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规范丨提升审计质量、出台工作意见 ……深入开展“科学规范提升年”行动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18日】
【来源:相关审计机关】
字号:【大】 【中】 【小】

出台科学规范开展审计工作意见

近日,中共辽宁省委审计委员会印发《关于科学规范开展审计工作的意见》,从审计立项、实施、成果利用、整改、作风建设等方面提出要求。

提升审计立项科学性,坚持把立项当课题研究,深入研究党和国家重大决策部署、行业系统政策举措和被审计对象,找准审计切入点,提高审计工作站位。强化系统集成,聚焦全省中心工作谋划项目,强化上级审计机关对下级审计机关的指导,促进项目之间有机衔接。科学配置资源调动市县两级积极性,深化审计工作全省一盘棋。

增强审计实施规范性,坚持依法审计,立足经济监督定位,严格按照法定职责、权限和程序行使审计监督权。充分开展审前调查,科学编制审计实施方案和工作指引等,确保审计查证效率。严格现场管理,规范审计组组成、审计方法运用、审计程序和取证行为,强化数据运用,严格落实全流程审计质量控制要求。

深化审计成果运用,树立成果意识,提前研究成果框架,做到心中有报告。强化问题导向,注重分析原因,提出针对性建议。加强成果归集提炼,提升撰写能力,规范工作程序,做好下级审计机关审计结果利用。完善报送机制,健全直报机制。加强跟踪督办,形成工作闭环。

加大审计整改力度,健全整改机制、明确整改分类、压实各方责任。强化以审促治,对审计查出重大问题及风险隐患进行集中整治,推动对典型问题开展专项行动,促进源头治理。加强贯通协同,打好审计整改“组合拳”,形成监督合力。

加强审计自身建设,坚持省、市、县审计机关一体抓、政治业务廉政一体抓、激励约束关爱一体抓。健全完善党委审计委员会及审计办工作机制,确保上下贯通、步调一致。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人管事,加强专业训练和实战锻炼,树立重实干、重实绩、重实效的鲜明导向。

深化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山东省济南市审计局聚焦贯通协同、规范引领、结果运用,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方式方法创新,推动经济责任审计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坚实迈进。

优化联席会议机制,强化流程贯通。进一步健全完善结果反馈机制,创新“联合进点部署、结果反馈、整改推进”三位一体会议模式,召开2025年度联合进点暨2024年度结果反馈会,向57名市管领导干部通报审计结果,进一步提升监督效能。与组织部门建立常态化会商机制,连续4年与市委巡察办开展“巡审联动”工作专项,不断促进权力规范运行。

紧扣规范建设主线,提升质量控制。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方案进行优化升级,梳理政策清单49项,推进“一张清单”管到底。共审核10项经责项目查核清单,向审计组反馈60余次,提出意见建议291条。深化数据分析应用,对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开展集中自主数据分析。

深耕主责主业阵地,深化结果运用。注重发挥项目计划“龙头”引领作用,会同市委组织部前瞻谋划,依据分类对象审计频次和周期,重点聚焦近年来未覆盖到的关键岗位,积极扩大审计覆盖面。目前,已基本实现5年内对地方党政、重点部门单位、市属国企等重点类别审计对象轮审一遍。探索更加契合市委、市政府决策需求的画像材料,制定专题材料模板,深化“精准画像”创新实践。

夯实国有企业审计质量

北京市顺义区审计局聚焦立项科学性、审前精准性、方案合规性三大环节,推动国有企业审计工作提质增效。

聚焦审计立项科学性,把准目标与方向。坚持把立项当课题研究,围绕区委、区政府关于深化国企改革、防范经营风险等决策部署,持续加强与区国资委横向联络协调,共同分析国有企业监管重点,梳理重点审计领域,做好审计项目的储备和积累。

聚焦审前调查精准性,明确内容与重点。以审前调查为突破口,赴区国资委及被审计企业开展审前调查,聚焦国企主责主业和高质量发展目标,了解国资监管、被审计企业内部管理、企业落实改革、企业考核评价结果等情况,确定审计工作重点方向。

聚焦实施方案合规性,规范实施路径。结合审前调查结果及审计现场情况,围绕企业经营管理核心环节,明确审计目标、范围、内容及重点,通过局内审计方案论证会,对方案中逻辑漏洞、重点缺失等问题及时修正,科学指引后续审计工作实施。

策划编辑:宋超

责任编辑:吴昊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