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暖“三农”丨云南:聚焦高原特色农业重点产业 扎实履职强化审计监督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13日】
【来源:云南省审计厅】
字号:【大】 【中】 【小】

一言一行系民生,一枝一叶总关情。2015年至2025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云南考察,对茶叶、花卉、咖啡、中药材、天然橡胶等农产品产业发展关切于心、殷殷嘱托,勉励云南:“这些特产都是你们的王牌,要继续把王牌打好。”

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给予云南省干部群众极大的激励和鼓舞。“十四五”期间,云南各级审计机关深入贯彻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立足经济监督定位,聚焦高原特色农业重点产业开展高效监督,在助力乡村振兴、农业强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聚焦“美丽产业” 促法规政策健全完善

多年来,云南鲜切花种植面积、产量稳居全国第一,形成了“全国十支鲜切花七支来自云南”的规模优势。“云花”这一“美丽产业”也成为“云品出滇”的一张亮丽名片。然而,当前云南自主知识产权的花卉品种市场占有率并不高,在花卉产业创新力、品牌影响力和“鲜花经济”生命力等方面,与高质量发展要求相比仍有差距。

花卉种植基地内长势喜人的红掌

精准选题,科学立项。为找准“症结”,促进花卉产业高质量发展,2023年6月至8月,云南省审计厅开展了全省花卉产业发展状况专项审计调查。审计人员坚决做实研究型审计,将研究贯穿审计工作始终,关注花卉育种研发、种植、产业配套等产业链各环节,对体制机制、产业政策等开展研究分析,实地调查12个省级部门和科研院所、8个花卉主产县,通过走访和问卷方式调查花企、花农及合作社900余户。

通过扎实细致的工作,审计揭示和反映了花卉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健全完善地方性法规和配套政策体系、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完善产业配套服务体系、健全联农带农机制等审计建议。上报的审计调查报告被多位省领导阅批。关于修订农作物种子条例,进一步健全完善地方性法规和配套政策体系的审计建议,已推动省级相关部门加快了条例的修订工作,为“美丽产业”释放新的增长潜力提供制度保障。

审计人员通过大屏查看花卉企业分拣包装车间实时生产情况

服务“绿色食品牌”战略 促进奶业提质增效

作为云南省重要的奶源生产加工基地,大理州将振兴奶业作为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的重点任务。“十四五”期间,在9个县通过不同建设运营模式,打造“8+1”万头奶牛核心牧场。该项目投资规模大、涉及多个县,建设运营模式多样,建管运营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奶业振兴目标的实现。

服务全州农业发展重点,2023年5月至7月,大理州审计局组织开展了全州万头奶牛牧场建设项目专项审计调查,重点关注政策目标实现及相关任务完成、资金分配拨付及资产管理使用、项目建设及管理运营等情况。在揭示和反映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对不同建管模式的运营绩效进行分析,提出实施品牌战略、发展优质饲草业、优化项目建设管理模式等审计建议,促进奶业补链强链、节本增效。

州委书记、州长等领导批示要求抓好审计发现问题整改,州乳业发展领导小组根据审计建议,对饲草饲料配套种植、开拓乳品消费市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等工作作出部署谋划。

审计人员实地查看永平县万头奶牛牧场项目施工进展情况

随着审计整改工作的推进,宾川等县示范牧场、标准化鲜奶收购站已陆续建成;启动实施的“功能性乳品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新产品开发”等省级重大科技专项,也为产业转型升级注入强劲动力。鹤庆县奶牛生态牧场项目带动发展起青贮玉米种植产业,既为种植、养殖户有效“节本”,也实现了农业产业循环利用“增效”目标。

为打造“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贡献审计力量

近年来,普洱市利用地理气候、自然风光、少数民族文化等资源,形成了一批有辨识度的农文旅IP。但与大理、丽江、西双版纳等传统旅游热点相比,当地富集的农文旅资源还没有充分转化为与之相匹配的产业发展优势。找到其中的短板弱项并推动问题解决,成为普洱市在农文旅融合发展方面实现“后发”而“先至”的关键。

普洱市载歌载舞的少数民族群众

2025年3月至6月,普洱市审计局组织开展了全市农文旅融合发展项目资金和资产管理使用情况专项审计调查。审计人员围绕乡村振兴战略,聚焦乡村旅居、休闲农业、庄园经济等业态,重点关注旅游发展规划编制与市场引入、资产管护、联农带农等机制建立运行情况,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各类重点项目、资金、资产管理使用及绩效情况,并将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省级民族特色旅游村寨等十类项目列为必审项目,揭示了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落实不到位、经营主体引入难造成建成设施闲置等影响农文旅融合项目高质量发展的问题。

发现问题才能更好推动解决。审计人员从健全机制以保障村集体和农户权益,优化服务质量、强化数据流量、转化游客“留量”以提升设施运营绩效,以及坚持“农业为基、文化为魂、旅游为径”的原则科学谋划方案等方面提出审计建议,为促进当地农文旅产业健康发展,打造“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贡献力量。

审计人员实地查看乡村旅游重点村建设项目

近年来,云南各级审计机关聚焦高原特色农业重点产业开展的审计项目还有很多。例如,昭通市审计局2022年对天麻产业发展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开展专项审计调查,促进相关部门出台管理办法,加强项目资金监管、规范项目验收程序,强化对申报经营主体的准入审核,为推动天麻产业质效提升贡献了审计力量。孟连县审计局2022年对牛油果产业发展项目开展了专项审计调查,针对财政资金拨付使用和项目建设实施中存在的短板和问题,提出了加强项目和资金预算管理等审计建议和整改要求,助力产业健康发展。

此外,在乡村振兴、经济责任、预算执行、固定资产投资等各类审计项目中,以嵌入式审计方式覆盖甘蔗、橡胶等重点产业及延伸产业链。例如,2025年,云南省审计厅在全省农业农村部门预算执行“一条线”审计中,把糖料蔗良种良法技术推广补贴资金作为关注的重点,提出规范资金发放程序等审计建议。西双版纳州审计局在2024年开展的经济责任审计中,促进该州建立橡胶白粉病病害鉴定专家库及专家库运行管理办法,推动完善行业鉴定标准。丽江、会泽、梁河等市县审计机关也结合工作安排,对花卉产业园、草莓和盐石榴分拣加工车间、生物医药及高原特色农产品产业园等建设项目开展了投资审计,护航项目建设运行合规高效。

审计人员在育苗基地查看橡胶育苗情况

下一步,云南省审计厅将按照《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目标,继续聚焦做强高原特色农业产业要求,对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产业强镇等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开展专项审计调查。同时,对“十四五”农业产业相关审计情况进行梳理总结,形成“种源保护和育种研发——种植(养殖)经营管理——品牌建设和交易流通——技术支持和产业配套——联农带农促增收”的通用型全链条农业特色产业审计操作指引,供市县审计机关结合地方产业特点参考使用。继续深化“出题目”和“自主选题”相结合的分片分专题模式,做好“十五五”农业产业领域审计工作。

耕耘不辍,春华秋实。每一茬收获、每一年丰收,都是云南在建设特色农业强省道路上迈出的铿锵步伐。云南省各级审计机关也将踔厉奋发,继续前行,以自身的高质量发展,为农业强省、为人民群众“生活像花儿一样美”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张弛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