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之间丨宁夏:让山林更绿生态更美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23日】
【来源:《中国审计》杂志】
字号:【大】 【中】 【小】

宁夏作为全国唯一全境属于黄河流域、“三北”工程建设地区,担负着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维护西北乃至全国生态安全的使命任务。保护好黄河和贺兰山、六盘山、罗山的生态环境,是宁夏谋划改革发展的基准线。2021年起,宁夏陆续启动用水权、土地权、山林权、排污权、用能权、碳排放权“六权”改革,着力推动资源环境要素价值实现、增值增效。

宁夏回族自治区审计厅以筑牢祖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美丽新宁夏为目标,聚焦山林权改革、“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荒漠化综合防治等重大政策落实情况,统一组织银川市、石嘴山市、吴忠市、固原市、中卫市审计局,开展了全区山林权改革情况专项审计调查。在审计推动下,一些长期困扰集体林权改革发展的普遍性、倾向性问题得到解决,宁夏山林权改革各项政策措施得以有效落实,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不断创新,山林权改革成果切实转化为生态美百姓富的路径持续拓展。

推动完善山林权改革配套政策措施

筑牢绿水青山生态根基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重大实践,也是实现林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2021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办公厅、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山林权改革加快植绿增绿护绿步伐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推进宁夏山林权改革。宁夏山林权改革是关系国家生态安全、乡村振兴和农民福祉的“国之大者”,政策设计上必须注重系统集成,从产权制度、资源管理、经营模式、投入机制、产业发展等方面协同发力,积极稳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创新;主管部门要指导基层细化落实改革任务,推动完善配套政策。审计重点关注山林权改革重点任务清单台账落实、配套政策制定、相关地区部门主体职责履行及协调配合等情况,发现部分县区山林权改革工作方案未及时制订、部门间业务协同不畅、不动产登记与林业管理信息不共享、主管部门对基层指导督促不力等问题。

根据审计建议,自治区山林权改革专项领导小组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审计查出问题整改,印发《全区山林权改革情况专项审计反馈问题整改方案》,并将持续深化林权改革激活林业发展内生动力写进2024年第1号总林长令;提请自治区党委办公厅、政府办公厅印发《宁夏回族自治区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提出7方面20项改革任务;召开全区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进会,明确建立与宁夏集体林业发展相适应的权属清晰、责权利统一、保护严格、流转有序、监管有效的集体林权制度体系。自治区相关部门出台配套政策4项,市、县(区)出台配套政策33项,推动解决山林权改革重点难点问题。

推动破解林改“四问”

为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注入资金“活水”

山林权改革旨在将山林资源要素优化配置,以山林权确权为基础,以“三权分置”(集体林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并行)改革为龙头,放活经营权,赋予山林地经营权流转、抵押、融资、入股、合作等更多权能,通过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森林旅游、森林康养等产业,实现山林资源就地价值转换和增值增效。审计重点关注山林权确权登记、放活山林地经营权、建立市场交易体系、建立市场化植绿增绿新机制等重点任务推进落实情况,发现有争议林地确权登记难问题未有效解决、部分县级山林权交易机构运行不畅难以发挥服务市场主体作用、便民利企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

审计与财政、自然资源、金融监管等部门加强沟通协作,打好审计整改“组合拳”,推动相关工作取得良好成效。一是推动山林权确权堵点有效打通。宁夏在全国率先探索林权类不动产“大证”与林地收益权“小证”相结合的方式,妥善化解“一地多证”等历史遗留问题,推广“一户一证多宗地”确权登记新途径,全区林地确权率达97.3%。二是推动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拓宽“两山”转化路径,自治区财政部门下达林下经济专项补助资金,扶持发展林下种养殖、林下产品采集加工、森林景观利用、林下经济品牌创建和数字赋能等领域,吸引社会资本进山入林。三是推动林权交易市场活力迸发。构建“政府+银行+担保+保险”的林业金融服务机制,完成首单商业性林业碳汇价值保险。推进集体林权流转交易,引导农户与经营主体通过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流转林地经营权。全区集体林权流转面积达到20.8万亩,实现区市县三级同步一体化线上交易林权。

推动鼓励地方和基层积极探索

让群山更绿、林农更富

宁夏山林权改革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一些政策存在空白,林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方面仍面临一些障碍,需要持续深化改革,加快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为此,宁夏回族自治区审计厅深入分析山林权改革面临的形势和突出矛盾及问题,全面辩证地看待生态保护修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针对审计发现的阻碍山林权确权登记、经营权流转、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修复的旧规定、旧办法,及时提出建议,推动相关制度改进与完善。

精准提出审计建议,推动鼓励地方和基层先行先试、积极探索,建立完善容错免责机制,促进基层干部担当作为,确保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落地生根。如盐池县林权登记提质增效试点有力推进,化解历史遗留问题22件,涉及林地1.6万亩。西吉县集体林地延包试点取得新进展,签订延包合同71户。固原市制定《国有林场经营性收入分配激励办法(试行)》,提高国有林场开展多种经营的积极性,在原州区、泾源县开展国有林场服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泾源县燕家山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修复试点,总结出“燕家山模式”,示范带动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修复。隆德县完成宁夏首个中国核证减排量(CCER)造林碳汇项目预售,项目面积43.8万亩,年均碳汇量5.8万吨。银川市探索多元化林票运行机制。灵武市发出全区首张生态补偿类林票,山林资源资产化迈出实质性步伐。

文字:杨晓峰

责任编辑:张弛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