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在基层 情系民生——审计署青年干部“百村调研”活动情况报告
【发布时间:2011年09月06日】
【来源:审计署机关党委】
字号:【大】 【中】 【小】
    按:2011年5月4日至6月19日,中央国家机关团工委以“根在基层、情系民生”为主题,以宣讲党的“三农”政策、了解农民和基层干部的愿望及诉求、挖掘农村典型案例和故事为主线,组织中央国家机关70多个部门、共500余名青年干部,分三批赴18个省、38个县、100多个村,开展调研实践活动。经署领导批准,我署派出李霞、关金宝、于昆3名青年干部,分赴江苏省张家港市锦丰镇联兴村、河北省崇礼县狮子沟乡3号村、山西省大宁县曲峨镇曲风村,各开展了为期1周的调研活动。调研中,他们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带着对农村、农业和农民的朴素感情,认真调研、亲身实践,较好完成了中央国家机关团工委布置的各项任务。在建党90周年之际,3位同志在机关党委组织的青年干部座谈会上汇报了各自的调研成果和心得体会,引起与会青年同志的强烈反响。
    现将3位同志的调研报告摘登如下,与大家分享。
     


“百村调研”活动总结

族宗教审计局 李霞

    
    2011年5月22日,跟随中央国家机关“百村调研”实践活动第八团第53组,我来到张家港市锦丰镇联兴村开展调研。5天的调研日程很紧凑,主要包括对农民进行入户访谈了解国家惠农强农等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与村干部、大学生村官座谈了解基层党组织工作情况,到小学校与孩子们进行成长对话等。经过充分的行前准备和调研组六名同志的通力配合,我们形成了小组调研报告、典型事例、幸福访谈等多项文字成果,并在中央国家机关团工委“最爱共青团”博客上发表博文8篇。
    联兴村位于江苏扬子江冶金工业园区内,面积9.7平方公里,有农户2063户、4762人;常住人口1.3万,外来人口超过1.8万;2010年村级可用财力98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1.7万元以上。著名民营钢铁企业沙钢集团位于该工业园区,村里90%以上的土地被园区征用,剩余的耕地不足百亩,且也在办理征用手续。由于村里已经没有一分耕地,村民们除了在冶金工业园内的企业上班,就是自己创业或出租房屋收取租金,早已不再务农。
    现将调研中的收获和发现的问题汇报如下:
    一、主要收获
    (一)认识到了工作方法的重要性。
    在与中国最基层的干部们的接触过程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工作方法的重要性。这里的干部们每天工作的对象是文化程度相对较低的农民,工作内容更是有很多需要说服、动员的内容,这种情况下,干部们的政策水平、文化程度等因素都不如工作方法来的重要。乡亲们说,联兴村的村干部好就好在他们能认真听取村民的要求,有些事情办不到也会耐心解释,不拿权威压人。调研组在联兴村期间,适逢该村拆迁一条街道,村干部每天从早到晚不停歇地接待前来反映情况、提出要求的村民群众,调研团员们在村委会“一站式接待大厅”见到村干部们耐心地解答政策,态度和蔼又坚持原则,他们的工作作风让调研团员们很受教育。良好的工作方法可以极大地避免矛盾的发生,或者可以在矛盾尚未造成恶劣影响之前予以解决,避免激化矛盾、引起更大事端。
    (二)认识到了第一手材料的重要性。
    调研团员们大多参加过调研,但几乎都是第一次来到县以下行政单位,直接面对最基层的组织和群众,在“田间地头”收集“原汁原味”的第一手情况,而不是听取经过整理、提炼的汇报材料。本次调研中很多问题的发现,是来自于村民们谈话中的只言片语,再由调研团员们深入挖掘而成。例如调研团员向村委会了解妇女创业的情况时,村委会向我们展示了专门的妇女创业宣传栏,上面介绍的女企业家成就都很突出。在入户访谈时,我们专门询问了家庭妇女创业有什么困难,那些成功的女企业家对她们有什么启发时,村民们说,那几名成功的女企业家都不是自己白手起家,都有一定的社会关系给予帮助,真正的农村妇女想创业,难度依然不小。经过调研,团员们认识到了第一手材料的重要性,并将在今后的工作中注意收集,避免工作中掌握的事实不翔实、不准确。
    二、引发思考的问题
    (一)农村工业化过程中的环境问题是否得到了应有关注?
