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个民族一个爱心家庭——“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四川省审计厅记事
【发布时间:2012年02月20日】
【来源:四川省审计厅】
字号:【大】 【中】 【小】
    四川省审计厅现有在职干部职工近200人,是一个由汉族、回族、藏族、纳西族、土家族、蒙古族等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

    近年来,省审计厅坚持以实现民族团结进步为目标,以加强思想教育、强化工作指导、推动藏区发展、着力扶贫帮扶为抓手,积极结合审计工作职能,切实抓好各项措施的落实,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和推动四川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前不久,审计厅被省政府表彰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推动民族地区审计事业发展

    省审计厅坚持“团结奋斗、共同发展”的主题,加强对甘孜、阿坝、凉山三个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审计机关的工作指导,在班子队伍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审计人才的培养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切实解决基础建设滞后、工作条件艰苦、人才极其缺乏等实际问题。
    促进民族地区班子队伍建设。坚持各民族审计干部合作共事的良好格局,大力培养、推荐多名优秀的少数民族干部走上各级领导岗位,促进基层审计班子在民族自治地区实现思想素质、性格特长、知识结构、民族构成上的优化组合,得到当地政府的支持、各民族群众的称赞。
    强化民族地区基础建设扶持力度。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积极争取各方资金、项目和政策支持。2010年,给予阿坝州审计机关近300万元专项经费补助,解决甘孜州审计机关视频会商系统建设费180余万元,为甘孜州审计机关争取转移支付资金200余万元,为金川县协调争取帮扶资金225万元,极大的解决了民族地区审计机关的实际困难。
    加大民族地区人才和智力支持。积极开展民族地区人才培养工作,不管是审计业务培训还是综合素质培养,在参训人数、时间安排和课程设置上,重点向民族地区干部倾斜。2010年,专门组织为期半个月的“三州”审计局长培训班,组织甘孜、阿坝、凉山“三州”地区县级审计局长参加培训,“包吃、包住、包学费”,免除所有培训费用,在综合管理、审计业务、现代科技等方面开设专题讲座,促进了“三州”审计干部更新审计理念,提升综合素质。

    全力做好援助藏区工作

    在省委实施的“千名干部人才援助藏区行动”中,省审计厅选好配强援藏干部,积极为藏区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省审计厅把选好援藏干部、搞好后援服务作为首要环节,在机关广泛宣传援藏政策,鼓励和支持青年干部踊跃报名参加,经全面考虑和综合测评,最终确定3名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身体条件优的青年干部到藏区工作,分别任甘孜州、阿坝州审计局副局长和金川县政府县长助理。
    建立援藏干部政治教育、定期汇报、关心慰问机制。下派前厅领导亲自勉励谈话,鼓励其积极为藏区做贡献;每月定期联系援藏干部,听取援藏干部思想工作汇报,帮助解决生活工作上的困难;厅领导分别带队5次深入藏区慰问,为援藏干部配备工作鞋、购买人身意外险、及时给付援藏补助、专门组织健康体检等,使援藏干部感受到领导和组织的关怀,去得愉快、干得安心。支援成效显著,在厅党组的关心指导下,援藏干部克服高寒缺氧、气候异常、生活艰苦和家庭困难,无怨无悔进入藏区,积极进入工作角色,扎实开展援藏工作,各方面都取得了较好成效,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和干部群众的肯定。下派甘孜州审计局的康东进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把审计厅的先进经验与甘孜州实际情况相结合,结合对州内14个县的工作督导和调查研究情况,大胆开拓创新,组织制定《甘孜州审计计划项目公开和审计结果公告办法》等制度,积极推行审计结果公开,为促进藏区发展打下了扎实基础。下派阿坝州审计局的李文双发扬“缺氧不缺信念,缺氧不缺智慧,缺氧不缺激情”的精神,深入11个藏区审计机关,组织开展了对港澳政府援助项目跟踪审计、灾后重建资金审计等项目,撰写的审计报告多次得到州领导的批示肯定,2010年该同志被当地评为年度考核先进个人。下派金川县的卢涛同志用真心真情服务金川、建设金川、奉献金川,为巴拉塘村协调争取了村级活动室、两社人蓄饮水工程、猫尔丹水泥拱桥、宋家坪葡萄基地灌溉设施等项目153万建设资金,为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扶贫帮扶,推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省审计厅把为民办实事、办好事作为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开展民族地区扶贫帮困活动。2002年以来,先后对口帮扶马尔康县七里村和金川县巴拉塘村两个民族村,扶贫帮扶工作成效显著。
    从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入手,开展春节慰问活动,为57户特困户送去大米、菜油、挂面等慰问品共计2.5万元,送去捐赠慰问金和开发式扶贫资金93.495万元,捐赠衣被用品近2000余件,切实改善了少数民族群众生活困难。
    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入手,直接投入资金284.30万元、物资折价182.20万元,组织实施道路桥梁建设、退牧还草、人畜饮水、通讯建设等扶贫开发项目63个,投入195万余元建设村级活动室,促进了民族村基础设施建设。
    从强化科技智力支撑入手,推荐引进专业技术20项,举办培训班18期,培训各级干部、技术人员和劳动力724人次,组织劳务输出164人次,投入10万余元修建村小学校,组织党员捐资8万余元资助贫困学生82人次,努力增强少数民族群众脱贫致富的“造血”功能,为维护民族地区稳定,确保灾后重建和经济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切实维护民族发展团结

    省审计厅将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与开展审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更好的发挥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
    针对国家每年投入的大量转移支付资金、各类扶贫开发资金以及民族地区专项资金,在开展审计工作前,及时组织审计干部学习掌握党和政府就民族地区出台的教育、医疗、就业等各类特殊政策;在审计工作中,充分考虑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将民族政策和民族文化融入到审计项目工作中,灵活的处理好审计监督与民族经济发展的关系。
    针对少数民族地震灾区,以“促进灾后恢复重建顺利进行、保障灾后恢复重建不出重大问题”为目标,加大灾后恢复重建跟踪审计力度。2008年以来,全省组织2887名审计人员,组成997个审计组,跟踪审计涉及学校、医疗卫生机构等民生工程和交通、水利、电力、通讯、市政工程等重要基础设施项目3742个项目的总投资604.53亿元,审计调查2179个项目的总投资561.56亿元。通过审计,促进375个项目加快了建设进度、404个项目改进了工程质量管理,节约资金或挽回损失2.54亿元,为民族地区建设灾后恢复重建和经济发展发挥了“免疫”功能。
    同时,省审计厅专门开展了针对民族地区的“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牧民定居行动”以及彝族地区“三房”改造等专项资金的审计和调查,组织开展了对玉树抗震救灾资金、接受甘肃省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救灾资金和我省特大山洪地质灾害资金审计,促进了民族地区灾后重建资金安全有效使用,推进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夏明 叶莉)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