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中国审计故事 建起国际朋友圈——审计署财政审计司对外交流情况侧记
【发布时间:2018年04月20日】
【来源:审计署财政审计司】
字号:【大】 【中】 【小】

 

“通过认真研究材料资料,我们有四点建议,首先我们认为应该考虑到不同国家各自的审计工作特点……”

“谢谢你们的建议,我们也考虑到了这个问题……”合规性审计指南修订工作组组长由衷地说。

近日,在中国审计署应邀参加的世界审计组织公债工作组(WGPD)公债审计指南修订工作视频会议。审计署财政审计司债务审计研究小组的10余名代表参加,就公债审计指南修订工作安排跟与会国进行了沟通,并在会后向合规性审计指南修订工作组组长智利提交具体建议意见,双方达成了共识。

这是审计署财政审计司参与对外交流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司积极参加国际审计组织相关会议和交流,通过组建专门研究小组的方式,抓住机遇主动作为,积极介绍我国审计工作经验,吸收国外优秀审计工作成果,在走出去和引进来过程中,讲好中国审计故事。

 

储备人才 主动作为

走出去:分享财政审计优秀成果

 

参加世界审计组织公债工作组(WGPD)视频会议

 

据了解,公共财政的可持续性是世界审计组织多年来一直关注的议题。1991年世界审计组织公债委员会开始运作,并于2007年重组为工作组。2012年,中国审计署正式成为世界审计组织公债工作组成员,由财政审计司选派人员作为公共债务专家参与具体工作。从2013年以观察员身份参加乌克兰举行的的公债管理信息系统平行审计项目启动会,到2017年主动申请参与公共债务审计指南修订工作,财政审计司的同志们薪火相传,逐步熟悉世界审计组织的运行规则,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相关事务,争取发挥更大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中国审计署在世界审计组织的参与度不断深入,话语权不断增强,对复合型审计人才要求更高。为做好世审组织公债工作组相关任务要求,审计署财政审计司在司内成立了债务审计研究小组,选取部分业务基础扎实、外语水平较高的同志参与到小组活动中来,通过参与翻译相关资料和处理往来文件,既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又锻炼了队伍。

“我们目前小组共13个人,一半具有海外留学背景,初期主要是针对公债这一部分,成员主要是司里不同处室的同事。后期则参与到更大范围的对外交流中,也吸纳了审计署特派办、派出局等方面的审计一线骨干和科研所等方面的审计理论专家加入进来。”审计署财政审计司二处主任科员贺澜告诉记者。

这种方式为传递中国审计经验提供了更好的条件。2017年12月,亚洲最高审计组织2017年度研讨会在科威特举办,论题专家安排中国审计署代表就大数据审计做单独报告,贺澜作为代表参加。他举例说:“我介绍了我署开展大数据审计工作取得的成果和经验做法,原定半小时的报告结束后,与会代表强烈要求我介绍更多的实践案例和审计思路,报告延长至一个小时还未结束,为了不影响会议进程,只好请与会代表在会后交流。”

 

兼容并蓄 合作共赢

引进来:以优秀财政审计成果培育人才

 

“司里正在组织我们对这本《世界审计组织公债审计指南》审校。”审计署财政审计司五处的主任科员张思宁指着桌子上一本书,告诉记者。翻开这本书,记者看到书上有各种不同的修改痕迹,不同颜色的贴纸,展示了参与审校工作同志的严谨细致。

为了更好地学习和了解世界审计组织有关公共债务审计的相关情况,2017年起,财政审计司联合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筹备翻译出版《世界审计组织公债审计指南》。张思宁因为英语基础好,主动加入了编审小组。这本书包括了现行的7个世界审计组织公共债务审计指南,涉及到公共债务的定义、财政风险敞口概念、债务指标以及内部控制审计、实质性测试的具体方法等,拟于今年出版。指南列举了许多国家在公共债务管理和审计方面的的实践经验,对当前政府性债务审计审计工作起到很好的借鉴作用。

虽然是80后,但张思宁已经参加过多次对外交流工作,并在对外交流中不断提升自己。2016年,她赴莫斯科参加俄罗斯联邦审计院举办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观察员国和对话伙伴国最高审计机关研讨会。参会之后,她将很多感受整理成报告,比如第一条就是建议“继续积极参与相关领域的交流研讨,持续关注世审组织和其他国家的最新成果,并对相关文献进行翻译,以便进行研究借鉴。”

贺澜也在参会后感悟,结合目前参与的各项国际会议来看,国际学术和工作交流专业水平要求较高,无论是审计业务水平还是语言沟通水平,都需要专业人才来展现我署审计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的先进性,继而扩大国际影响,从被动接受逐步走向主动参与。建议今后在国际学术和工作交流中建立固定的制度,不断丰富完善我署对外交流取得的先进经验,为践行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不懈努力。

“我们财政审计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可能很多国家也存在,所以大家本着合作共赢的态度,互相交流经验和成果,更有利于问题解决。”审计署财政审计司王赟告诉记者。

 

开放创新 共建共享

讲好中国审计故事

 

财政审计工作涉及的面比较广,而且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息息相关。对外交流中,在分享交流财经审计工作经验的同时,也要展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张思宁举例说:“我马上要参加的为中国政府审计奖学金项目的留学生培训,在介绍开展政策落实情况跟踪审计概况等情况时,更重要的是要讲到党的十九大精神,讲到我们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政策,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中国改革发展的优秀成果,讲好我们新时代的中国故事。”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5年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载入联合国决议,“一带一路”成为热频词语,越来越多的中国方案转化为国际行动。

基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理念,审计署财政审计司在对外交流中注重讲好中国故事,注重培养复合型审计人才。“做好财政审计工作的对外交流,既有利于助力审计工作发展,更重要的是增进相关领域人员对中国审计的了解,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参与到对外交流中,对培养复合型审计人才具有重要作用。复合型审计人才不仅要精通业务,更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在对外交往中,既锻炼了队伍,爱国之情也会油然而生。”审计署财政审计司司长郝书辰说。

“在对外审计工作中,我感受到中国逐渐成为世界和平建设者、全球发展贡献者、国际秩序维护者。以公共债务为例,中国审计署广泛学习各国公共债务审计的先进经验,积极探索新方法、开拓新领域,同时也分享我们的先进经验和做法,进一步扩大我国在公共债务审计领域的国际影响力。”审计署财政审计司二处的主任科员张伟说。(中国审计报社 王晓霞)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