切身利益。对于审计移送的案件线索和查处的突出问题,审计机关密切跟踪后续整改问责情况,推动追责问责到位。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共同研究完善制度规则,切实巩固审计监督成果,保障了乡村振兴政策的落地见效和资金安全规范运行。

以整改之力守护民生福祉

书写惠农富农的温暖答卷

审计工作始终将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不懈追求,成为贯通国家顶层设计与基层民生冷暖的坚实纽带。农业农村审计工作坚持揭示问题与督促整改“两手抓、两手硬”。率先开展审计整改“回头看”,将历年问题纳入审计重点,建立规范台账,按照审计取证标准严把问题整改销号关。审计的目光始终聚焦农民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聚焦高标准农田、黑土地保护、农田水利等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揭示影响粮食安全的突出问题;严查惠农补贴“一卡通”中的虚报冒领、截留挪用,确保补贴直达农户;紧盯农村道路、饮水、人居环境等民生工程,疏通项目梗阻,提升乡村品质;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相关资金,严惩侵占集体资产、损害农民权益行为……正是通过这一系列有力举措,推动问题得到有效整改。五年来,署统一组织实施的农业农村审计项目强化审计整改,通过上缴财政、追缴退回资金、统筹盘活等方式整改问题金额430多亿元,推动完善规章制度1200余项……农业农村审计工作让国家政策的温暖阳光精准洒向田间地头,转化为亿万农民可感可及的实惠。

“让乡亲们过好光景,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初心使命。”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嘱托重若千钧。在乡村振兴的田野上,每一个审计项目,都承载着守护民生福祉的滚烫初心,每一项审计任务,都肩负着推动治理完善、助力国家政策精准落地的时代使命。在迈向中国式现代化的壮阔征程上,审计机关将继续以“为国而审、为民而计”的不渝初心,将审计的根须深植于广袤乡村的沃土之中,以高质量审计监督护航乡村全面振兴,共同描绘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画卷。

报道:宋超

责任编辑:蔡波涛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