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署京津冀办赴宁夏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审计调查侧记(07-11-13)
【发布时间:2007年11月13日】
【来源:审计署京津冀办】
字号:【大】 【中】 【小】
10月23日,第一场雪飘落在六盘山下海原县红羊乡的中小学校园,朗朗的读书声伴随着雪花飘出很远。循着孩子们的读书声,审计署京津冀特派办赴宁夏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体制审计组来到了这个宁夏中部国家级贫困县的最贫困的乡。
 
2006年,国家逐步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建立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实现完全免费教育。机制运行一年以来结果怎样,“两免一补”落实、学校经费保障、教师工资发放等农村教育的真实情况又是如何?9月以来,京津冀办审计组对宁夏西吉县、贺兰县和海原县等地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情况进行了审计调查。
 
公共财政让宁夏义务教育受惠
 
2005年12月24日,国务院发出《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推出了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等一系列义务教育改革措施。
 
宁夏回族自治区作为我国五个省级建制地民族自治区之一,在中央财政的支持下,全区从2006年春季起,对所有义务教育阶段的公办中小学99万学生免除杂费,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的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补助寄宿生活费。这项支出在2006年一年就达到15亿元。
 
在审计组走访的宁夏西吉县、贺兰县和海原县等地方,义务教育投入已逐步过渡到“中央地方共担,加大财政投入”阶段,2006年财政投入比2005年高出30%以上。当地教育部门提供的资料显示:这些财政投入的增长都直接使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受益,其中西吉县97970人,贺兰县24997人,海原县74636人。
 
国家刚推出这项义务教育政策的时候,过惯苦日子的宁夏教育界人士不禁生疑:面对地方财力、地方教育资源以及学校运转经费都存在严重不足的西部农村义务教育现状,“免费新政”会不会在基层遇到落实难的问题?现在,再没有人担心这个问题了。他们不但看到“两免一补”政策不仅让当地农民无须担心孩子的学杂费,而且教师的工资有了保障,学校办公经费的增长也让当地的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在海原县,义务教育阶段的入学率一直维持在97%以上,这个数字让当地的教育部门欣喜,也真实地反映了学生家长的真实心态:“以前不让孩子上学,实在是家里太穷了;现在上学不用学费了,我们怎能耽误孩子的前程”。可以想象,在这个国家级贫困县,贫穷依旧是生活的主题,干旱让贫瘠的土地种不出太多的希望。而孩子的教育,是他们生活中最大和唯一的希望。
 
海原县红羊乡学区校长马宗海给审计人员算了一笔账: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让每个小学生减负140元,初中生减负180元;如果享受免费教科书的学生,小学生平均减负210元,初中生减负320元;既享受免费教科书,又享受生活费补助的贫困寄宿生,小学生平均减负510元,初中生减负620元。同时,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的保障水平也有了提高。实行新机制前,农村中小学运转经费主要靠收取杂费,财政拨款很少。实行新机制后,学校拿到了政府拨付的公用经费,一些贫困地区农村学校的经费更是成倍增加,这些经费有效地保障了学校的正常运转。
 
反哺西部教育的中央转移支付政策
 
宁夏自治区地处黄土高原,全区20个县(市),近一半是国家级贫困县,自身财政收入有限。针对这种情况,国家这几年加大了对宁夏的财政资金转移支付力度,特别是义务教育资金更是快速增长。
 
海原县2006年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不到二千万元,但用于义务教育的支出当年达九千多万元,这笔钱主要来自中央和自治区的转移支付。由于财政转移支付资金能够及时到位,海原县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公用经费、贫困生生活补助、教师工资等支出得到了保证。海原县财政局长告诉我们:海原县有“五分钱财政”之说,即海原县财政每支出一块钱,就有九毛五来自于上级财政转移支付,只有五分钱是属于自己的收入。
 
类似情况也存在于其他的贫困县,如位于西海固高原地区的西吉县也是一个回族聚居的农业县,2006年全县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二千万元,但用于义务教育的支出却达一亿二千万元。
 
按照中央统一部署,目前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已经在全国全面铺开。“十一五”期间,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将为此新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2182亿元,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提供免费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提高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建立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巩固和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保障机制。
 
新机制的实施,无疑是党中央、国务院总揽全局、高瞻远瞩作出的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决策,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公共财政建设,减轻农民负担的重大举措,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将会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孩子的眼中是信心和期待
 
在海原县最贫困的红羊乡,审计组询问了孩子们免除学杂费和免费使用教科书的情况,查看了孩子们的宿舍。虽然当地已经下雪,但教室和宿舍中还没有生火取暖,孩子们一日三餐就是一碗面片或一个从家中带来的凉馍。条件虽然很艰苦,但能看出孩子们还是很快乐,他们知道国家正在想法设法改善其学习和生活状况。
 
当然,在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各地政府和教育部门也正从本地实际出发,努力化解矛盾,破解难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
 
——县本级财政义务教育投入偏低,主要依靠上级转移支付资金。这在审计人员走过的宁夏几个县中普遍存在。这里面既有县财政困难的因素,也有思想上不够重视教育的观念影响。这些因素直接导致地方政府未能有效地承担义务教育方面的政府责任,造成义务教育阶段的贫困生补助、学生取暖等方面还有许多不到位的地方。
 
——教育负债依旧未能解决,严重制约义务教育的发展。历年形成的“普九”债务偿还问题已成为地方教育发展的隐患和包袱,单靠地方财力无法得到解决。马宗海校长告诉我们,乡里学校由于“普九”达标所欠工程款54万元,至今无力偿还。
 
——专业教师的缺乏造成教学质量滑坡。海原县教育部门说,由于没有专业教师,在农村的小学教学中,基本都无法开设英语课。目前,红羊乡还有55名代课老师,他们每月的工资只有三四百元。马宗海校长向我们解释:“正是难以吸引正规大中专毕业生任教,才不得不聘用这些代课老师”。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教育公平是重要的社会公平。让每个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沐浴公共财政的阳光,是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应有之义。当然,改革在继续,西部义务教育状况的好转也在继续。对此,宁夏的老师和孩子们都充满了信心和期待。(金大生 胡建春)
图为审计人员在宿舍查看学生住宿和就餐情况
                                                                                                      图为学生听老师讲课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