    毗邻钢铁企业等集中的冶金工业园区,联兴村的空气质量较差,调研团员在农户家访谈时,短短几分钟时间,记录本上就会落下一层沙尘,比之北京的“沙尘暴”有过之而无不及。被采访的乡亲们也众口一声地说,村里的环境不好。但当调研团员们问到,既然环境不好,希不希望钢铁企业搬离锦丰镇时,乡亲们又不约而同地说,企业还是留在村里好,毕竟企业征地、招工,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当问及是从什么时候感觉到日子好过了、生活幸福了时,村民也一致说,是自从耕地被征、他们“从繁重的农业劳动中解放出来”之后。可见村民们普遍认为,与经济发展付出的环境代价相比,提高收入更为重要和迫切。且不论上级政府对环保的重视程度,在联兴村,村民们对自身居住环境的保护意识也是远远不够的,失去了“自下而上”对环保的关注,改善当地环境的进程将会大大减缓。
    (二)新农合能满足农民的需求吗?
    农户访谈中遇到不少老年人,他们对目前的生活很满意,当问到他们将来有什么担心的事情是,他们全部都只提出了一条——万一生了大病没有钱治。据了解,村里的低保户、特困户主要是由于因病致贫。虽然村里的新农合参保率已达100%,但患重大疾病依然会给农民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仅凭新农合单一的保障无法解决这一问题,应当适当考虑引入为农民“度身定制”的商业保险作为新农合的补充,避免农民因大病重病返贫致贫,这在我国其他地区的农村已经有了一些尝试。
    (三)中央的各项政策如何能更好地贯彻执行?
    在同村干部、大学生村官们座谈时,他们提到自己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几乎都会提起“农保转城保”的事例。由于国家一再降低农民参加城保要缴纳的费用,村民就期待今后有可能进一步降低费用,于是并不积极参保,导致这一政策推行起来很慢。国家政策不够稳定,使得一项惠农政策推行起来反而进度迟缓,这些政策本身是好的,它们无法执行最终损害的还是农民利益,因此村干部们希望国家制定政策一定要注重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操作性。
    (四)什么是对农民进行宣传教育的最好形式?
    村里有个图书室,窗明几净,配有联网的电脑,里面经营、保健、法律、园艺等各方面的书籍都有,但村民们说他们基本不去那里看书。村民们认为坐在屋子里,不能喧哗、不能跟旁边的人边看边聊不是最适合农民的阅读方式。乡亲们说,他们最欢迎的是街头巷尾摆的小桌子、支起的宣传板,有什么政策、知识一看便知,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就问站在旁边的讲解员,又方便又清楚。可见大到国家的政策方针,小到法律、卫生常识,想要在农村收到良好的宣传效果,就要使用适合农村的宣传方式。
    这次调研是一次难得的机会,不仅使我有机会接触到了以前不太熟悉的农村和农民,更让我看到了许多在基层兢兢业业工作的党员干部,激励我今后以更大的热情努力学习、认真工作。
     


“百村调研”情况汇报
  中国审计报社  关金宝

    
    2011年6月初,在崇礼县和狮子沟乡以及3号村各级领导和同志的协助下,特别是入住农户的热情接待、帮助和支持,使我所在的十一团一组以及我个人组圆满完成了此次调研的各项任务。
    现将本次调研的情况向大家做具体汇报。
    一、3号村基本情况
    我所在调研团的调研地点是国家级贫困县,有中国雪都之称的崇礼县,该县位于河北北部,距北京230余公里。我团共3组。我属于第1组,调研地点是崇礼县狮子沟乡3号村。
    3号村是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对口帮扶点之一,位于狮子沟乡腹地,属于高海拔地区,平均海拔超过1000米,气候寒冷,年平均气温在0℃-2℃之间,交通便利,省道穿村而过,辖上3号、下3号两个自然村,共有255户,755人,现有耕地2149亩,其中水浇地750亩。农民人均纯收入4500元,以蔬菜种植为主导产业。
    二、工作开展情况
    调研期间,调研组成员和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访贫问苦拉家常。”先后参观考察了村蔬菜恒温冷库、山鸡养殖场、正在建设的狍子养殖基地、街头超市、农户储菜地窖;与乡村小学的孩子们、老师们谈学习、话成长、同娱乐;进村入户与当地老乡促膝长谈、田间地头随机访谈、街头巷尾唠嗑,与村干部和致富带头人座谈、奶牛养殖户交谈;与当地农户在蔬菜大棚架杆,在田间劳作、扶犁耕地、翻土播种,同做莜面窝窝,共做家务劳动;在每天晚上召开的小组例会上,总结研讨交流,整理资料,并计划第二天的工作,最后还共同起草我们的调研报告、汇报材料;走访慰问低保户、贫困户、五保户,向村图书室捐赠图书等一系列活动。
