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确保“免疫”全程跟踪——地震灾后重建审计情况调查
新华社记者 张晓松
【发布时间:2009年05月06日】
字号:【大】 【中】 【小】


    新华社北京4月27日电(记者张晓松)去年汶川地震发生后,各级政府投入大量资金、社会各界捐赠大量款物用于灾后恢复重建。为确保这些资金真正用于灾区建设、这些项目真正成为民心工程,今年1月,审计署启动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跟踪审计。

    近四个月来,审计工作进展如何?灾后恢复重建款物管理使用得怎样?记者近日专赴灾区进行了追踪调查。

    已对1500多个项目进行了跟踪审计

    4月16日上午,记者来到四川省绵阳市审计局。在一栋墙体已经开裂的办公大楼前,却悬挂着“灾后恢复重建投资项目审计组”的牌子。走进一层大厅,20来名审计人员正分成几个小组紧张工作着。

    “办公楼主体在地震中受到重创,已经被列为停止使用的危房。但审计任务不等人,我们先在比较安全的一层大厅把工作开展起来,同时争取早日搬到安全的办公地点。”绵阳市审计局局长刘清华告诉记者。

    她说,随着3000多亿元恢复重建资金逐步到位、1万多个项目陆续开工,从去年12月起这个局专门抽出40多名骨干开展了跟踪审计,力争做到“每投必审”。

    从绵阳市审计局的危楼到江油市审计局的板房,从拔地而起的绵竹市汉旺新镇到即将完工的都江堰胥家9年制学校,在灾后恢复重建的每一个城镇、乡村的审计机关和建设工地,记者在采访中几乎都能看到审计人员忙碌的身影。

    “可以说,恢复重建资金流向了哪里,我们的审计人员就跟到了哪里。”审计署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司副司长卢华胜说。

    今年1月,审计署又下发工作方案,全面启动了灾后恢复重建跟踪审计。目前,来自审计署4个特派员办事处、23个省市审计厅局的1600名审计人员,正分成300多个审计小组,奋战在四川、陕西、甘肃3个主要受灾省的有关县(市、区)。

    截至3月底,审计人员已对1500多个恢复重建项目进行了跟踪审计,审计资金近500亿元,调查了上千个地方各级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和相关的建设、设计、施工和监理等单位,并对部分乡镇农房重建维修加固和学校、医院的建设情况进行了抽查,提交了500多份项目审计情况报告,8份专项审计报告和综合审计报告。

    “这只是初步成果,我们已要求各相关审计机关做好两到三年长期战斗的准备。”卢华胜说。

    根据审计署安排,这次审计将贯穿灾后恢复重建全过程,对中央投资的审计覆盖面要达到资金量的60%以上,对地方投资的审计覆盖面要达到资金量的80%以上。对重点项目从规划、立项、施工到竣工决算进行全过程跟踪审计。根据需要,还要对项目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相关企业或单位进行延伸审计和审计调查。

    灾后恢复重建总体情况是好的

    4月18日下午,记者来到正在恢复重建的四川省汶川县映秀湾水力发电总厂映秀湾电站。由于邻近震中,加之山高水急,电站在去年的地震中遭受了严重损失,至今仍有专人站在路旁提醒过往人员车辆“警惕山上飞石下落”。

    审计署驻成都特派员办事处负责这个项目的审计工作。特派员助理周应良告诉记者,电站恢复重建工程进展顺利,目前已有两台机组恢复发电,预计第三台机组也将于今年5月恢复发电。

    “从跟踪审计的情况看,灾后恢复重建资金管理和项目建设的总体情况是好的。灾区的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建设单位高度重视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各地各单位基本做到了按照国家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及其专项规划和相关规定要求使用灾后恢复重建资金,逐步规范项目建设管理。”卢华胜说,“但也发现了一些苗头性和倾向性问题。”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有的项目虚报工程量;建设管理不规范;前期准备不足,影响了工程建设进度;资金缺口较大;财务管理不够规范。

    据卢华胜介绍,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审计机关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300多条,其中向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提出书面审计建议18条。四川、陕西和甘肃三省对审计反映的问题和提出的建议非常重视,要求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及时整改,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

    “我们将每半年汇总一次审计情况,每年向国务院报送一次综合审计结果报告。此外,审计署和23个省市审计机关还将定期向社会公告灾后恢复重建审计情况。”卢华胜表示,审计署年内至少将向社会发布一次灾后恢复重建审计结果公告。

    一个审计建议节约建设成本640万元

    4月17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四川省德阳市的东方汽轮机厂异地重建项目施工现场,看到巨大的总装厂房拔地而起,2公里长的厂区主干道已经建成,办公大楼等基础设施正在修建。

    “我们的老厂前后发展了43年,新厂要在两三年内建成,时间紧、建设规模大、任务重。审计的提前介入,帮助我们降低了工程造价、提高了工程质量。”东汽副总经理肖珉告诉记者。

    今年3月底,审计署驻重庆特派员办事处审计人员进驻施工现场,已向东汽提交了多份审计建议,其中仅“厂房屋顶风机统一招标”一项就帮助他们降低成本5%。

    “跟踪审计就像一双眼睛,紧紧盯住项目建设全过程,一方面揭露和反映项目建设过程中发生的主要违法违规问题;另一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审计建议,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工程建设管理水平。”重庆特派办特派员助理谢岳山说。

    这次灾后恢复重建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实行全过程跟踪审计,边审计、边整改、边规范、边提高,充分发挥审计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这种服务意识也受到了被审计单位的欢迎。

    江苏省苏州市审计局在对四川省绵竹市孝德中学工程进行审计时发现,原设计外墙保温材料为挤塑聚苯乙烯保温板,存在着施工工艺复杂、周期长、成本高等问题。审计人员通过征求专家意见,提出了改用保温砂浆的建议,不仅提高了工程进度,而且节约成本640万元,占总造价的5%。

    记者了解到,很多审计建议着眼于从管理制度层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起到了从源头上防止损失浪费、违法违规的作用。

    如:有的审计机关发现,从去年底以来,灾区部分建材供应紧缺,价格波动较大,而当地施工单位所掌握的信息价往往与市场脱节,使高估冒算虚报材料价格成为可能。为此,审计机关提出建议,安排专人了解当地建材市场价格走势,建立建材价格信息定期发布机制,帮助施工单位掌握市场价格、控制成本。

    “全过程审计比事后监督更有效。我们目的就是要把问题发现在前面,查出问题越早,损失也就越小,审计监督才能更好地发挥为灾后重建节约建设资金和防止出现大的违纪违规问题的作用。”卢华胜说。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