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立项、提升效果、优化组织……审计与研究同向发力
【发布时间:2022年08月09日】
【来源:河南省洛阳市审计局】
字号:【大】 【中】 【小】

河南省洛阳市审计局围绕“政治—政策—项目—资金”主线,聚焦“经济监督”主责主业,以高质量研究型审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注重未雨绸缪,以研究强化审计立项。编制《洛阳市审计工作“十四五”发展规划》,规范审计项目计划管理,对审计项目信息实行动态管理,科学谋划年度审计项目计划和中长期审计工作规划。建立项目立项论证制度,对经济社会热点,从立项背景、审计目标、审计内容、组织方式、审计成果及运用等方面对拟审计项目进行论证,提升审计立项的科学性。制定《洛阳市经济责任审计五年计划》,将101家部门纳入本级审计对象范围,根据领导干部管理监督需要和现有审计资源等情况,对审计对象进行科学分类,计划管理。

注重结合融入,以研究提升审计效果。建立审前研究制度,结合审计项目,系统研究审计对象的历史沿革、发展现状、改革方向、职责履行、业务运行、管理模式等;完善审计实施方案管理制度,加强对审计实施方案编制内容、审定程序、执行效果的管理,在对洛阳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情况进行专项审计调查中,涉及单位多、涉及专业领域多、涉及范围较广,通过审前调查,审计组将工作重心聚焦在群众反应强烈、对洛阳市经济社会发展影响较大的问题上面,把这些问题作为研究制定审计方案的起点;在同类项目实施时,做好项目的统筹与协同,注重整体谋划和靶向发力,对政策制度进行结构分析,对共性问题注重尺度统一,对复杂数据研究通用计算模块,通过研究成果的分享与讨论,形成一些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模式“标准件”,在对偃师市、嵩县、伊川县主要领导开展经责审计的同时,同步开展了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编制印发《洛阳市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任中)审计指南》,为其他地区实施自然资源资产审计提供了示范借鉴;推进科技强审工程,探索“双主审、双报告”审计机制,对数据量较大的项目同时配备业务和数据两名主审,出具审计报告、数据分析结果报告,推动数据与审计业务有效融合;审计中注重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搭建图斑等地理运算平台,在海量数据中筛查重点、疑点,通过卫星遥感影像和现场查验核实、揭示问题;以审计报告和审计专报为主体,通过研究型审计做好审计结果审后评估,开展审后复盘,强化行业领域综合信息开发,及时反映党委政府和社会关心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加强审计结果的综合分析,提炼普遍性、规律性、倾向性、苗头性问题,深度挖掘问题背景、实质和原因,提出解决问题、优化管理、深化改革的对策建议。

注重贯通融合,以研究强化审计组织。充分发挥审计整改联席会议制度作用,构建“大审计”监督格局,做好与纪委监委、巡视巡察、组织部门、人大财经工委、党政督查等部门的贯通融合。从经济监督出发,追踪重大经济社会政策的落实情况,做到应审尽审、凡审必严,为后续线索移送和问题查处提供精准支撑。针对职责差异点,充分发挥专业性优势,在重大政策跟踪、经济责任、财政、金融、民生、资源环境等审计工作中,关注不同对象、环节、领域的共性和个性问题。完善贯通融合的体制机制,通过主动作为、积极配合、建立机制,有效整合监督内容、统筹监督资源、强化结果运用,不断推动审计监督与其他各类监督的贯通融合,形成联动畅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精准协同的监督合力。出台《洛阳市纪委监委监督与审计监督衔接机制(试行)》,进一步加强审计监督与纪检监察的衔接,增强监督工作合力。制定县区审计机关指导监督内审工作情况考核办法,将指导监督内审工作情况纳入年度考核内容,强化对内部审计的指导和监督,指导健全内部审计机构和工作机制,拓展国家审计触角,充实审计力量。(姚科汀)

责任编辑:吴昊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