    此外,还认真倾听了当地干部群众的心声和愿望诉求,深入了解了当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具体挖掘了乡村发展的典型问题和做法经验,切身体验了稼穑耕耘的艰辛,更加感受到宣传党的三农政策、心忧百姓苍生、做好本职工作所肩负的责任。
    三、具体调研情况及思考
    (一)取得的主要成绩。
    1.农业产业经济发展。
    种植业以白菜、芸豆、莜麦、蚕豆、土豆为主体,蔬菜种植面积1400亩,2007年成立了蔬菜协会,2009年成立了蔬菜专业合作社,现在有55户种菜大户加入合作社,积极推广节水灌溉,发展蔬菜规模种植,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养殖业以柴鸡养殖为主,积极发展以森海山庄为龙头的柴鸡养殖业,2010年养殖柴鸡4000只,今年计划扩大规模达到柴鸡10000只,七彩山鸡2000只立足崇礼旅游产业链条带动,准备投资30万元建设狍子养殖场,探索发展舍育肥羊养殖,少数农户发展奶牛养殖,养殖马、驴、骡子作为农耕生产工具。
    近年来,在崇礼“旅游立县”思路的指引下,整个旅游产业链条持续健康发展,对于该村的种养殖产业带动力持续增强,进一步推动了该村经济的科学发展。
    2.农民收入持续增加。
    3号村是国家知识产权局帮扶点,主要以产业扶贫为主,带动村民脱贫致富,并确立了“以蔬菜种植经营为主导”的指导思想,直接投入51万元,在村里建起了一座恒温库,为当地蔬菜打冷销售提供了平台,出资46万元用于推动全村大棚发展,其中22万元打进配电实施节水灌溉,16万元用于全村农民建大棚无息贷款,8万元用于种植大棚奖励资金,使3号村当年新增大棚120个,2008年又投入35万元,在村里实施了350亩滴水灌溉工程,使3号村人均收入增加到3000多元一举脱贫,到2010年人均收入增加到4500元。
    全村人口755人,外出务工人员以40岁以下人口为主体,全村50.6%人口外出务工,其中70%在北京从事运输行业工作。务工收入成为农民收入持续增加的另一重要支撑力量。
    3.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赖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有赖于一个好的村两委集体班子,有赖于年富力强的致富带头人。调研发现,村两委干部在群众中享有较高的威信。3号村支部书记陈富兰今年47岁,自2000年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十年如一日,和村支部副书记岳存涛等村两委干部一道,尽心尽力,殚精竭虑,积极谋划发展思路,多方争跑外援,带领村民发展致富,实现了3号村农业经济的发展壮大,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农民收入的持续增加。用村支书陈富兰的话说,“我们3号村新农村建设的事业之树已经种下,明天它一定会长成参天大树。”
    4.农村精神文化建设。
    3号村通过定期放电影,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通过组织村秧歌队春节等重大节日演出,一方面凝聚了村民的团结互助意识,和谐了邻里关系,另一方面到邻近村演出,增加了农闲时节的农民收入;通过我们的调研团对捐赠中医药方面的系列图书丰富了村图书室,也为留守空巢的老年人提供了医疗保健的一点帮助。
    如今的3号村,道路干净、村容整洁、环境优美,村民的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改善。总体上,通过我们几天的实地调研,和老乡们“同吃同住同劳动”,深刻地感受到了3号村村风民风的淳厚朴实,社会环境的安定有序,干群关系的和谐融洽。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
    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几个关键链条来看:
    1.劳动力——白发乡村。
