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省级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实现“五个”新突破
【发布时间:2015年08月25日】
【来源:湖北省审计厅】
字号:【大】 【中】 【小】

今年来,湖北省审计厅在开展省级部门预算执行审计中,深入推进数字化审计,采取组建专业团队关联财政预算、指标、支付、核算和决算“五大数据”,开展数字化集中分析,围绕财务核算、资金使用、项目执行、预算编制与执行等方面进行甄别,查找疑点,由各审计小组对照疑点进行查证核实的方式,有力助推该省省级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实现“五个新突破”。

监督常态化,消除盲点,在推进审计全覆盖上实现新突破。该厅转变思维方式,运用大数据“集中分析、锁定疑点、重点核查”的方法,改变了以往每年只能审计部门预算执行单位20个,其余单位三年轮番审一次的局面。审计单位数由2014年的40个,拓展到今年106个,首次实现一级预算单位全覆盖,消除了审计盲点。通过全覆盖审计,实现了对部门预算统一总体分析,全面、完整地揭示和反映了省直部门预算执行的整体情况,由过去仅反映局部预算执行情况转变为揭示省直部门预算执行整体构成与现状,及时发现部分预算单位向学会、协会拨付预算资金,向机关食堂、培训中心异常拨款,将预算内资金转入预算外等问题,抓住突出问题,沿着资金流向,实施有效跟踪和监督。

方法模块化,筛查疑点,在信息技术运用上实现新突破。在省级部门预算执行审计中,该厅采用数字化集中分析,将审计方法用计算机语言模块化,对106个部门的预算执行大数据进行批量处理,检索筛查审计疑点,实现“一网打尽”。如在预算执行方面,将部门年度预算指标与实际执行情况进行关联对比,全面掌握部门年度预算执行总体情况,分析部门年度预算指标数与执行情况差异,检索预算执行差异较大的问题,并对其实施重点核查,揭示预算编制不完整、虚编多编年度预算资金、收入未上缴财政等问题;在资金使用方面,利用关键字段,查找“加班费”、“奖金”、“慰问”、“补助”、“降温”、“暖气”、“劳保” 等核算数据词条,检索筛查超范围支出、滥发钱物等问题;在财务核算方面,通过筛查国库支付购置固定资产数据,比对财务核算中固定资产入账情况,发现购置固定资产未入账问题。通过运用大数据集中分析,形成同一个问题采用同一计算机语言模块、同一衡量标准、统一筛选方式,“一次性”数字化分析,规避和排除了过去因手工审计导致的审计分析结果不一致的现象。

审计规范化,统一调度,在组织方式方法上实现新突破。为适应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全覆盖的发展要求,该厅改变传统的审计组织和作业方式,在审计组织上,采取集中审计与现场审计相结合向实行全面集中审计过渡。在审计作业上,以数字化集中分析为先导,实行“总体把握、发现疑点,精准定位、重点核实”,有效排除和解决了预算执行审计小组对审计目标理解、方案内容理解、审计执行力、执法尺度把握的差异因素,有效防止审计组在各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时可能出现审计工作力度、重点把握程度、处理处罚力度上容易出现的偏差,在统一指挥和调度下,严格按照审计目标,执行审计方案要求,统一把握审计重点内容,统一分析研究审计情况,统一定性处理审计查明的问题,确保一个尺度标准规范执法。

定性标准化,注重分类,在统一取证模式上实现新突破。通过大数据批量筛查,审计发现多数部门单位普遍存在会计核算不规范、财务核算科目名称及代码使用不准确的问题,为更好将审计发现的问题准确定性,规范证据收集,编制了会计核算不规范问题取证单参考模板,将会计核算不规范问题可能出现的情形、种类逐一列明,统一定性标准,统一问题描述。采用模板化运作,先后收集有效审计证据500余份,为后期整理汇总和撰写审计报告提供了便利。

审计数字化,集中分析,在提升工作效率上实现新突破。采用数字化集中分析,改变过去手工审计环境,实现了向大数据审计方式的转变。在传统手工审计模式下,该厅一般为15个审计组,60天左右时间,完成15家左右一级预算单位预算执行审计;自2012年启动数字化审计后,也是15个审计组,时间缩短为40天左右,审计一级预算单位达到40个。今年,应用大数据集中分析,基本形成了整体分析情况,并发现了一大批有待核查的重点和疑点问题线索。随后组织审计组28个,利用40余天时间,完成106个省直部门一级预算单位预算执行审计全覆盖,大大提升了审计效能。(张文慧 刘康 刘正有 徐璐)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