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黄石:“五个突出、五个把握”不断深化经济责任审计
【发布时间:2011年09月06日】
【来源:湖北省黄石市审计局】
字号:【大】 【中】 【小】
    近几年来,湖北省黄石市审计局紧密结合地方实际,在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的情况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积极探索县(市)区、乡镇党政“一把手”同步审计、法检“两长”等行业同步审计等经济责任审计的方式方法,打造了具有黄石特色的经济责任审计经验和做法,荣获“湖北省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先进市”称号,有效地提升了黄石市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质量和水平。

    突出阵地意识,把握经济责任审计的根本点。多年来,该市各级审计机关主动适应新形势,克服人手少、任务重的困难,每年腾出近40%的力量用于经济责任审计,以“离任的必审、任职三年以上未审计的必审、领导临时交办的必审、群众反映问题较多的必审”等“四个必审”为抓手,保质保量地完成党委、政府交办的经济责任审计任务,以实际行动坚守和巩固了经济责任审计这块阵地,一份份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被摆上党委、政府领导的案头,很多审计情况被各级各部门批示、采用,有力地推动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深化和发展。

    突出制度引领,把握经济责任审计的制高点。该市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一起步,就十分重视制度建设,建立和完善了一批具有鲜明黄石特色的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据统计,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开展以来,该市共制定了37项地方性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办法。尤其是市委、市政府联合制定的《黄石市党政领导干部和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黄石市领导干部任中经济责任审计办法》、《黄石市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办法》、《黄石市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成果运用办法》、《黄石市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责任追究办法》等一批制度、办法,对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与范围、内容与重点、方式与方法、评价标准及责任追究等作出了明确规定,从制度层面保障了审计对象确定的制度化,审计项目管理的规范化,审计人员管理的经常化,审计成果运用的最大化,审计廉政建设的常态化,进一步提高了该市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规范化和权威性,保证了经济责任审计在全市依法有序开展。

    突出统筹谋划,把握经济责任审计的切入点。为了有效调配和整合资源,提高审计工作效率,黄石市审计局坚持统筹兼顾、科学谋划的原则,一是在项目安排上,突出“点线结合”。在对地方政府主要领导进行审计时,考虑到党委主要管决策、政府主要管执行的特点,同时安排对党委主要领导进行同步审计,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反映党政主要领导各自履行职责情况、各自应当分担的经济责任,促进了经济责任在审计对象中的具体落实。同时还针对行业系统管理的统一性,积极探索行业、系统领导干部审计模式,促进了行业系统政风行风明显好转和形象提升。近年对法检“两长”的经济责任审计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既反映了法检部门存在的利用职权违规进行收费和摊派等系统性问题,也反映了一些基层法院经费财政保障不足的现实,从体制机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促进了法检系统管理水平的提高;二是在项目实施上,树立“全局一盘棋”思想,正确处理预算执行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财政决算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专项资金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群众举报线索和经济责任审计等“四个关系”,实现经济责任审计与其他审计资源共享、成果共用。

    突出提升质量,把握经济责任审计的着力点。近几年来,该市在着力提高经济责任审计项目质量上狠下功夫,实现了单纯注重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向围绕领导干部的职责履行和权力运行轨迹开展审计转变。突出把握“四个环节”:一是把握方案制定环节,就是按照《国家审计准则》的要求,制定符合被审计单位特点的审计实施方案;二是把握重点内容环节。重点关注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过程和效果,更加关注领导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情况,更加关注管理、决策活动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情况,更加关注重大投资项目的使用和效益情况,更加关注单位编制执行情况,更加关注领导干部遵守廉洁从政有关规定情况;三是把握审计评价环节。就是严格依据审计结果,认真分析和区分个人与集体、主观与客观、决策与执行的责任界限,对被审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作出总体评价;四是把握审计报告编审环节。就是要求对经济责任审计征求意见报告、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等三个报告,既要有客观真实的依据,也要有符合实际的原因分析,既要有责任界定,也要有界定责任的依据,还要有从体制机制制度层面提出建设性的建议,确保审计报告可信、可靠、可用。

    突出一果多用,把握经济责任审计的落脚点。据统计,1999年至2010年,全市共审计各级各类领导干部1083名,各级党委及党委组织部门参考运用审计结果,调整任用干部724人(次),其中:提拔重用96人,免职或退休84人,平调385人(次),撤职12人,党纪政纪处分50人,司法处理15人,真正实现了审计成果在多层面和多领域的广泛利用。(毛鹏程)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