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荆门市审计局创新系统集成大力推进审计全覆盖
【发布时间:2014年07月31日】
【来源:湖北省荆门市审计局】
字号:【大】 【中】 【小】
    
    湖北省荆门市审计局结合审计工作实际,引入系统集成理念,把项目管理、力量整合、信息技术作为创新平台,大力推进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审计全覆盖,确保不留盲区、不留死角。近年来,全市所有政府投资项目全部关进了审计“大笼子”,部门预算执行和经济责任审计扩面近3倍,民生资金及重大政策执行审计覆盖面以15%的增速逐年扩大。
    
    ——以项目管理创新推进全覆盖
    
    在项目计划上,每年公开征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意见,科学确定审计计划,推行立项公开论证,实现了对医疗、养老、就业、教育、扶贫、环保等重点公共资金的审计全覆盖。在审计对象上,大力推行分类管理,分步骤、分层次、有重点、分阶段地实现审计对象全覆盖,如将经济责任审计对象分为重点、一般、其他三类,实行重点对象全覆盖,积极稳妥推进一般和其他审计对象分步式、领域式全覆盖。在项目权责上,在全国率先实行主审负责制改革,公开竞选主审,并配套主审项目经费和风险责任金制度,有效解决了审计人员权责不清、赏罚不明的问题,实现了权责利的高度统一,确保在审计扩面的前提下提升质量。在项目能效上,大力推行项目限时审结、重点项目跟踪督办、项目现场管理等一系列提效提能机制,过去耗时几个月的财政、财务类项目,现在1个月完成,小项目15天即可出点,项目平均功效提高近4倍。
    
    ——以整合联动创新支撑全覆盖
    
    通过组建审计“专家智库”,引入内审、社会力量参与审计,统筹上下力量资源等措施,有效解决了任务重与力量不足矛盾,构建了“多位一体”力量补充机制,为推进审计监督全覆盖提供了强有力的力量支撑。一是对外借力。组建了“审计专家智库”,吸纳40多名社会各界专家力量参与审计工作;借助社会中介机构的力量,聘请有专业技术资质、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审计。特别是今年以来,该局为全力推进重大投资项目跟踪审计全覆盖,聘请工程造价方面的技术人才10多名,借梯上楼,缓解人力资源瓶颈,先后参与太子山文化创作交流基地、漳河大道、市政务中心等10多个重大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审计金额25980万元,审定金额18610万元,审减7370万元,为政府节约投资利息405万元。二是对内聚力。以财政审计为“龙头”,打破科室和职能界限,坚持组织领导、审计方案、协调实施、程序和要求“五统一”,并不断完善“上审下”“交叉审”“一拖N”等多兵种、大兵团、合成式的审计组织模式,使有限的审计资源发挥最大的效能。探索将部分二级单位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委托给内部审计机构健全、人员配备齐全的主管部门承担,推进部门之间、条块之间内部审计工作统筹。三是上下合力。以整体发展为理念,以审计业务、文明创建和指导检查为抓手,以项目、信息、资源和管理整合为措施,在全省率先启动市县“一体化”发展模式,推行全市审计工作统筹发展。打造市县审计发展“一体化”,创出了荆门审计特色品牌,经验做法被推广全省、全国。审计力量资源的充分挖掘和整合有效缓解了人少事多矛盾,有力提升了审计工作效率,近年来,该局每年完成审计项目数量都在200个以上,且呈逐年攀升趋势,特别是行业性审计项目从无到有,今年全市共组织了对4个行业系统的财政收支及专项资金审计,做到统一组织,整体推进,效果明显。
    
    ——以信息技术创新提速全覆盖
    
    围绕“科技强审”、“科技兴审”目标,积极推动审计技术方法创新,大力拓展审计覆盖面。一是强化联网审计。加快“金审工程”第三期建设步伐,大力推进财政联网审计和社保资金联网审计,构建了实时监控、动态监控的在线审计系统。二是强化数据分析。建立了完备的被审计单位数据库,利用预算执行分析室,推行“集中分析、分散核查”数字化审计模式,建立动态跟踪监控分析机制,不断提升审计时效。三是强化数字化管理。全面推进审计管理系统(OA)和现场管理系统(AO)应用,实现了审计公文100%在网上流转,审计项目100%运用A0系统实施,审计审理100%在网上进行, “项目全覆盖、责任全落实、服务全过程”的网上审理机制在全省推广。审计信息化建设促进了审计工作效率大提升,审计覆盖面大幅提高,财政预算审计从以前不到20个部门迅速扩大到40个部门140多个单位,扩面120%。(杨义兵 徐俊)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