    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流失,村中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成为农业生产主力,这已成为人才、资金、技术等资源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的重大阻碍。目前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效果并不明显,随着农业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农业生产有退化的危险。
    2.土地——生存之本。
    土地是农业生产的核心,也是农民的生存之本。30年不变的土地承包制为农民提供了温饱的基础,现在各家农户基本吃穿不愁,但在由温饱迈向小康之路上,还有许多未解之困。土地流转使农业规模化经营成为可能,但土地如何令相关制度更加合理完善,最大限度保护各方利益,避免土地流转由“双赢”蜕变为“零和”,是当前急需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3.生产资料——昂贵的致富路。
    农业产品价格虽然近年有所提高,但生产周期长、价格波动剧烈、农业生产者抵抗风险能力差,无法弥补农机、化肥等生产资料迅速上涨带来的不利影响,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边际成本不断提高。同时,金融对农业生产的支持功能仍存在诸多缺损和空白,农户借贷大多用于治病、修房等应急情况,较少用于扩大生产。
    4.产业结构——畜与草、麦与菜之争。
    产业结构调整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长期规划与当前收益间总存在诸多冲突。3号村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是保护环境、发展旅游业的必由之路,但直接造成了养殖业萎缩;种植蔬菜收益高,但投入高、销售难、风险大,无法像莜麦一样提供低水平的稳定收益,很多农户不愿接受。平衡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两难困局,需要清醒的头脑和有力的措施。
    5.社会保障——同样的天空下。
    相比城市,农村在社会保障方面有大量欠账,医疗、教育、养老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领域和薄弱环节。当前主要问题有:村中医疗点较少,大病报销比例偏低,容易因病致贫;乡镇小学师资力量不强;养老保险覆盖面低,养老机构几乎是空白。科学发展观要求统筹城乡发展,努力缩小城乡社会保障水平差距,着力提高农村医疗、教育、养老等领域的投入量、覆盖面、便捷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未来的发展思考。
    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强农惠农各项方针政策,积极促进当地农业产业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稳步推进农村社会各项事业和新农村建设、持续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水平。
    1. 结合当地实际,推动蔬菜种植业、特色养殖业、生态旅游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 以各级政府为依托,以农业专业合作组织为载体,千方百计打通农产品流通渠道,降低流通成本。
    3. 因地制宜,适时适度推动农业规模化经营,审慎平衡土地流转各方利益,实现农业增产增收。
    4.发挥政府组织协调优势,引导社会各方力量,不断加强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投入和机制建设,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四、几点体会
    (一)国家知识产权局轮岗式扶贫工作。
       崇礼是国家知识产权局定点扶贫的国家级贫困县。知识产权局自2007年开始每年轮派7到8人到该县扶贫,除一人挂职副县长外,其他机关,乡里乃至乡上的小学都有选派下来的挂职干部。除人员外,每年还有拨款及专项资金支持,如修建恒温冷库、大范围的膜下滴灌项目等。国家知识产权局在当地很有威望。
        (二)难以说清的大学生村官。
