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扬州市审计局搭建三大载体 积极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
【发布时间:2012年11月20日】
【来源:江苏省扬州市审计局】
字号:【大】 【中】 【小】
    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是审计署“十二五”规划对财政审计发展提出的新要求。近年来,江苏省扬州市审计局在这方面大胆探索,积极搭建“三大载体”实现财政审计大格局。
    
    一是以计划为载体整合审计内容。在计划的制定上,该局按照统一清晰的审计目标,对预算执行审计和各项专业审计的内容进行整合,科学合理地安排审计项目,突出审计重点,强化关联性,增强计划的系统性和可行性。如每年预算执行审计时,有重点、有关联地选择10个左右的一级预算部门、30个左右的重点纳税企业、近10项民生资金以及部分重大政府投资项目进行专项审计调查,大财政审计项目占年度审计项目一半左右,审计支出资金达财政总支出的40%左右,实现了财政审计的过程延伸。
    
    二是以方案为载体整合审计力量。每年初,该局按照统筹安排、切块审计、综合汇总的思路,周密制定财政审计方案,用方案协调好各种要素,整合审计力量。该局各审计职能机构按照任务分解,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项目审计落到实处。对大型或综合性强的审计项目和审计调查项目,打破处室内部界限,人员统一调度,集中力量打攻坚战。同时,根据财政审计大格局审计范围的扩展,还合理利用社会审计力量及人才资源,如有选择地聘请有关专业人员参与政府投资项目的审计;配合预算执行审计,整合全市审计力量开展廉租房、土地出让金等“市县同步”审计项目,实现了财政审计的层面拓展。
    
    三是以报告为载体整合审计成果。“审计报告”是整合和反馈审计成果的主要载体。该局按照“评价总体、揭示问题、规范管理、提高绩效、维护安全”的审计要求,对预算执行审计和各项专业审计情况和发现的问题认真进行梳理、归纳和分析,形成具有较高质量的“财政审计工作报告”和“财政审计结果报告”,真实、全面地反映公共财政运行情况,特别是找准和揭示具有公共性、倾向性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审计整改建议,然后回头看,认真检查落实审计整改建议,形成“财政审计整改报告”,全过程推动审计成果运用升级,实现了财政审计的层次提升。
    
    经过近几年的探索,该市大财政审计体系日趋完善,取得明显成效。该市人大常委会肯定财政审计工作“为推进公共财政体系建设、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发挥了重要作用”,并连续多年聘请审计人员为预算审查专家咨询组成员,加强了对预算管理的经常性监督。市政府根据财政审计建议,出台了《关于加强税收征管实施社会综合治税的工作意见》等4项制度,推动全市财税管理改革。财政局、地税局等10多个部门,建立健全了预算管理、涉税审批等30多项制度办法,充分发挥了审计“免疫系统”功能。(杨道龙)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