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浠水审计局积极构建政府投资审计风险防控体系
近年来,湖北省浠水县审计局坚持和完善政府投资项目全面监督、重点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办法,按照政府投资到哪里,审计就跟进到哪里的工作原则,突出抓好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和社会高度关注的投资项目以及城建、交通、水利等基础性、公益性建设项目的审计。2008年以来,该局共计完成95个投资项目的审计和审计调查,审计投资项目总额5.25亿元,共计审减投资额9893万元,综合审减率达到19%。在政府投资审计工作中,该局始终把防范审计风险作为投资审计工作的关键环节来抓,围绕建立投资审计“专家库”、健全完善制度体系、树牢科技支撑力量、加强廉政建设等方面内容,着力构建政府投资项目审计风险防控体系,科学规范审计行为,有效规避审计风险,切实提高审计质量,更好地发挥审计在促进深化投资体制改革,提高投资项目管理水平和效益中的作用。
一是建立投资审计“专家库”,着力从源头上防控审计风险。近年来,该局坚持以人为本,走“开放式”投资审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路子,根据实际情况改革投资审计工作模式,建立投资审计外部人员“专家库”。本着自愿的原则,该局面向全县公开招聘具有工程造价咨询资质的人员,纳入政府投资审计“专家库”,根据工作需要,随机聘请入库的专业技术人才编入相关审计项目的审计组。被聘请人员必须根据审计机关的工作思路和要求开展工作。聘用人员的劳动报酬,实行计时工资和按效付酬的灵活方式,建立“以钱养事”的新机制,所需经费由审计机关予以统筹保证。这样可以避免与社会中介机构联系,审计机关由监督群体变为监督具体个人,不仅可以降低审计成本,而且能够有效降低审计风险。近三年,该局共为政府节约建设资金近亿元,可真正用于投资审计聘请人员的成本支出只有6.5万元。与此同时,该局还将“入库”人员的资质、主要业绩、职业道德、知识结构及专业特长等信息存入档案,为今后开展政府投资审计工作选人用人打好基础。
二是建立完善投资审计制度体系,着力从机制制度上防控审计风险。2008年,浠水县政府正式发文出台了《浠水县政府投资项目审计办法》,为该县开展政府投资审计提供了基本制度保障。《办法》明确了审计范围、审计主体、工程变更和签证的确认、审计内容、审计结果的运用等内容;要求审计机关对重大政府投资项目从前期准备、建设实施和竣工决算等方面进行全过程跟踪审计。在此基础上,为加强政府投资项目审计工作的组织和管理,规范投资项目审计行为,防范投资项目审计风险,该局依据《浠水县政府投资项目审计办法》,相继制定了《浠水县政府投资项目审计操作规则》、《浠水县政府投资项目审计操作流程》、《浠水县审计局聘请外部人员参与政府投资项目审计工作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以此指导和规范全县的政府投资项目审计工作。与此同时,该局将审计复核作为投资审计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严格实行三级审理、五级控制复核制度,即审计组、审计组所在部门、复核机构三级审理和审计组组长、业务股室负责人、复核机构负责人、分管领导、局主要负责人五级控制制度,确保审计程序合法,审计事实清楚,审计定性准确。
三是树牢科技支撑力量,着力从技术环节上防控审计风险。近年来,该局在投资项目审计中,逐步开发建设投资审计管理系统,建立健全从计划、收集资料、审前调查与准备、组织专业人员、审计实施、复核、总结等一整套流程,从而实现投资审计作业的“信息流程化”。在此基础上,该局还建立了投资审计信息数据库,包括建设单位基本资料数据库、审计资料数据库、投资审计法规数据库、审计经验数据库等基础性数据库建设,基本形成了适应投资审计业务和管理需要的投资审计信息资源库。2009年以来,该局不断提高投资审计技术装备水平,相继为投资审计人员配备了专用的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打印机、扫描仪以及工程造价计价软件等办公设备,出外调查勘测装备了新型的钻孔取芯机、手持测距仪、全站仪等检测取证设备,全力为投资审计工作提供先进的技术保障,着力从技术环节上有效防控审计风险。
四是加强投资审计人员廉政建设,着力从思想意识上防控审计风险。为加强对投资审计人员的思想教育,防范投资审计廉政风险,该局坚持做到随机教育,警钟长鸣,防微杜渐。首先,定期对投资审计人员开展警示教育活动,增强抵制腐朽思想侵蚀的能力,并对投资审计人员可能存在的不廉洁因素和在廉洁自律上存在的苗头性问题,由局领导及时召开廉政谈话会,提醒他们牢记宗旨意识,履行好工作职责,防患于未然。其次,对投资审计人员廉政建设实行分类管理、全程考核。每年年初,该局主要负责人与分管投资审计工作的班子成员签订投资审计廉政建设责任状,分管领导同投资审计股股长签订审计“八不准”纪律责任状,再由投资股股长负责投资项目审计的廉政纪律执行情况。再次,对审计组设立投资审计廉政“三道关”,即建立审前廉政承诺关、审中监督检查关、审后廉政执行情况汇报关,促使审计组和审计人员严格履行廉政工作规定,从而保证从思想上和制度上筑起廉政防线,从根本上杜绝廉政风险的发生。近三年来,该局在投资审计工作中,无一起违纪违规案例和行政诉讼案例发生,廉政风险系数始终保持为零,赢得了县委、县政府及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和一致好评。
