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常州绩效审计实现五大转变
【发布时间:2008年06月24日】
【来源:江苏省常州市审计局】
字号:【大】 【中】 【小】
    
    近年来,江苏省常州市审计局逐步由传统的财政财务审计向绩效审计过渡和发展,绩效审计项目数量和审计投入力量不断增加,审计思路、操作模式、审计方法、报告格式等逐步规范,审计成效也日益显现出来。该局在开展绩效审计过程中,成功地实现了五个方面的转变。

    一是破除对量化评价指标的迷信,向多样化、科学化转变。常州市审计局采取因地制宜地的方法,区别不同项目、针对不同审计目标进行审计评价,有的侧重经济性,有的侧重行为过程的规范性,有的侧重效果性;在无法把握对审计总目标的评价时,对分解后的每一个具体目标进行审计评价和结论。

    二是冲破财政财务核算流程的制约,向业务流程、制度执行审计转变。着重检查制度的健全性、遵循性。如,对涉及有关资金分配的审计项目,该局创造性地运用了业务流程图法对立项程序进行审计,并结合对项目立项档案资料的检查,来发现制度制定和具体执行中的问题。以制度健全性为基准点,以制度遵循性为启动点,以业务流程为切入点开展绩效审计,标志着该局绩效审计工作逐步规范和成熟。

    三是打破资金、金额、价值的限制,向决策管理制度化转变。如该局对市政公园建设和管养情况审计中,对公园建设和管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审计,除结合公园面积、管养人员、不同管养模式等因素对公园经费支出绩效进行审计分析外,主要揭示了公园规划设计、建设中的有关问题。

    四是突破“损失浪费”的范围,向“不经济”领域转变。我们在审计中不再是关心资金用得好不好,更关心资金用得对不对,注重从源头上发现问题。向管理、决策、制度追踪问效,这是常州市审计局开展绩效审计最重要和最根本的经验。如,该市实施科技投入三倍增计划,三年间政府科技投入翻了三番。这些资金是怎样分配的、效果如何,以后还要不要大幅增加投入,人大、政府和社会各界十分关心。该局立项审计后得出“政府每投入一元钱引导企业投入9元钱”的结论,成分肯定了政府科技投入的引导作用,社会反响很大,报纸、电视、网络等不少媒体作了报道。

    五是破解信息渠道单一化,向多元“纳柬”转变。在绩效审计中,避免“一家之言”,听取各方意见,不仅能够保证审计结果客观公正,更重要的是,通过多种途径,获取第三方信息,对于发现问题、揭示问题能起到关键作用。如在科技资金审计中,在对重点项目单位进行实地调查、对其他项目单位进行问卷调查的同时,还对在三年中申报但未获得立项的单位进行了问卷调查,反映了立项不公示、程序不规范等问题。(王祥君)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