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积极探索审计服务国企改革发展新机制
【发布时间:2015年11月23日】
【来源:湖北省武汉市审计局】
字号:【大】 【中】 【小】

今年以来,湖北省武汉市审计局按照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的要求,针对该市经济转型实际和国企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调整国企审计思路,创新国企审计机制,着力服务促进国企改革发展、做大做强,取得了良好成效。今年,国企审计查出违纪违规金额16.49亿元,促成市、区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出台、完善制度办法13项,移送案件线索4起,处理相关责任人员6人。

——围绕国企总体改革,实现国企滚动审计全覆盖。一是推进国企审计对象全覆盖,做到五年有规划,三年有滚动计划,每年有轮审安排。摸清全市国企分布状况、国资总规模,按照是否纳入市国资委监管两条线,逐步对分布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商贸物流、文化旅游、都市农业等行业领域的864家国企,分类建立信息数据库,分批安排滚动轮审。对以投融资功能为主的平台型国企,每年必审;对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控股集团,三年轮审一遍;对属于法定审计对象的其他企业,五年轮审一遍。二是改进国企审计组织方式,提高审计覆盖效率。推行“合并审”与“联合审”,“就地审”与“送达审”等多种形式的融合审计,做到一审多项、一审多用、一审多果。2015年,该局结合经责审计、财务收支审计统一组织10户国企专项绩效审计调查,避免了重复进点、重复取证、重复征求意见,节省了审计资源,提高了审计效率。三是创新国企审计手段方法,提高审计覆盖面。大力推进以计算机为工具、网络为通道、数据中心为平台、业务流程为基础的数字化审计,成立国企审计大数据分析攻关小组,通过对不同部门单位企业、同行业不同国企的大数据比对分析,发现趋势变化差异,从更大范围发现问题、锁定审计疑点,提高了审计覆盖效能。

——突出国企改革重点,推动跨部门联合大监管。针对国资配置效率不高、国企资产运营效率偏低、混合所有制发展不够、示范带动效应不足,以及国企之间资源重复布局、业务交叉重叠等情况,该局着眼宏观全局,建议推动形成由市发改、财政、国资、审计、法制办等部门参加的市国有资产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审议研究全市国资国企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着力促进国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国企法人治理结构,转换经营机制,提高国资安全和效益。今年,该局多次参与市政府对国有企业产权管理、国有土地合资合作、股份制企业转型发展等问题的研究,向市政府建言,从体制、机制、制度和政策层面进行审计分析,提出完善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实现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市场化选人用人等机制;加强国有企业分类改革,出台分类管理的政策措施等12条建议,受到市领导、相关部门单位和国企的肯定。

——聚焦国企改革难点,实行专家集体会审。为破解国企发展方式粗放、国有资本效益低下、国企抗风险能力不强等老大难问题,武汉市持续推进国企改革,分行业组建或改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推动国企经营模式多样化,一些国企呈现出投资融资、项目建设等多元经营特点,一些问题涉及到非银行金融业务、土地招拍挂业务等多个领域,涉及的管理部门多、政策性强,问题定性难以界定。面对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该局邀请市人行、商务局、土地规划局等相关专业人员参与会审,一方面针对具体疑难问题,弄清管理程序、政策法规及问题风险点等,深刻揭示问题的本质,提高审计查处的深度,一方面针对国企个性情况,从组织架构、内部控制等到日常经营管理进行梳理问诊,为国企完善制度、规范管理、控制风险提供指导和帮助。2015年,该局组织市土地规划局专业人员及相关法律专家,就某一国企土地出让进行了3轮研讨会审,终于认定该宗土地招标存在违规行为,引发市政府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中止了原拟用价值近10亿元土地置换该地的行为,避免了重大经济损失。为搞清报废车辆处置收入归属权问题、向外出借公司资金问题,该局邀请市商务局、人行等专业人员进行慎重论证,分清了是资产委托处置行为还是资产回收行为,厘清了是民间借贷行为还是企业间违规借贷行为,最终为国企挽回资金损失400多万元。

——规范国企改革行为,推进审计整改长效化。一是跟踪服务国企审计整改。参与国企整改过程,以政策宣传、问题答疑等形式,面对面与国企干部职工沟通交流,让国企法人及管理人员明确整改责任、要求;开展专题培训,为国企内审人员、财务人员及其他内部控制人员进行业务辅导,对国企审计整改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给予指导。二是实行审计整改销号制。将审计中查出的问题进行挂牌督办,设置整改时间节点和整改工作标准,督促整改项目、责任、措施、时限、效果五落实。三是促进国企健全完善长效机制。借审计整改契机,促进国企建立“审计—整改—验收—提升”循环管理体系;举一反三,督促国企针对审计查出问题,认真分析原因,从源头上堵塞漏洞,完善制度机制。今年,该局督促国企整改落实10类42个问题,调增资产2亿元,促成国企健全完善制度办法35项,较好地发挥了审计监督的建设性作用。(何志武 张年德)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