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十堰市审计局科学走好“五步棋”全面整合审计资源
【发布时间:2008年07月24日】
【来源:湖北省十堰市审计局】
字号:【大】 【中】 【小】


        近年来,湖北省十堰市审计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审计科学管理新实践,通过走好“五步棋”,优化整合人力、业务、信息、技能、环境等审计资源,科学孕育出了具有十堰审计特色的三大品牌、五张名牌,拓展了审计资源利用功效,促进了审计工作科学发展。

        一、走好“人才棋”,整合人力资源。该局把培育和开发审计人力资源作为重要任务来抓,不断完善育人、用人、管人、留人机制。一是营造人文环境,实施“4321”育人创业工程。所谓“4321”工程,就是确立以教育德、以训强能、以律促廉、以勤创业的“四以”主题,开展文明科室、文明单位、文明系统的“三创”活动,加强上下联动、左右联动的“二联”机制,实现文明建设达到全省乃至全国审计系统一流水平。二是加强作风建设,高唱‘十气’之歌。“十气”之歌,即正气歌、朝气歌、和气歌、服气歌、养气歌、锐气歌、勇气歌、狠气歌、骨气歌、名气歌。三是锤炼干部品质,建立“八型”机关管理制度。“八型”,即政治坚定型、思维超前型、理论学习型、业务钻研型、工作创新型、执法公正型、生活律己型、人才复合型。四是实施“网授+面授”培训,网授要求通过OA系统每天自学不少于半小时,面授实行专家授课与自编自演相结合,干部队伍知识结构得到优化。全局中共党员、大专以上学历和中级职称以上人员均占职工总数三分之二以上,90%以上审计干部能独立承担审计项目主审,50%以上的审计干部精通两个或两个以上专业审计。五是改革用人制度,推行全员竞争上岗和干部轮岗交流,先后有几位科长走上副县级领导岗位,有 10多人提拔为正科级干部,同时还为领导机关输送3名优秀人才。六是提倡和谐教育,开展文明科室、文明家庭评选活动,定期组织文娱体育活动和职工体检,领导坚持“三到场”,即亲自到医院看望生病住院职工,亲自到离退休和困难职工家中慰问,亲自张罗干部职工“红白喜事”,融洽关系,沟通感情,解决困难,增强凝聚力。

        二、走好“名牌棋”,整合业务资源。该局结合本地实际,突出审计重点和特色,科学整合审计业务资源,打造五张业务“名牌”。一是规范财政预算管理,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打造预算执行审计名牌。以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为重点,坚持大财政效益思路,促进依法行政,推动财税征管改革。2007年抽查市直29个单位的部门预算,查出 5个单位吃财政“空饷”,市领导批示后,在市直单位专项清理中共查出38个单位55人吃财政“空饷”,每年可减少财政支出100多万元。二是加强领导干部问责,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打造经济责任审计名牌。建立五部门联席会议和督办整改制度,逐步形成党委政府领导、组织部门委托、审计机关承办、纪检监察机关督办、部门各司其职优势互补机制。查处武当山疗养院原院长贪污受贿窝案、市五中原报账员挪用公款案等一批大案要案。三是服务新农村建设,保障惠民政策全面落实,打造农业资金审计名牌。先后对扶贫、普教、农村电网改造等涉农资金进行审计监督。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原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要求全省推广十堰扶贫交叉审计经验。四是规范政府投资行为,促进提高投资效益,打造政府投资审计名牌。率先在全省成立副县级的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局,政府规定对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工程决算报审价款在300万元以上必须经过审计机关审计。全市审计投资项目205个,涉及投资金额22.95亿元,为政府核减工程款1.39亿元。平均审减率14.19%,最高的达到46%。五是树立民本审计观,管好老百姓的养命钱和救命钱,打造社保资金审计名牌。对住房公积金、五项社保基金、福利彩票资金、农村养老保险、民政事业费、抗震救灾等社保资金进行审计,着力推进保障和改善民生,做到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三、走好“转化棋”,整合信息资源。科学整合审计信息资源不仅是审计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审计时效性、降低审计成本的需要。一是建立审计信息数据库,实现信息资源网络化、数字化、公开化。依托AO与OA系统交互使用,建立被审计单位数据库、法规信息库、审计档案资料库等各种数据库,促进各种审计资料全面整合和充分利用,实现局机关无纸化办公和四级互联。二是建立审计与纪检监察、检察、公安等部门的协作通报制度,及时有效地查处违纪违法问题,打击经济犯罪。三是强化综合分析,发挥审计建设性作用。对审计查出的问题,通过综合分析,及时向市委、市政府从政策、制度和工作三个层面上提出解决的措施。共有1230篇信息被市委、市政府批示采用。市委、市政府采纳审计建议,出台了30多个规范性文件,加强财政资金管理。如针对建设项目高估冒算较普遍的问题,根据审计情况,写出有典型、有分析、有对策的信息,上报市委政府,得到市领导的肯定。市委书记陈天会对市政公司经济责任审计查出的资产负债损益不实、中介机构出具虚假报告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要求建委主任亲自抓落实,安排专班,督促整改纠正审计发现的违纪违规问题。

