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加强绩效管理
审计署南京特派办将绩效管理理念贯穿制度完善、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绩效评价的全过程,形成提质增效的绩效管理闭环。结合本办工作实际,整合、修改和完善《审计署南京特派办财务管理办法》《审计署南京特派办审计外勤经费管理实施细则》等五项制度规定和办法要求,全方位明确预算管理、绩效管理、经费管理、资产管理、监督管理。
强化预算编制,注重预算约束。按要求规范开展预算编制、资产管理等各项工作。年度预算编制时,持续挖掘一般性支出压减空间,通过多种方式整合利用现有资产,并予以有效盘活、合理配置,切实把过紧日子要求转化为预算管理的硬约束、硬实效;年中预算调整时,调剂用于新发生的运维需求,有效缓解刚性支出压力,高效保障机关正常运转。以零基预算理念科学精准编制预算,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形成合力,充分论证每一个预算项目、精细测算每一项业务工作的实际需求,力求预算申请与实际需求精准匹配。以单位整体绩效评价为契机,将绩效管理要求落实到预算管理一体化的各环节。对暂定标准进行动态调整,根据业务特点和项目内容变化优化绩效指标设置,根据历史趋势调整年度目标值,使其趋于科学。
盯紧预算执行,提升绩效水平。全年预算执行中,强化刚性约束,开展常态化预算执行和绩效监控,及时复盘总结预算编制、绩效目标设置的改进空间,助力提高预算编制和执行质效。统筹考虑预算执行进度和业务活动经费保障能力,从预算要求、运行成本、整体绩效、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通盘考虑,提高单位整体绩效管理水平。严谨审核、规范资金支付和核算。严格执行相关制度规定,持续提高财务人员政策水平和实操能力,提升财务和绩效管理的科学规范性。
重视监督检查,闭环绩效管理。积极配合财政部预算评审中心开展单位整体支出绩效评价,深入学习宏观政策要求、全面查找制约提质增效的难点,并将绩效评价中发现的薄弱环节、风险隐患等作为未来日常监督的重点,找准切入点、把握关键度,举一反三,进一步优化绩效目标设定、完善绩效评价体系,实现以监督促管理、强规范,建立提质增效的绩效管理闭环。
提升审计监督质效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审计厅严格落实“科学规范提升年”行动工作要求,组织实施自治区2025年16个县市党政主要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任中)审计。结合往年现场审计进展情况,抓住中期和后期两个节点,通过采取工作动态调度、中期指导、集中复核审计意见等方式加强审计现场实施过程指导,推动提升自然资源资产离任(任中)审计质量和水平。
实时掌握现场审计进度,及时通过审计工作动态予以规范和调整。各审计组定期(每15天)向审计厅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审计处报送审计工作动态,总结审计组工作进展、遇到的难点问题、下一步措施等情况。同时,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审计处根据反映的疑难问题,及时解答,反馈各审计组,进一步提高现场审计质效。
抓住现场审计中期节点,确保按照审计工作方案组织实施审计。压实审计组现场负责人和主审责任,严格审计现场管理,及时纠正偏离审计重点等情况;坚持客观审慎的原则,加强与被审计单位的协调沟通,针对各类自然资源监督管理中发现的问题,准确表述问题并提出合理建议;加强荒漠化防治的审计,重点关注资金绩效、相关项目建设完成情况、后期运营管护、项目取得成效等;加强对审计发现问题整改情况的督促检查,做实审计整改“下半篇文章”。
抓住现场审计后期节点,集中复核审计意见初稿,进一步提升现场审计质效。将复核工作的着力点前移,以业务牵头处室与审计组共同讨论的形式开展复核,及时提出复核意见。集中复核中,在涉及重大项目、重大资金等关键性问题上聚焦发力,帮助各审计组准确反映问题。
推动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
广东省广州市审计机关深入开展“科学规范提升年”行动,聚焦突出问题,系统谋划、精准发力,有力提升审计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科学立项,锚定定位,把准审计工作“方向盘”。以“十五五”审计规划编制为抓手,深化项目全维度调研,推进审计政策库、对象库、备选项目库建设,增强计划整体性与系统性。构建多维度意见征求机制,向上对接省审计厅获取政策指导,横向征求行业主管部门、联席会议单位意见,向下倾听基层声音,同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座谈,多维度校验可行性。坚持“精准施策、分类监督”,推动上下联动、协同作战。建立项目进度跟踪督办闭环机制,保障审计按计划推进。
严格实施,规范流程,筑牢审计质量“防火墙”。审前通过实地走访、数据比对掌握被审计单位情况,科学编制方案;审中规范审计组分工、程序履行及取证行为;审后严守复核审理关口,确保审计成果合法客观。统筹同类项目资源、整合审计力量,避免重复审计、多头审计。以质量管控为主线,加强全市审计机关业务指导与质量监督,及时解决审计实施难点,推动工作标准化、规范化。
深化利用,提质增效,激活审计成果“新动能”。围绕党委、政府重大决策部署与政策落实主线,梳理审计报告中反映的共性、关联性问题及深层次矛盾。提炼综合性审计成果,提出针对性强、可操作性高的审计建议。持续提升审计信息撰写专业能力,严格把控政治、质量、报送三关,完善成果归集与报送机制。推进审计监督与纪检监察、巡视巡察等其他监督贯通协同。
高度重视,加强指导,认真履行审计整改督促检查责任。修订并推动出台市级审计整改工作意见,配套印发规范通知,细化分阶段与持续整改的标准及佐证材料要求,构建分级落实的工作格局。同时加强对区级审计机关的指导,形成市、区两级协同联动的整改制度体系。以数字赋能整改管理,减轻基层填报负担。建立“日常跟踪+集中检查+专项督导”的整改监督机制,动态跟进整改进度。
强化作风,严管厚爱,锻造审计铁军“硬队伍”。以党纪学习教育和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为抓手,深化自我革命精神,推进依法、文明、廉洁审计建设。加强党员干部全方位监督,常态化开展廉政谈话与警示教育。围绕“能查能说能写”目标,定期举办“审计导师讲坛”“青年微论坛”等交流活动,出台大数据审计人才队伍建设意见等制度,促进提升专业本领。做实激励关爱与保障工作,传递组织关怀。
策划编辑:宋超
| 责任编辑:蔡波涛 |
| 【关闭】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