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政之本则存乎农。”河南既是农业大省、农业人口大省,也曾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多次到河南考察调研,每次必谈农业、必谈粮食生产。2025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提出了“两高四着力”重大要求,第一个“着力”便是“着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和农业强省”。基于上述省情,河南省审计厅在审计署和河南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始终将开展好农业农村审计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以研究型审计保障农业农村审计工作高质量开展,推动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落地落实,有效助力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护航河南农业强省建设。
聚焦重点任务
用实干担当培育审计硕果
回首往昔奋斗路,岁月如歌催人进。脱贫攻坚期间,河南省审计厅举全省审计机关之力,先后9次组织近4000名审计人员,对原53个贫困县及使用扶贫资金的96个非贫困县(市、区)开展了全覆盖扶贫审计,提前2年完成省委、省政府要求的“攻坚期内每年对贫困县审计一遍,对非贫困县轮审一遍”的目标任务。省委、省政府领导多次对扶贫审计工作给予肯定,河南省审计厅向省委、省政府报送扶贫领域审计综合报告、审计信息等20篇,省主要领导先后42次作出批示。河南省审计厅2020年实施的全省脱贫攻坚专项审计调查,审计结果纳入全省县域经济发展情况专项审计调查项目,荣获2021年度全国审计机关优秀审计项目一等奖;2021年,厅农业农村审计处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这是审计人用汗水浇筑出的荣光。
河南省审计厅农业农村审计处被表彰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自2021年起,河南省审计厅紧扣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保障粮食安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等目标任务,连续4年、先后7次组织全省2000余名审计人员,选择粮食安全、乡村建设、农田水利建设等重点,分批次对全省87个县(区)乡村振兴战略落实情况进行审计。4年来,河南省审计厅向省委、省政府报送乡村振兴领域审计综合报告等18篇,省主要领导先后38次作出批示。河南省审计厅2023年实施的某粮食安全审计项目,荣获2024年度全国审计机关优秀审计项目一等奖。
聚焦审计组织方式研究
实现全省审计“一盘棋”
涉农审计的“根”始终扎在田间地头、连在乡亲心头,与其他审计项目相比,它更懂泥土的温度、更知百姓的期盼。如何在重要涉农审计项目中实现上下贯通、步调一致,以“一盘棋”服务河南农业农村工作大局?河南省审计厅用8年的涉农审计“大兵团”实战经验给出了答案。
群雁高飞头雁领,上下同心破万难。每逢全省统一组织的重要涉农审计项目,河南省审计厅必搭起高规格“指挥部”。特别是脱贫攻坚期内,连续4年成立由厅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其他班子成员担任副组长的扶贫审计领导小组,下设的综合协调、法规指导、信息宣传、执纪监督等“作战小组”各司其职,拧成合力攻坚的“钢绳”。各市县审计机关主要负责人把历次行业性涉农审计项目作为“一把手”工程亲自抓、负总责,让最精锐的力量冲锋在一线。
“1+N”模式奏和弦,织密涉农审计监督网。河南省审计厅在统筹制定全省审计项目计划时,秉持“大农业、全链条”的系统性思维,确保每年至少安排一个全省行业性涉农审计项目,同时注重将涉农事项作为审计重点,与经责、预算执行等审计项目有机融合,加大对省级涉农机构审计力度,以“1+N”模式推动涉农审计全覆盖。在安排全省行业性涉农审计项目时,充分结合各地实际和“三农”工作重点,注重分类别、有侧重地选择被审计地区、确定审计重点内容。8年来,已分批次对全省产粮大县、乡村振兴示范县、脱贫摘帽县等进行了审计,每年上报的审计综合报告做到了“有特色、不重样”;在扶贫、乡村振兴等“大行业审计”中,有重点地嵌入高标准农田“建管用”、帮扶资产管理等“小专项调查”,形成多篇审计信息。在统筹全省涉农审计项目组织方式上,坚持“五统一”工作原则,即统一编制工作方案、统一内容重点、统一数据分析、统一处理原则、统一质量标准,做到了“一把尺子量到底”;多次采取“交叉审”“上审下”的组织方式,强化了公正性和独立性。
审计人员实地勘探项目工程建设情况