        四、走好“效能棋”,整合技能资源。整合审计技能资源是整合审计资源中层次最高、难度最大的环节。一是创新现场审计管理模式,推行“一托三”工作法,即建立效益评价体系,确保每个项目至少有一项效益审计内容;建立科技攻关体系,确保每个项目至少有一个计算机模块;建立成果提升体系,确保每个项目至少有一篇审计信息。全市效益审计工作量已占到全部审计工作量的三分之二左右。组建了全市计算机审计攻关小组,定期开展技术交流,研发审计模块,近三年,有14个计算机审计AO实例在审计署获奖。信息采用量每年均大幅度上升,信息宣传工作连续六年被省审计厅授予“先进单位”称号。二是以审计项目为主导,统筹安排审计力量,打破科室、单位界限,人员捆绑使用,实施大分工、大分块作战,降低审计成本管理,发挥审计活力。2007年对全市五大社保基金、市财政局局长和市医保中心主任经济责任审计实行“三审合一”、“一审多果”,原本需要三个审计组,2个月完成的审计项目,现在只需要一个审计组,1个月的时间,节约了审计人员、审计时间、审计成本,增加了审计的深度和力度。三是建立“八型”机关目标管理考核制度,对每项工作、每个科室、每个人,实行动态的量化的管理;实行限时办结制度,定期召开办公例会,共同督办工作进度。

        五、走好“发展棋”,整合环境资源。审计事业要发展,除了依靠审计人员自身艰苦不懈地努力外,更重要的是要有一个良好的社会执法环境。一是强化服务意识,紧贴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围绕领导高度关注的、急于解决的问题,每年抓几件有影响、有力度、有震动的审计事项,使审计工作服务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如针对市委政府关心的经济发展环境不优的问题,审计部门把查处“三乱”问题作为重点来抓。二是实行文明审计执法,制定《审计文明礼仪公约》,积极引导审计干部摆正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做好与被审计单位的联系与沟通,认真听取和研究被审计单位意见,注重发挥“审、帮、促”的作用,保护和激发全市改革创新、加速发展的活力。同时,“五制” 齐下,规范审计执法行为,即实行同城送达审计制,减轻被审计单位负担;实行审前公示制,接受社会监督;实行审计质量复核制,纠正执法不到位的现象;实行审计回访制,掌握审计干部执行审计纪律情况;实行审计执法责任过错追究制,督促审计干部慎用审计权力。迄今为止,全局没有发生一起行政复议、诉讼案件和行政执法错案。三是坚持审计为民,赢得百姓的信任和支持。一方面,切实加强对农业、环保、社保、医疗、教育等关系民生资金的监督,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各项惠民政策的落实。通过近几年连续对财政扶贫资金进行审计,违纪违规现象逐年下降,资金管理使用已比较规范,对推进107个重点贫困村建设发挥了较大作用。对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专款审计表明,该项目的实施使2万多人吃上了放心水、安全水。另一方面,积极稳妥推进审计公告制度,对大案要案查处情况在新闻媒体公开曝光。如审计查出的湖北总工会武当山疗养院原院长刘某贪污受贿窝案,法院判决后,《中国审计报》、湖北省审计厅网站、《审计月刊》、《十堰晚报》等媒体,公开揭露这一案件,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翁仙王)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