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农民安居的乐土——江苏南通农村环境整治绩效审计纪实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11日】
【来源:江苏省南通市审计局】
字号:【大】 【中】 【小】
    
    南通,濒江临海,交通便利,物产富饶。随着国家江海联动开发战略的实施,南通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加上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南通提出新的发展目标——在江苏江北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而要实现这个目标,根基、重点和难点都是农村。2011年,南通市全面实施农村环境整治工程,加快建设“民富、村美、风气正”的新农村,为广大农民营造安居的乐土。两年过去了,整治的进展如何?农民满意度如何?政府投入的大量整治资金是否发挥了应有的效益?带着这些问题,南通市审计局日前组织实施了全市农村环境整治工程绩效审计。
     
    迎难而上改旧貌
    说起农村,人们首先想到的恐怕是蚊蝇乱飞、臭气熏天的土厕。这是一个沿袭了数千年的民风民俗,也是影响农村环境卫生的难点之一。因此,审计人员在现场察看过程中,总是要借故到农户家“方便”一下,令人欣慰的是,审计所到之处,昔日的露天茅房已经基本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标准化的卫生设施,空气清爽,环境洁净。而且,粪便都经无害化处理,杀灭细菌、病毒、寄生虫卵,同时阻碍蚊蝇孳生,防范蚊蝇传播疾病,保障了农民健康。审计了解到,南通市近两年共投入财政资金22861.52万元,完成改厕数量256690座,农村改厕率达到90%以上,除了居住偏远的零散农户,基本做到应改尽改,远远超过江苏省提出的80%的目标任务。
    垃圾处理也是影响农村环境的难点之一。以前,由于居住分散,加上设施缺乏,一些农民对于垃圾的处理就是随手、随地。村庄环境整治工程实施以来,南通市建成日处理能力20吨以上的压缩式垃圾中转站77座,垃圾焚烧处理厂4座,垃圾处理能力大幅提升;过去只有在城里才有的环卫工人现在全市农村也随处可见,全市共配备农村环境保洁人员12658人,配备垃圾筒(箱)163272个、河道垃圾清理船138艘,日均清理垃圾4353吨。 审计了解到,目前全市农村“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垃圾无害化处理体系已经形成,村庄环境面貌不断改观。
    “农民是否喝上放心水”也在此次审计重点之列。为了让农民喝上更卫生、更安全的长江水,南通市政府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两年多来,共投资30443.34万元,完善了远程供水管网体系,解决了51个乡镇1626个自然村539582人以及371所学校229096名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为了增强专业性和权威性,审计中,南通市审计局还聘请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站专业人员,对5县9个乡镇20个点的水质进行“飞行临检”,以助准确判断水质是否达标。
    
    想方设法护新颜
    两年来,南通村庄整治工作强势推进、规范运行,已完成投资额为222876.97万元。实际完成村庄整治任务数15283个,占年度任务数的125.07%。整治村和星级康居村创建数量均居全省之首。
    村庄整治工程使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民居住环境显著改善。审计过程中,市县两级审计机关共发放满意度调查表575份,收回556份,满意率达96%。村庄环境整治工程成为广受农民群众欢迎的民心工程。
    审计同时了解到,农民们对居住环境感到满意的同时,也颇有忧虑,担心“好景不长”,就拿农村改厕来说,就有 “回潮”迹象:因为改厕后增加了自来水的使用量,水费增加,有的农户舍不得;改厕后粪肥取用不便,给农活增加了难度;长期以来形成的生活积习彻底改变还需要一个过程。
    对此,南通市把村庄环境整治的长效管理作为重点,建立了农村道路、河道、绿化、垃圾处理“四位一体”管理机制,各地政府也相继出台了《关于做好农村环境长效管理的意见》。2011至2012年,南通市各级财政和村集体组织已经投入2.54亿元用于长效管理,平均用于每户每年长效管理资金100多元。
    在保护村庄环境整治成果方面,审计中也多有新发现,如为了形成长效治理的合力,启东市建立了村庄环境整治工作挂钩联系制度,将115个市级机关事业单位与乡村挂钩,为近4成的行政村提供村庄环境整治服务。如皋市将河道、道路养护承包到各家各户,村民既能享受到一定的收益,同时又增强了“维护好景”的责任感。海安县专门配备了79名督导员,对保洁员工作成果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和保洁员劳动报酬挂钩,同时由县财政为全县保洁员统一缴纳意外伤害保险,每人保额达10万元,并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安全培训,激发保洁员的积极性。
    审计期间,正值阳春。江海大地上暖意融融,一派生机。炊烟袅袅的乡村、干净整治的水泥路面、清澈见底的小河流水、赏心悦目的沿河(路)绿化带……审计人员的每一次现场踏勘,都感觉心旷神怡,真切地感受到:碧水蓝天、空气芬芳的农村是宜居的乐土,是留给子孙后代最好的礼物。(朱文涛)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