磨刀不误砍柴工,“以审代训”练本领。涉农审计的战场,也是淬炼本领的熔炉。项目启动前,河南省审计厅组织全省参审人员集中参加审前培训,印发审计指南、法规汇编和大数据操作指引等,做足审前准备;现场审计中,坚持实行周报工作制度,适时召开中期推进会,编发全省审计工作动态,把好经验、难问题都摆上台面“晒一晒”,法规专家提前介入“把把脉”,将质量审核关前移到审计现场;审计结束后,整理编发审计资料汇编、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实现审计思路方法的制度化、规范化积累,不断完善政策法规库、案例库、电子数据库等“河南农业农村审计智库”。
河南省审计厅召开全省乡村振兴暨农田水利建设相关资金审计进点会
聚焦审计方法研究
事半功倍推进审计质量提升
“三农”领域的问题,常像田埂里的杂草——藏得深、反复长、难根除。近年来,河南省审计厅坚持守好财政财务收支审计“老本行”,巧用大数据审计“新本领”,推动审计监督向基层下沉、向纵深发展,审计质量节节攀升。
细梳资金链,剥茧见真章。针对涉农资金类别多、拨付使用链条长,规模大但具体到项目或个人“散、碎、小”的特点,河南省审计厅把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老本行”做精做细,紧扣“精准、安全、绩效”,坚持对涉农资金进行全链条、穿透式审计,严格跟踪预算逐级分解、资金下达拨付直至最末端的管理使用情况,在乡村振兴、粮食安全等审计项目中揭示了一批涉农资金管理使用中的违纪违法问题,推动反腐败斗争向基层延伸、向群众身边延伸,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巧织数据网,多管窥全豹。针对涉农数据规模庞大、类型多样、应用场景复杂的特点,河南省审计厅循着“总体分析、发现疑点、分散核查、系统研究”的数字化审计路径,统筹数据资源进行分析,形成疑点并指导各审计组精准核查,实现化繁为简、重点突出,通过上下联动,确保“有点有面、点面结合”,实现了资源整合和成果共享。特别是在审查耕地保护、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情况等数据冗杂、核实任务繁重的事项中,灵活使用ArcGIS等地理信息技术,取得事半功倍效果。
审计人员利用无人机及地理信息技术实地踏查耕地保护利用情况
聚焦审计成果运用研究
切实写好审计“下半篇文章”
涉农审计立足基层和一线,揭示的每个问题都直接关乎群众切身利益,可谓“一枝一叶总关情”。河南省审计厅主动担当作为,坚持做好审计整改工作的“监督员”和广大农民群众的“传声筒”,通过扎实有效的审计整改,促进全省“三农”工作水平持续提高。
台账销号动态清,举一反三长效固。农业农村工作涉及部门多、范围广、资金分散,很多涉农资金、项目与农时匹配紧密、时效性极强;特别是惠民惠农补贴资金,连着群众的“钱袋子”,晚发一天、少发一分,都会导致党中央对人民群众的关心关怀打折扣。因此,涉农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质效就显得格外重要。河南省审计厅连续8年坚持“发现问题—建立工作台账—及时移交整改—逐个整改销号”的“流水式”工作模式,与省财政厅、省农业农村厅等部门加强协作配合,坚持边审边促、边审边改、立整立改,充分发挥审计“治已病、防未病”的作用;对审计发现问题坚持“回头看”,常态化跟踪督促被审计地区举一反三,防止审计发现问题屡审屡犯、反弹回潮。这套做法得到省委、省政府充分肯定,也受到被审计单位和农民群众的欢迎好评。
找准切口做文章,深挖成果助“三农”。河南省审计厅高度重视做好农业农村审计“下半篇文章”,做到审前科学谋划、审中突出重点、审后充分挖掘成果。项目进点前,结合前期调查成果和政策学习,加强对机制体制性问题的整体分析,为写好“文章”备足素材;审计实施中,围绕前期谋划的审计重点,全面分析有价值的信息数据,把“线索”串成“链条”;现场结束后,及时汇总梳理资料、深度挖掘审计成果,将零散成果提炼成能参考、可批示的审计信息,为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决策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助力优化完善河南“三农”政策体系,推动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精准落地、高效实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和光明前景在召唤,河南省审计厅将继续聚焦主责主业,深入调查研究,发扬河南农业农村审计“务实、扎实、朴实”的“三实”作风,以高质效的农业农村审计工作推动河南农业强省建设,为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作出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杨明月 |
【关闭】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