一是建立投资审计“专家库”,着力从源头上防控审计风险。近年来,该局坚持以人为本,走“开放式”投资审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路子,根据实际情况改革投资审计工作模式,建立投资审计外部人员“专家库”。本着自愿的原则,该局面向全县公开招聘具有工程造价咨询资质的人员,纳入政府投资审计“专家库”,根据工作需要,随机聘请入库的专业技术人才编入相关审计项目的审计组。被聘请人员必须根据审计机关的工作思路和要求开展工作。聘用人员的劳动报酬,实行计时工资和按效付酬的灵活方式,建立“以钱养事”的新机制,所需经费由审计机关予以统筹保证。这样可以避免与社会中介机构联系,审计机关由监督群体变为监督具体个人,不仅可以降低审计成本,而且能够有效降低审计风险。近三年,该局共为政府节约建设资金近亿元,可真正用于投资审计聘请人员的成本支出只有6.5万元。与此同时,该局还将“入库”人员的资质、主要业绩、职业道德、知识结构及专业特长等信息存入档案,为今后开展政府投资审计工作选人用人打好基础。
二是建立完善投资审计制度体系,着力从机制制度上防控审计风险。2008年,浠水县政府正式发文出台了《浠水县政府投资项目审计办法》,为该县开展政府投资审计提供了基本制度保障。《办法》明确了审计范围、审计主体、工程变更和签证的确认、审计内容、审计结果的运用等内容;要求审计机关对重大政府投资项目从前期准备、建设实施和竣工决算等方面进行全过程跟踪审计。在此基础上,为加强政府投资项目审计工作的组织和管理,规范投资项目审计行为,防范投资项目审计风险,该局依据《浠水县政府投资项目审计办法》,相继制定了《浠水县政府投资项目审计操作规则》、《浠水县政府投资项目审计操作流程》、《浠水县审计局聘请外部人员参与政府投资项目审计工作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以此指导和规范全县的政府投资项目审计工作。与此同时,该局将审计复核作为投资审计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严格实行三级审理、五级控制复核制度,即审计组、审计组所在部门、复核机构三级审理和审计组组长、业务股室负责人、复核机构负责人、分管领导、局主要负责人五级控制制度,确保审计程序合法,审计事实清楚,审计定性准确。
三是树牢科技支撑力量,着力从技术环节上防控审计风险。近年来,该局在投资项目审计中,逐步开发建设投资审计管理系统,建立健全从计划、收集资料、审前调查与准备、组织专业人员、审计实施、复核、总结等一整套流程,从而实现投资审计作业的“信息流程化”。在此基础上,该局还建立了投资审计信息数据库,包括建设单位基本资料数据库、审计资料数据库、投资审计法规数据库、审计经验数据库等基础性数据库建设,基本形成了适应投资审计业务和管理需要的投资审计信息资源库。2009年以来,该局不断提高投资审计技术装备水平,相继为投资审计人员配备了专用的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打印机、扫描仪以及工程造价计价软件等办公设备,出外调查勘测装备了新型的钻孔取芯机、手持测距仪、全站仪等检测取证设备,全力为投资审计工作提供先进的技术保障,着力从技术环节上有效防控审计风险。
四是加强投资审计人员廉政建设,着力从思想意识上防控审计风险。为加强对投资审计人员的思想教育,防范投资审计廉政风险,该局坚持做到随机教育,警钟长鸣,防微杜渐。首先,定期对投资审计人员开展警示教育活动,增强抵制腐朽思想侵蚀的能力,并对投资审计人员可能存在的不廉洁因素和在廉洁自律上存在的苗头性问题,由局领导及时召开廉政谈话会,提醒他们牢记宗旨意识,履行好工作职责,防患于未然。其次,对投资审计人员廉政建设实行分类管理、全程考核。每年年初,该局主要负责人与分管投资审计工作的班子成员签订投资审计廉政建设责任状,分管领导同投资审计股股长签订审计“八不准”纪律责任状,再由投资股股长负责投资项目审计的廉政纪律执行情况。再次,对审计组设立投资审计廉政“三道关”,即建立审前廉政承诺关、审中监督检查关、审后廉政执行情况汇报关,促使审计组和审计人员严格履行廉政工作规定,从而保证从思想上和制度上筑起廉政防线,从根本上杜绝廉政风险的发生。近三年来,该局在投资审计工作中,无一起违纪违规案例和行政诉讼案例发生,廉政风险系数始终保持为零,赢得了县委、县政府及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和一致好评。
【关闭】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