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紧扣民生主题实现生猪生产专项资金审计全履盖
【发布时间:2014年04月11日】
【来源:湖南省审计厅】
字号:【大】 【中】 【小】
    湖南是生猪生产大省,在120多个县市区中,有63个重点生产大县。2012至2013年全省生猪生产8项专项资金36亿元,生猪出栏量居全国第2位,人平生猪出栏量居全国第1位,年外销生猪量居全国第1位。为了巩固党的群众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促进财政专项资金政策目标的有效实现,湖南省审计厅结合生猪生产大省的实际,开展对全省63个重点县(市、区)生猪生产资金进行全面审计。

    上下联动,努力实现审计全覆盖。关注民生,从审计立项入手。该厅依托财政审计平台,紧扣民生主题审计,及时立项,全面开展63个重点县(市、区)生猪生产资金专项审计。一是统一安排,坚持全省审计“一盘棋”,有效整合审计资源,努力实现生猪生产资金专项审计全覆盖。在预算执行审计阶段,妥善处理审计任务重与资源不足的矛盾,通过采取省、市两级审计机关“上下联动”和审计小组之间“横向联合”方式,组织实施生猪生产资金专项审计,积极探索预算执行审计与专项审计有效结合的方式。省审计厅实施8个县(市)生猪生产资金的审计,市级审计机关组织实施55个县(市、区)生猪生产资金的审计。二是统一审计方案,牵头单位在对一个县进行试审的基础上,制定审计工作方案,要求审计重点表格化,审计方法程序化,审计报告模块化。市州审计局将生猪生产资金专项审计作为本年度同级审的一项重要内容,按照统一的审计工作方案,组织本地区的审计并上报审计成果。三是加强信息勾通。牵头单位不定期地发布审计工作动态,及时发现、推广、应用审计中好的经验、做法和审计方法。省、市、县三级共享审计数据,实现全息管理,避免交叉重复。 四是全省统筹资源,省、市、县三级都明确一位领导亲自抓,各级领导靠前指挥。

    突出重点,力求拓展审计深度。提高审计质效,从组织实施着眼,该厅在生猪生产资金审计中,加强审计过程的管理与控制。第一,搞好审前培训。通过对省、市、县级审计机关业务骨干进行视频培训,讲解审计工作方案,宣传生猪生产资金补助政策,分析审计案例,介绍审计方法(包括计算机审计方法),指明了生猪生产资金审计业务流程的具体路径。第二,明确目标,突出重点。把摸清资金管理、运行、使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理顺机制,完善政策,提出建议,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绩效作为生猪生产资金的审计目标。把标准化养殖场补贴、调出大县补贴、能繁母猪补贴和保险的财政补贴作为此次审计的重点,并重点关注十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有无虚报数量的问题,如虚报存栏猪的头数、虚报能繁母猪的头数等。二是有无套取上级财政补贴的问题。三是乡镇一级畜牧水产站、养殖场、农户有无骗取补贴资金的问题,执行政策时有无优亲厚友的现象。四是有无挤占、挪用资金的问题。五是政策执行中有无不良行为。六是存量资金的使用问题。七是关注资金运行机制是否顺畅,资金是否安全,以及政策的执行效益如何。八是关注监管方面的问题。九是资金的整合问题。十是关注政策是否需要调整。第三,开好两个座谈会:一是与县(市、区)政府分管的领导、县(市、区)直有关部门等进行座谈,就资金管理、运行机制方面听取意见建议。二是到乡镇、农户、养殖场进行座谈,实地了解完善保险政策、补贴政策的建议。第四,在审计过程中,还派出督查组,赴市、县(市、区)开展审计督查,加强审计过程管理与控制。

    提升成果,全面发挥审计效果。从成果运用上整合,形成监督合力。该厅完善成果运用及奖励机制,一是要求在审计中善于发现案件线索,从生猪生产资金分配办法,管理机制,政策目标实现层面揭示问题,提出审计建议。二是确定总结评比办法。将生猪生产资金审计纳入绩效考核内容,与审计项目评优、审计报告评优及个人评先等挂钩,组织单项考核评比,促进提高审计质量和工作效率。三是紧密联系实际,将生猪生产资金专项审计作为重点调查研究课题,为进一步完善审计方案、改进审计方式,安排下一轮专项资金全覆盖审计总结经验。(周志芳)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