        提到大学生村官,崇礼县和乡里的官员私下里有些摇头。其含义并不是说大学生村官不好,而是作为大学生直接下到村,很难处理村里的实际问题,莫不如在乡里锻炼。大学生村官真正在村里的时间也很少,“过路”村官在所难免。
        (三)农村的富裕与干群关系和谐是否能 “双赢”。
    走访了许多家,发现一个现象,越是家境富裕或有外出打工经历的人越是诉求更多,对农村干部的信任度越低。而相对家境一般的农民,尤其是老人则满足感更强,越能理解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对农村干部的信任度更高。
     


我眼中的“百村调研”
审计署科研所  于昆

        
    2011年6月12日至18日,我参加了中央国家机关青年“百村调研”实践活动山西团大宁分团第二调研组,在大宁县曲峨镇曲风村进行了为期6天的基层调研活动。6天的体验很短暂,但大山里贫瘠、单调的生活以及它背后的质朴与宁静,让我感动、快乐、思考并收获。
    一、一次精心准备的调研
    “百村调研”实践活动的目的是教育和影响青年干部,促进中央国家机关青年干部深入基层和农村,进一步了解国情、社情、民情,增强群众观念、锤炼工作作风、提升工作能力。团工委为达到预期目的进行了漫长而精心的准备,作为团员我获益匪浅。
    (一)预调研
    3月26日至4月2日,中央国家机关“百村调研”专题培训班在井冈山开班,重点研讨“百村调研”想做什么和怎么做。此后,团工委书记张璐亲自调研河北隆化县偏坡营乡榆树底村。这些准备活动为我们指明方向,告诉我们如何宣传党的政策,如何了解农村现状、倾听民生诉求,以及如何加强青年干部与百姓的鱼水深情。
    (二)系列培训讲座
    从5月开始,团工委邀请一批领导、专家、学者进行“三农”和调查研究方面的系列讲座,包括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著名“三农”专家温铁军,著名作家、《中国在梁庄》作者、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青年教师梁鸿 ,国务院扶贫办党组书记、主任范小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成员、副主任韩俊等。通过他们的介绍,我进一步熟悉并了解国家主要的强农惠农政策、农村调查研究的技术方法以及农村真正应该调研是哪些问题。
    (三)全新、立体的交流沟通机制
    团工委建立了最爱共青团博客和快乐共青团微博,方便实践团员们交流信息、汇报材料,并在中青在线建立专题,向广大青年及全社会实时报道“百村调研”实践活动。这一“时髦”形式获得大家的普遍欢迎,作为最后一批出发的团员,我在出发前就已经在博客和微博上进行了充分互动,汲取大量有价值的经验,有力确保了调研质量。
    二、调研的基本情况
    (一)当地概况
    大宁是国家级贫困县,2010年全县财政收入仅仅3323万元,在山西119个县中财政收入排名倒数第一。曲峨镇地处大宁腹地,位于县城以西。南北高山对峙,东西昕水横贯,山、川、垣、沟、峁、梁俱全。全镇总面积173.6平方公里,辖17个村委,87个自然村,2168户,10557口人。有耕地面积3.6万亩,其中水浇地2138亩,土地肥沃,气候温和,光照充足,自然条件相对较好。我们具体调研的曲风村位是镇政府所在地,由于在邻近昕水,又在川上,自然条件相对更好一些。
    (二)活动概况
    一是全面熟悉基层。我们对十二户农民进行了入户访谈,并填写调查问卷。问卷由团工委设计,包含农户基本情况、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农村金融等多个方面。我们与数十名县、乡、村各级的基层干部进行了深入交流,探讨脱贫致富等方面的情况。我们还面对面采访了数十名乡村教师,听取他们的建议与诉求。
    二是认真做好调研报告。经过充分的组内讨论,并征求分团意见,我们确定乡村教育为我们组的研究方向。随后迅速制作问卷并在曲峨小学、曲峨中学、大宁县职业学校发放回收,为下一步突出调研成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是下地劳作。在曲风村,我们一直把自己当做普通的村民,也老老实实地进行了几次下地劳作。清晨不到6点,天蒙蒙亮,我们就来到村民曹大哥的甜瓜大棚,一边听他介绍“田里的故事”,一边进行掐尖劳作。
    四是慰问贫困户。冯大叔,男,51岁,和妻儿一家3口人住在垣上。居住的窑洞异常简陋,昏暗,脏乱,并伴有浓烈的异味。由于交不起学费,8岁的儿子辍学在家。冯大叔手里攥着我们带来的我们带去了300元慰问金,激动的对儿子说:“娃儿,这钱是帮你上学的!”
