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地统筹谋划 提升内部审计工作质效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24日】
【来源:《中国审计报》】
字号:【大】 【中】 【小】

贵州:创新内审指导监督工作机制

贵州省审计厅积极探索加强内部审计工作指导监督新路径,创新建立以国家审计发现问题为切入点的“倒查”工作机制,对被审计单位内部审计履职效能进行精准“画像”,有力推动内部审计归位尽责,显著提升了指导监督工作的整体质效。

坚持问题导向,在“研”字上下足功夫,确保指导监督工作方向明、目标清。基于国家审计发现问题的普遍性与典型性,综合考量系统行业的代表性与影响力,选取三家单位作为首批指导监督对象,力求“解剖麻雀”、以点带面。对近年来审计厅在3家单位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系统梳理和归类研判,深挖典型问题背后的体制机制障碍和管理缺陷。将梳理出的问题与法律法规进行逐一比对,分析哪些属于内部审计“应发现而未发现”或“发现问题不深入、不彻底”的情形,倒查出被指导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可能存在的履职缺位、监督盲区和能力短板,并形成针对性强的关注点清单,制定相应的指导监督工作方案。

依据关注点清单,深入一线“把脉问诊”,既查病灶,更挖病根。对照清单,深挖彻查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短板弱项。将发现的内部审计履职问题与单位运营管理中出现的具体问题贯通分析,向被指导单位的领导班子和管理层深入阐述内部审计监督不到位所导致或诱发的经营风险与廉政风险,使其深刻认识到加强内部审计是促进单位决策科学化、管理规范化、风险防控常态化的重要内生动力。

成果运用注重创新,确保提出的建议能落地、见实效。省审计厅将反馈形式化繁为“简”,创新采取向被指导监督单位出具指导监督建议函的方式,替代传统专项检查报告。建议函直奔主题、直击要害,篇幅精简、问题聚焦,提出的建议点面结合、操作性强,便于被指导单位理解吸收和转化落实。指导建议突出“分层”,针对不同单位的职能定位,提出差异化指导意见,并将政策理论宣讲与现场指导有机结合,增强单位主动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江西:出台内部审计工作规定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内部审计工作,江西省人民政府印发《江西省内部审计工作规定》,自2025年12月1日起施行。

《规定》共7章36条,围绕理顺内部审计工作管理机制、加强内部审计工作保障、规范内部审计工作程序、强化内部审计整改和结果运用、压实审计机关指导和监督责任、落实责任追究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

作为江西省首部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政府规章,《规定》坚持党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全面领导,聚焦增强内部审计工作独立性和权威性,明确内部审计的功能定位、职责权限、工作程序,对提升内部审计工作法制化、规范化水平,保障内部审计机构依法履行职责,更好护航江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下一步,江西省审计厅将加大宣传,推动《规定》落实见效,促进内部审计在单位内部管理规范化、风险防控常态化中发挥更大作用。

江苏连云港:推动乡镇街道内审工作见效

江苏省连云港市审计局深入贯彻落实内部审计工作相关规定,积极探索和推动乡镇、街道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为加强基层权力运行监督、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筑起了一道坚实的“防火墙”。

市审计局深入6个县(区)、1个功能板块和10个镇街开展专题调研,全面摸清全市镇街内部审计工作的家底与现状,为后续政策的精准制定和工作的有力推进奠定坚实基础。同时,及时传达内部审计工作精神,提出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具体要求。每年将镇街内部审计工作纳入全市内部审计工作年度计划,明确目标,压实责任。各县(区)审计机关积极行动,通过座谈交流、联合调研等多种形式,广泛凝聚共识,共同谋划推动镇街内审工作的具体路径,形成了全市上下“一盘棋”的良好工作格局。

市本级发挥带动效应,出台《连云港市内部审计工作规定》,明确乡镇、街道应当设立内部审计机构或者明确内部机构履行内部审计职责,并配备专职内部审计人员,为基层内审工作提供制度依据。为将制度落到实处,选择在经济体量较大、工作基础较好的赣榆区柘汪镇进行先行试点。在市、区两级审计机关的联合指导下,柘汪镇在全市率先挂牌成立了内部审计委员会,配备专职内部审计人员,并设立独立办公场所,开展一系列审计项目,为全市乡镇街道内审工作探索了宝贵经验。各县(区)纷纷跟进,择优选取基础较好的镇街作为试点,迅速推广经验。部分乡镇、街道还结合自身实际,挂牌成立了审计委员会,并建立健全审计档案管理、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审计权限等一系列配套制度,确保内部审计工作有章可循、规范运行。

同时,市、县两级审计机关联合举办内部审计人员培训班,邀请专家学者、业务骨干授课,有效提升内审人员的理论素养和专业技能。积极推行“以审代训”模式,从镇街选派内审骨干参与市、县审计机关组织的审计项目,选派经验丰富的审计干部担任“内审指导员”,帮助基层内审机构快速成长。

责任编辑:张弛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