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审计署审查新农合基金 重复参保造成资源浪费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刘天思
【发布时间:2010年06月08日】
字号:【大】 【中】 【小】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7时40分报道,“我今天刚刚出院,就拿到了钱,真是方便、实惠!”——说这话的是安徽省庐江县的农民曹永树,72岁的曹永树今年5月12日因患慢性支气管炎住进卫生院,总共花了1300多元医药费,但是,由于年初向新农合交了30元费用,最终,他的医疗费被报销了800元。
    据卫生部统计,截至去年年底,我国参加新农合人口超过8.33亿,参合率超过94%。全国新农合筹资达944.35亿元,基金支出总额为922.92亿元,基金使用率为97%。
    作为农民的看病钱,新农合基金的每一分支出,都与所有参合农民的利益息息相关。为了保证这些钱用到实处,审计署从今年5月起组织上海、武汉等9个特派办分别对安徽、湖北等9个省新农合基金的筹集、使用、管理和相关配套政策的落实情况进行审计调查。目前,这项工作正在进行中,不久前中央台记者刘天思前往安徽实地探访了审计调查新农合基金监管的相关情况。   
    “我们的医院管理系统和新农合管理系统是无缝对接的,就是说在门诊或是住院的过程中,医生给你开了几张处方,处方是什么药品,药品是什么价格,收了哪些费用,合管中心的网同时可以看到。医疗服务收费超过了这个标准,电脑就输不进去了,就自动控制了。”在安徽省庐江县金牛中心卫生院收费窗口前,院长王小东告诉记者,医院的电脑和县里新农合管理办公室的信息平台是联网的。只要轻点鼠标,卫生院的药品从入到出以及参合农民的报销情况都一目了然。
    而对于审计人员来说,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也给他们的审计工作提出了新挑战。工作人员张磊告诉记者:“我们审计所要做的工作,第一就是要看他的程序编的算法和逻辑正确不正确。如果对的话,我们认为你这套系统设计本身是没有缺陷的,同时带来了一个问题,系统本身没有缺陷,那会不会存在使用他的人存在缺陷,也就是权限管理和安全管理方面,是不是只有设定好的人才能用这个系统,或者说谁能登陆这个系统的后台,谁是系统管理员,也是我们这次审计的范围。”
    为了把这项事关民生的审计任务完成好,审计人员已经不再停留于过去的“翻账本”、查问题上,而是深入到基层,走村入户,内查外调,力求把工作做深做透。经过近一个月的驻点审计,调查组发现,个别地区存在少数参合农民持假发票套取新农合资金的情况。审计署上海特派办副特派员、安徽新农合专项审计调查组组长吕劲松告诉记者:“既然大家参加的是合作医疗,没有生病,或者用这些假发票形式套取资金,实际上是损害了其他参合农民的应当享有的利益。”
    与此同时,审计还发现,由于相关工作衔接不够,一些农民既参加了新农合,也参加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存在重复参保,重复报销现象。吕劲松说:“因为你在享受基本医疗保险的时候,是有财政给你补贴了一部分资金的。这样我们觉得财政资金在使用效益上,在更多地关注民生方面还是没有让其他更多的需要的人享受到。实际上这样的话,作为财政资金来说,是为了某一个人重复支出了两份基本医疗保险的补贴,某种程度来说有点儿浪费。”
    新农合制度的全面建立,缓解了我国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给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但在这项惠民政策全面推行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医疗救助与新农合制度衔接不够充分,少数地区对部分五保户、贫困户参合和医后救助不到位;部分参合农民重复参保,存在重复报销现象;以及基本药物零加价政策推行缓慢,乡镇卫生院药品加价率高等管理问题。
    审计署社会保障审计司李建新司长说,对于审计部门来说,如何监管好这份农民看病钱,保证有限的基金真正用在“刀刃”上,防范于未然,非常必要。“审计署就是履行审计职责,深入一线、深入基层,开展这次调查,反映真实情况;另外,就是提出建议,怎么样完善制度,从体制、制度和操作层面上完善制度,对在这里发现的违法、违规重大问题一定要揭示,该处理的一定要处理。(摘自6月7日中国广播网)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