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淮南审计局推出六项举措提升审计工作水平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15日】
【来源:安徽省淮南市审计局】
字号:【大】 【中】 【小】
    
    为不断适应审计变革的需要,加速审计工作在审计理念、审计方法、审计手段、审计管理、审计运用等方面的转型和创新,促进审计工作又好又快发展,安徽省淮南市审计局推出六项保障措施。

    一是进一步加强审计队伍建设。一要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着力加强领导干部队伍能力建设和作风建设,改进领导作风,深入基层,加强调查研究,不断提高思想理论水平和领导决策能力。二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坚持以人为本,按照“辩证敏锐的思维、精湛娴熟的技能、务实严谨的作风、团结和谐的意识、廉洁从政的品质”的要求,着力打造政治过硬、业务精通、作风优良、廉洁自律、文明和谐的审计干部队伍。三要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改进干部选拔任用方式,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逐步形成干部选拔任用的科学机制;坚持审计干部轮岗交流制度,努力培养审计人员多岗位、多专业的技能;积极推行省厅和市局交叉竞争上岗及审计系统上下挂职交流,激发干部队伍的创造力和创新力;完善人才评价考核激励机制,加强人才培养对象的动态管理,结合公务员年度考核等建立人才培养对象的工作考评制度。四要加强反腐倡廉建设。认真贯彻落实《淮南市审计局关于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五年工作规划》的实施意见,加强教育、完善制度、严格监督,筑牢全市审计人员反腐败的思想道德防线,增强拒腐防变能力;建立健全审计工作内部和外部监督制度,严格执行审计机关审计纪律“八不准”和其他各项廉政建设规定,进一步规范审计权力运行,促进依法行政。

    二是进一步加强审计法制化建设。一要健全完善审计规章体系。认真贯彻落实《审计法》、《安徽省审计监督条例》,在进一步落实好市委、市政府出台的五项关于审计监督意见办法的基础上,结合全市审计工作实际,继续加大地方审计规章制度出台力度;促进建立财政审计、社保审计等有关审计规章制度办法。二要建立完善审计管理体系。进一步建立完善以市本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审计为核心、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审计和其他审计操作规范为重点的审计工作六大管理体系。三要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利用法制宣传日、全市审计工作会议、审计进点进面会、审计座谈会、研讨会、审计法律法规进厂矿、进社区、进机关等广泛宣传《审计法》、《安徽省审计监督条例》及市委、市政府出台的有关审计工作意见办法,积极营造社会各界了解审计、关心审计、支持审计工作的良好外部氛围。

    三是进一步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一要加强审计信息化网络建设。根据金审工程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完善审计内网,建设审计专网,基本建成全市审计信息化网络中心,逐步充实视频、数据、语音等网络传输应用,力争视频会商系统逐步扩大到各县(区)局,实施规范管理,保障信息安全,促进信息共享。二要大力推进审计数据资源建设。逐步建立完善审计案例数据库、专家经验库、投资审计人才库、预算执行审计数据库、税收审计数据库和社保审计数据库,进一步完善审计法规数据库;2013年底前,基本建成具有数据存储、处理和交换等功能的审计数据中心。三要全面提升计算机审计技术水平。以探索创新信息化环境下的审计方式为核心,加快传统审计与计算机审计的融合,利用AO实施现场审计,通过AO、OA交互,实现对审计项目的全过程信息化管理;积极探索远程审计、联网审计实践,逐步建立“预算跟踪+联网核查”的审计模式,加强小软件、小工具、小模块的开发和应用,全面提升审计工作效率和审计水平。四要加强审计信息化制度建设。探索和研究适合全市实际的计算机审计项目管理、计算机审计操作规程、计算机审计作业标准等规范化管理的审计标准规范,逐步建立计算机审计操作规范体系。

    四是进一步加强审计理论和文化建设。一要大力推进理论建设。进一步强化审计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研究,以审计工作中带有普遍性、倾向、苗头性的问题为重点,以审计质量、审计创新、审计转型等课题为突破口,积极开展审计理论研究和探索,加大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通过审计理论研究与审计实践的有机结合,促进提高审计质量和管理水平。二要大力推进文化建设。把文明审计作为审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着力营造健康活跃的审计文化氛围,大力弘扬“依法、求实、严格、奋进、奉献”的审计精神,努力提高审计干部队伍的思想道德素质,培育审计人员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和核心价值观,培养优良的工作作风和思想作风。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文明创建活动,弘扬审计精神,树立文明形象,增强审计事业发展的动力。

    五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审计管理。一要改进审计计划管理。着力构建审计计划、审计实施、审计项目审理既相分离又相制约的审计业务管理体系;围绕国家宏观经济运行和调控的需要、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围绕上级审计机关的总体部署和重点、围绕经济社会生活中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开展审计立项调研;改进年度计划编制方式,逐步实现由下而上到由上至下、由分散到集中的转变,在广泛征求县(区)审计机关和市局各业务科室意见的基础上提出年度审计项目计划初步安排,保证计划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坚持实行计划执行情况定期检查通报、开展优秀审计项目评比及审计项目年终考核制度。二要加强审计质量管理。严格执行《审计法》,认真贯彻审计署6号令和《安徽省审计监督条例》,坚持严谨细致、提高质量,强化审前调查,加强审计现场管理,健全质量控制措施;坚持审计业务会议、三级复核、审计执法责任过错追究制度,加强审计质量检查与考评;完善审计专家咨询制度和特约审计监督员制度。三要扩大审计结果公告内容。把对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作为审计结果公告的重要内容;加强审计成果的综合分析、开发利用,充分提炼审计信息“精品”和“高端产品”,不断提高审计信息的质量和水平;按照市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要求,积极推进审计信息公开,逐步实现审计事务公开;加大审计宣传,充分发挥审计机关新闻发言人的作用,密切与新闻单位联系,增强新闻报道的主动性;重视网络民意,加强舆情研判和舆论引导。

    六是进一步加强对县(区)审计机关的工作指导。一要加大审计工作调研。实行市局领导分片联系点制度,加强市局机关与县(区)审计机关的联系,深入调查研究,及时总结推广县(区)审计工作的新经验,研究解决县(区)审计工作遇到的新问题,积极做好分类指导。二要加强审计业务指导。根据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并结合全市实际,研究制定全市审计工作计划,同时适当安排县(区)审计机关参与市级审计机关统一组织的审计项目;加强对县(区)审计机关授权审计项目的考核抽查,强化审计质量控制。三要加强审计业务培训。每年通过举办春训、审计业务培训和专题研讨等方式,集中研讨审计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促进提升审计业务能力;加强对县(区)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应用指导,全面推进县(区)审计机关审计管理系统和审计现场实施系统的运用。四要加大对县(区)审计机关领导班子协管和系统内干部交流力度。市级审计机关提前介入县(区)审计机关领导班子的配备和领导干部任免,并主动与县(区)党委及组织部门就审计机关领导班子的配备交换意见;有计划地安排市级审计机关与县(区)审计机关互派干部到对方任职或参加对方组织的审计项目,加强沟通,促进交流,提高水平,锻炼干部。(孙志远)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