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报:铁矿石定价话语权不在我
大公报记者:马浩亮
【发布时间:2011年10月17日】
字号:【大】 【中】 【小】

    国家审计署此次专项审计调查的重点之一就是钢企的资源供应。主要是关注目前中国钢铁工业对海外铁矿石资源的依赖程度和话语权,在资源保证、资源安全、经营效益等方面所存在的风险。目的在于推动国家资源的安全和钢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政府部门引导钢铁企业建立有效的谈判机制、加大国内铁矿石资源勘探力度,加快“走出去”,增强资源保障能力和定价的话语权。
    目前,力拓、必和必拓、淡水河谷等三大矿山公司仍处于垄断地位,并利用其市场垄断地位,主导市场的供应,并进而影响市场价格。而中国钢铁产业当前的局面导致钢厂的谈判能力被大幅削弱,在对外沟通谈判中较为被动。其次,中国钢铁产能扩张过快,造成钢铁产能在总体上的过剩。铁矿石定价指数化难以改变,国内钢厂尤其是大钢厂失去话语权。另外,铁矿石进口秩序依旧不规范。
    这些问题对国内钢铁企业发展产生了多方面影响。一是在实行新的指数定价后,钢厂的利润受到挤压;二是由于铁矿石的高度垄断状态,其供应受制于人,加之国内高炉的日益大型化,导致对国外优质资源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
    审计署驻宝钢集团审计组副组长赵喜林指出,铁矿石定价不利局面,主要是由于国内钢铁企业数量过多、产能过剩,缺乏统一协调和调节。应当进一步推动钢铁企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的兼并重组压缩淘汰落后产能,减少不合理的产能所导致的不合理矿石消费需求;寻求建立价格同盟,统一对外价格谈判;注重开发国内铁矿石资源,减少进口依存度;同时,钢铁企业要积极走出去,控股一些铁矿石资源。
    审计署企业审计司司长魏强表示,审计署还将就铁矿石定价等问题与国资委、中钢协等相关部门进行沟通,按照《规划》的要求促进钢铁企业做大、做强、做优。(摘自10月10日香港《大公报》)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