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宁波市审计局创新机制多途径培养创新型审计人才
【发布时间:2009年08月31日】
【来源:浙江省宁波市审计局】
字号:【大】 【中】 【小】
    
     近年来,浙江省宁波市审计局通过理念引导、制度激励、学习培训等途径,大力培养创新型审计队伍,取得了较好效果。其主要做法是:

    转变观念,营造鼓励创新的氛围。该局首先从转变审计人员的审计政绩观入手,改变过去以“收缴金额多少论英雄”的审计政绩观,把“揭露查处问题多,提出建设性的建议多,从制度和体制上解决问题多”作为衡量审计政绩的标准。鼓励审计人员进一步解放思想,在审计目标、审计方式方法、审计成果等进行不断创新,以成果论英雄,营造创新的浓厚氛围。近年来,该局提交的综合报告、专报信息等受到省、市领导批示达93篇次,审计成果成为党委、政府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在出租车运行及管理情况专项审计调查中,审计人员跳出资金搞审计,积极探索行政效能审计,在审计方法上把审计监督与舆论监督结合起来,从审计调查启动到审计结果公开,始终与媒体进行有效互动,扩大了审计影响;通过专报信息揭示了6个职能部门在南站广场管理中各自为政、分块管理效能不佳的机制问题(该广场集火车客运站、长途汽车站、公交车始发站等诸多职能),引起市领导的重视,最终促成了南站广场实行以海曙区政府综合属地管理的“宁波模式”在全国交流推广。通过该审计项目成功实施也培养了一批善策划、会协调、能整合的创新型审计人员。

    制订规划,搭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平台。坚持以人为本,以审计实践为出发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能力建设为主线,培养一专多能或多专多能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是该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审计人才工作的意见》的重点。为促使这一人才培养平台的落实,2007年、2009年该局党组与各处室先后两次签订了教育培训工作责任状。要求每个人提出各自的学习内容、时间和目标,并将学习培训情况列入年度考核内容,以处室负责人作为第一责任人,落实目标和任务。并重点鼓励45周岁以下的审计人员在职参加第二专业和高一档次学历学习,目前有18名同志计划3年内取得研究生学历,20名同志通过高级审计师任职资格考试。在政策的引导下,审计人员敬岗爱业、敢于创新、勇于探索的热情明显增强,也涌现了一批通晓计算机技术、擅长宏观经济分析和管理、善于沟通协调、整合各种审计资源的创新型人才,在审计署计算机评比获奖的数量也是逐年增加。

    健全机制,实现审计人才的科学培养。一是建立以审计业绩为中心的考核激励机制。即以人为单位,以优秀项目、领导批示、促进制度出台、审计创新等内容为考核重点,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审计干部晋升提拔的重要依据。对3位连续三年年度考核为优秀公务员和2位担任主审项目在署获奖的审计人员优先安排国外培训,从而激发广大审计干部争先创优。二是健全审计人员自学的激励机制。鼓励审计人员参加国家承认学历(学位)的国民教育,对凡取得与审计业务相关学历学位的,给予学费全额报销,对获得高级职称的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并视工作业绩酌情安排国外培训。三是建立形式多样的培训机制。为拓宽审计人员的视野,优化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该局除积极安排干部参加署、省厅举办的领导干部培训班和各类业务培训班外,从2005年起举办“宁波审计论坛”20多期,参加论坛的全市审计干部等听众达5000多人次;组织市、县两级审计局领导班子和审计骨干参加与复旦大学合作举办的高级研修班2期,邀请各方专家纵论政治、时事、经济、文化、教育、法律等热点问题,以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宏观意识,丰富审计人员的知识层次,提升审计人员综合分析的能力,为开展创新型审计创造条件。同时,每年还组织2次系统业务培训,侧重审计实务,提高实战能力。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