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滨州市乡镇审计服务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
【发布时间:2008年04月22日】
【来源:山东省滨州市审计局】
字号:【大】 【中】 【小】
    
    近几年来,山东省滨州市不断推进乡镇审计工作的开展,为服务新农村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据统计,2003年以来,全市乡镇审计机构共完成审计项目5069个(次),查处损失浪费金额9113万元,促进增收节支5101万元,纠正违规行为金额7625万元,依据审计结果调整、提拔、诫勉、撤职村级干部197名,提出审计建议被采纳1003条,平息群体上访案件69件,促进建立健全村级财务制度192项,为规范农村财务管理、促进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推动乡镇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领导高度重视,为乡镇审计开展提供组织制度保障。该市各级党委政府审时度势,大力支持健全乡镇审计机构。截至2007年底,全市86个乡镇中有61个乡镇设立了乡镇内部审计机构或赋予其他机构审计职能,已配备审计人员723人,其中专职审计人员395人,使全市乡镇审计工作有了坚实的组织基础。同时,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内部审计工作制度建设,先后出台了《滨州市内部审计工作办法》、《关于加强村级财务收支审计监督的意见》、《村级经济财务管理办法》等10多项规范性文件,为乡镇审计工作有序开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加强业务指导,乡镇审计的规范化水平不断提高。该市各级审计机关不断从审计计划管理方面、审计操作规范方面等方面加大对乡镇审计的业务指导力度,使乡镇审计的规范化水平不断提高。多数乡镇在年度计划的安排上做到了突出重点、量力而行、按程序报批,确保了内审计划管理的科学性。如在村干部任中经济责任审计的计划安排中,年初多数乡镇党委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一部分村干部列入其中。同时,帮助乡镇审计机关在审计程序、审计方式等方面不断完善操作制度和办法,规范了审计业务行为。如一些乡镇政府出台了《农村财务审计制度》、《村级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等。一些县审计局还制发了《乡镇审计暂行规定》、《乡镇审计工作规范》等10多个文件,对各乡镇内审机构的计划完成、审计质量、档案管理、综合考核等各项工作进行量化指导,促进了乡镇审计业务质量的提高。另外,以该市审计局编发的《滨州审计》、《审计业务研讨》和协会的《内审之家》为载体,搭建起全市乡镇审计工作交流平台。通过这一平台,近五年向各级提报的乡镇审计信息和理论研讨文章213篇,其中被省审计厅、市委、市政府和国家、省市报刊采用近100篇,获得全省内部审计科研成果一、二、三等奖19项。

    创新审计内容,乡镇审计的作用进一步彰显。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该市各乡镇审计机构面对新形势,不断由单纯的财务收支审计向基本建设投资审计、专项资金审计延伸,充分发挥乡镇审计在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中的作用。从全市开展的乡镇审计项目数量情况看,五年来不仅有1617项财务审计,还有1476项经济责任审计、473项工程建设审计、438项效益审计、377项专项审计和173项内控评审,乡镇审计已经把村级财务收支状况、领导干部、基本建设、专项资金管理使用等情况都列入了审计范围。如大年陈乡通过对政府投资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否决投资项目2个、投资额近300万元,避免了决策失误,保证了建设资金的使用方向。

    搞好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该市市县两级审计机关通过采取聘请专家辅导、请业内权威人士讲课和外出观摩考察学习等形式,加大对乡镇审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和业务培训,全面提高广大乡镇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2003年以来,先后组织了10期管理效益、内部控制、计算机辅助审计业务培训班,有1100人(次)参加了培训。同时,还组织了两期岗位资格证考前培训,又有178名乡镇内审人员取得了内部审计人员岗位资格证书,使全市内审持证上岗人员达到了860人。(崔建峰)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