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审计局探索实施效益审计“模块化”管理
【发布时间:2010年11月24日】
【来源:吉林省吉林市审计局】
字号:【大】 【中】 【小】
    效益审计是以审查评价实现经济效益的程度和途径为内容,以促进经济效益提高为目的所实施的审计,是政府审计的一种形式。从效益审计的概念可以看出效益审计是一种范围很广的审计形式,往往涉及财务收支审计、投资审计、计算机审计、环境审计等多个方面,因此在组织实施效益审计的时候往往需要各个方面的专业审计人员组合到一起,这就造成了效益审计组人员过多,效率较低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吉林省吉林市审计局在开展对某报业集团效益审计的时候积极进行探索,从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成本的角度出发,结合该局的实际情况实行效益审计的“模块化”管理,从实施审计的情况来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体实施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审前调查阶段。在审前调查阶段确立基础审计小组,该项目的主审应为基础审计小组的组长,负责整个项目的统筹规划管理,包括根据审前调查的结果将项目划分为若干个“专业模块”,为今后的“模块化”审计实施提供依据。
    审计实施阶段。在审计实施阶段根据模块的划分将相关的“专业模块”交给专业审计人员实施审计,这种划分不是简单地将审计项目分割成几个专业,审计完成后再简单组合,而是从开始专业审计资料的收集到最后依据专业审计结果的分析评价均由基础审计小组完成,只是将项目中需要技术支持的专业部分分割,由专业审计人员完成。上述做法避免了简单分组后产生的“木桶短板效应”,同时充分发挥了专业审计人员的特长,保证了审计效率的提高。
    审计评价阶段。审计评价阶段是效益审计的核心阶段,是在取得相关审计证据和综合分析各“专业模块”的审计成果后,从整体的角度评价被审计单位经济效益的成果和产生过程,并据此提出合理的审计意见和建议。实施效益审计“模块化”管理的优点是避免了以前简单分组时审计评价的片面性,由基础审计小组将各专业小组的成果整理分析,做为自己从整体和全局的角度进行审计评价的数据支撑,保证了审计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以及审计建议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从项目实施的效果看,实行效益审计的“模块化”管理,不但节约了审计资源,降低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还保证了审计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提高了审计人员的组织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郝卫锋)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