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效明回应政协委员有关审计问题建议
【发布时间:2012年03月09日】
【来源:《中国审计报》】
字号:【大】 【中】 【小】
    3月7日,余效明副审计长应邀参加了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民革界别委员联组讨论会。委员们围绕进一步提高完善审计职能、审计工作质量、发挥审计作用以及利用好审计成果等积极建言献策。余效明认真听取了委员们的发言,并就委员们提出的问题和建议认真作了回应和解答。

    下一步将着力推动地方审计机关审计结果公开

    针对委员们提出的进一步加大审计信息公开力度问题,余效明指出,近几年,审计机关在审计信息公开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审计署定期向社会发布审计结果公告,包括中央各部委、国有银行及上市中央企业的审计结果都向社会作了公开。通过实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努力做到审计信息公开,既扩大了审计工作的影响,也增强了审计监督力度,得到社会公众的广泛认可。

    余效明表示,相对而言,地方审计机关在审计信息公开方面还有一定差距,但地方政府向人大常委会所作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审计报告以及社保资金、保障性住房项目资金等涉及民生项目的审计结果已向社会公开。下一步工作中,审计署将进一步加大审计信息公开力度,并着力推动地方审计机关审计结果公开。

    审计发现问题整改情况已列为审计指标,直接影响审计结果

    针对委员们关心的审计整改问题,余效明说,审计不仅是为了揭露问题和查处问题,其根本目的在于促进规范,督促整改,发挥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当好公共财政的“卫士”。目前,在对各单位审计中,以往审计后的整改情况已经作为一项审计指标,对于一些屡审屡犯的情况,直接影响到对该单位的审计结果,甚至包括对该单位领导的经济责任审计结果。

    把对“三公”经费审计作为独立的审计项目具有可操作性

    关于委员们提出对“三公”经费审计的问题,余效明表示,无论是审计署还是地方审计机关,每年都在做这项工作,但不是作为独立的审计项目来开展,而是包含在财政预算审计等审计项目中。她表示,委员们对“三公”经费单独立项进行审计的建议很好,特别是委员们提到的“先抓几只‘麻雀’来解剖,通过对一些典型单位情况的把握,了解‘三公’经费整体现状,然后再来部署如何审计”,这些建议十分具有可操作性,审计署下一步将对此作进一步研究。

    会上,余效明还就国家审计模式、国有企业会计制度等问题同委员们进行了交流。(本报记者关金宝  魏小题报道)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