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发布时间:2022年06月21日】
【来源:审计署】
字号:【大】 【中】 【小】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 程郁 殷浩栋)

自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国家对乡村振兴进行全方位顶层设计,建立了完备的制度框架与政策体系,谋划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并投入大量的项目资金。审计部门紧紧围绕党和国家重大决策部署,在乡村振兴政策的贯彻落实中开展审计监督,发挥预警、评价、问责、纠偏等监督治理作用,确保乡村振兴各项政策落到实处。审计署发布了2021年度审计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在乡村振兴领域,聚焦中央一号文件部署的农村厕所革命、打好种业翻身仗、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农业保险费补贴、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现代化改造等重点工作,披露了内容丰富而详实的审计结果,提出了精准、有约束力的审计建议,充分彰显了审计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的独特作用。

确保政策落实到位

审计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政策贯彻落实和政策绩效改善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审计围绕当前乡村振兴的重大政策举措,开展监督执纪问责,不仅有助于及时发现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的突出性、倾向性和苗头性问题,预判政策执行中的风险,全面评估政策落实情况,通过及时反馈问题督促相关主体责任纠偏整改,有力保障乡村振兴战略的扎实推进。此次《报告》提出了很多有针对性的政策执行问题。在群众反映强烈的农村户厕改造方面,发现一些地方存在以选择性摸排和纸面摸排减少上报问题户数等形式主义和弄虚作假问题,这对后续开展农村户厕问题摸排整改“回头看”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农业农村部、科技部和部分地区种业发展情况开展审计,发现种业振兴的基础工作还不扎实、研发机制存在短板、种子稳产稳供能力不强等问题,这帮助我们更进一步找准种业发展的问题与短板,精准强化工作重点,有力保障打赢种业翻身仗。在黑土地保护治理审计中,发现部分地区治理责任落实不力,有的保护治理任务未完成甚至弄虚作假人为提高监测数据,有的重点保护措施未落实,有的未统筹实施各类治理项目,这些问题的揭示可以推动有关地方和部门更好落实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在农业保险费补贴审计中,发现部分地方政府履职存在越位失位,未按规定开展三大主粮的政策性保险,强制保险机构违规承保,限制农户投保,未按规定足额配套等,这为落实政策性农业保险全覆盖指明了工作重点。《报告》从特例到一般、局部到整体揭露了政策实施中各类问题,全面深入地剖析制度缺陷、机制障碍等根源,有力发挥了督促乡村振兴政策落地见效的作用。

确保项目顺利开展

对于具体的政策项目而言,审计的目标就是要督促项目有效执行。特别是跟踪审计,可以全流程监督项目实施,动态掌握项目建设进展,科学调整项目方案,及时弥补管理漏洞,纠正项目执行偏差,督促项目执行进度,促进提升项目绩效。乡村振兴涉及多个支农惠农项目,如何确保各项支农惠农项目顺利开展以及执行过程中不走偏、不走样,是确保涉农政策真正惠及农民群众的基本要求。在项目立项与论证阶段进行审计,能够发现项目设计的不科学、不合理和不可行等问题;在项目实施阶段进行审计,能够发现项目执行缓慢、损失浪费、效益不佳等问题;在项目实施后,还能对项目效果进行评估分析,为优化项目设计指明方向。如在黑土地保护治理审计中,《报告》发现部分地区未完成改善农田设施和提升地力年度任务、大部分侵蚀沟未开展治理、未落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后耕作层土壤用于中低产田改造等问题。审计报告指出的这些问题,为督促落实相关任务、进一步优化黑土地保护项目明确了重点。在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的审计中,发现部分灌区改造任务未完成且利用不足,未完成病险骨干渠系改造任务,田间渠系设计不合理、改造不配套、出现淤积滑坡,水资源分配“重工轻农”,违背了项目设计初衷等问题,这都指出了节水改造项目问题所在,为后续改进项目设计提供了思路和方向。

确保资金合规高效

审计的绩效监督旨在确保财政资金使用合规,达到预期效果。随着乡村振兴全面推进,财政支农资金逐年增长,大量财政资金和公共资源投入农村,并渐呈常态化趋势。防止资金“跑冒滴漏”,是确保乡村振兴有稳定投入的应有之义。与此同时,社会各界对涉农资金使用的关注度很高,期待有效的外部监督机制来确保资金安全高效地使用。强化对财政支农资金使用的监督力度,发现和抵御公共资金使用中的各种风险隐患,提高财政支农资金绩效,始终是财政支农资金审计的主要目标。审计部门历来重视财政支农资金预算、筹集、分配、管理和使用情况的审计监督,严查挤占挪用、贪污私分、虚假申报、冒名领取、逐层截留等突出问题。此次《报告》披露了农业保险费补贴资金的审计情况,发现了一些地方存在挤占挪用、申领不实、骗取套取农业保险资金的问题,如虚报补贴、虚增保险标的、“拖赔惜赔”等,既没有使财政资金达到预期的政策效果,也损害了农民群众的利益。在育种研发资金审计中,发现抽查财政支持的项目周期较短,与育种周期不匹配,导致部分项目用立项前的研发品种和专利抵顶,说明相关项目资助周期应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以确保切实带来增量创新绩效。总而言之,开展与全面乡村振兴相适应的审计监督,以审计作为财政支农资金的“守门人”,不断提高资金使用的合规性和效益性,是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助力。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