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荆门审计局强化四项措施推进机关绩效管理
【发布时间:2011年11月15日】
【来源:湖北省荆门市审计局】
字号:【大】 【中】 【小】
    
    为着力解决和规避职能交叉重叠、责任不清、岗位不明、事权分离等问题,全面提升工作效能,近来,湖北省荆门市审计局在全面推行目标责任制、首问负责制、重点工作周调度等20多项机关运行机制的基础上,强化四项措施,深入推进绩效管理。
    
    一是立足“目标”与“岗位”相吻合,硬化量化绩效考评指标。该局区分领导岗位和普通干部岗位,综合岗位和业务岗位等,制定了科学、具体、精细的职位“说明书”,汇编成册,印发所有干部。包括岗位基本情况、基本职责、工作流程和必需的关键才能等内容,将每个岗位的责任细化、尽可能量化,明确如何履职尽责以及失职失责的责任代价。将审计项目、审计情况专报、信息宣传、信息化学习培训等全年工作任务依据岗位职责,硬化、量化下达到每名干部、每个审计项目,强化目标驱动,激发干部活力,促进审计干部“跳起来摘桃子”。今年,该局还首次将机关每个工作人员的岗位责任、工作目标、考核标准、考核结果利用等一一以“公示牌”方式在办公室公示,时刻提醒全局干部主动作为。
    
    二是力促“权力”与“责任”相匹配,构建层级清晰、运转顺畅的责任落实体系。工作的落实离不开层级清晰的权力运行和责任落实体系。该局坚持权力大小与岗位责任相匹配的原则,积极构建层级清晰、平行推进的权力运行体系和责任落实体系。一方面,不断夯实一把手负总责,副职对正职负责,下级对上级负责,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既相互区别制衡,又相互兼容互通的权力运行体系。并结合审计风险防控工作中绘制的权力运行图,用图形来框定权力运行程序和执行标准,形成刚性的约束力和工作执行力,确保权力运行顺畅。另一方面,构建与权力运行相配套的层级化责任体系,建立完善了审计方案评审制、审计报告署名制、审计审理机制等,将领导干部责任有机融入审计工作的重要环节,实行领导干部权力与责任捆绑、领导干部与普通干部责任捆绑,有效促进了责任落实。在清晰化层级责任的同时,该局还配套制定了领导干部“一线工作法”、思想政治“ 五化工作法”(交心谈心目标化、领导接待日规范化、分类座谈制度化、关心干部人性化和主题活动经常化)等,畅通上下沟通渠道,防止严格的层级化权力运行和工作执行过程中出现“断层”、“肠梗阻”和“权力异化”等现象。
    
    三是实行“职责”与“利益”相挂钩,推动考核奖惩与职责履行无缝化链接。着力构建岗位之间、科室之间,以及工作落实和工作考核之间无缝责任链条,形成责任闭合环路,使每项工作职责、每个工作环节的责任落实到人。该局把每个人的岗位责任分成学习、考勤、工作完成情况等20多项指标,每一项指标都有载体、有台账、有督办、有检查、有通报。每个人的岗位职责履行情况,直接反应在平时考核记录上,年终考核分数自动生成,并将其作为“审计能手”、“先进科室”和“先进工作者”等10多个创先争优项目评选的最直接的依据,不讲关系,不搞平衡,消除人为因素干扰,让评比结果既能打破平均主义,拉开干部收入差距,又能让全局干部接受、支持,激励创先争优。
    
    四是坚持“重点”与“全面”相结合,整体提升工作效能。该局着力把“领导督”变为“督领导”,从抓重点工作落实到促全局工作落实,突出重点,纲举目张,建设立了重点工作“一周一调度、一周一点评、一周一公示”机制。每周一召开局长办公会确定本周重点工作,对上周工作点评结硬仗。将重点工作上栏、上网,在局大厅明显的位置公示、公开,公示内容包括重点工作、责任领导、责任科室、工作目标、完成时限和完成情况六要素,既提醒相关领导和科室时刻关注,又接受全局干部和外来人员广泛监督。开通“红、黄”警示制,重点工作督办组联合分管领导,到现场查看完成情况,对完成较好的,注明工作成果,用红色标注表扬,对拖拉推诿标黄批评“亮丑”。通过重点工作督办,从领导干部到普通干部责任意识和落实意识不断增强,全员激活,全面提升,整体突破的工作态势基本形成。自6月份开展以来,该局已公示公开重点工作20多期,促进300多项重点工作迅速落实,据统计,审计业务工作效率提高近50%,平均每个审计项目缩短现场审计时间达20多个工作日。(杨义兵 付林)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