    五是在曲峨小学开展主题班会。班会名为“我的理想与幸福”。第一节课结合趣味游戏教授孩子们“有志者事竟成”、“卧薪尝胆”、“破釜沉舟”等成语,并鼓励孩子们为了理想而努力学习。第二节的课程是围绕“幸福”开展,通过生动的童话故事和有趣的活动引出幸福话题,引导孩子们理解什么是“幸福”。
    (三)几点认识
    一是取消配套资金的可行性。从大宁的情况看,国贫县财力非常薄弱,完全无法落实配套资金,很多项目因此大打折扣,甚至卡壳于“最后一公里”,一些国家支持经济发展的项目,是否必须县乡配套资金,值得探讨。
    二是农村“空心化”的研究应对。当地流行一句话:“农村有‘三多’——鼻涕多的孩子,头发多的妇女,胡子多的老头”。针对农村精壮劳动力的外流,大量的耕地现在或将来将面临无人耕种的状态,如何稳定农产品价格、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等需要研究,甚至农村基层党组织、干部队伍建设都面临严重挑战。
    三是农村教育的困境。我们调研的三个学校,普遍面临生源骤减的问题,如果这些学校最终被撤并,很多教师将面临着转岗的选择,为数不多的小学生也面临寄宿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教育等部门进一步统筹规划。
    三、感动与感悟
    (一)三代人的幸福感悟
    贺大爷的幸福感言。路遇贺大爷,他在给水田浇水。自己的几亩地已经包给了外乡人种柏树,而他正是在自己的田地上给别人打工。说起幸福,他觉得远在外地忙碌的子女要能多看看他就可以了,寄不寄钱都不打紧。另外医保报销的手续要能简单点就好了。
    曹大哥的幸福三句话。大哥名叫曹文产,43岁,家中5口人:老父亲、妻子、女儿、儿子,家庭经济条件处全村中上游。“致富,不但要勤劳,关键还是要会动脑筋”,曹大哥曾读过一年农林技校,对果林种植比较熟悉,而且每年都订阅《山西果林》杂志,根据上面的文章了解果林知识和市场信息,来确定要种植的果木以及联系购入幼苗。“一生两个朋友,一个是老婆,一个知己”,曹大嫂有冠心病,曹大哥一个人担当了家里所有的粗活重、重活,而他从来没有对大嫂发过脾气,还口口声声说大嫂脾气是出了名的好。“大家都幸福了,社会就和谐了” ,我们走访的每一户人家,一谈起曹大哥,都竖起大拇指,肯干,有头脑,为人实在,喜欢帮助人,是邻居们描述曹大哥使用频率最高的几个词。
    曲峨小学学生的理想与幸福。说起理想,孩子们的发言非常踊跃:“我想从事美容美发行业,因为人人都需要美”,“我长大了想当军人,保家卫国”,“我要当老师,把知识传授给下一代”,“我要当大宁的建设者,把城市建设的更美丽”••••••谈到幸福,答案更是五花八门:“被爸爸妈妈夸奖的时候最幸福”,“老师表扬的时候最幸福”,“过新年的时候最幸福”,“过生日的时候最幸福”••••••。
    (二)大山深处那个执着的女人
    一次偶然的机会,村上的同志说有个北京女知青程炜在这里从事扶贫事业很多年了,很令人尊敬。大家豁然开朗,原来就在我们身边,早已有人默默地把根留在了大宁。
    18岁的程炜“上山下乡”到山西省汾西县城关公社马沟大队插队。1972年,由于表现突出,她被推荐上清华大学化学系高分子专业,后担任北京幸福村中学高中化学教师。但是,她的一颗心始终牵挂着山里人,每每县里有人来京,她总要打听村里的情况,询问老乡们的生活是否得到改善。1996年,她走访了曾经插队的村庄,村里一贫如洗的现状让她内心久久难以平静。1997年3月18日,47岁的程炜,带着家中20万元积蓄,告别了亲人,离开了北京,重返山西。
    14年,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段不短的生命历程,但金圪塔村因为程炜的到来彻底改变了。第一件事是办学。她把一个废弃的林业管理站几间还像样的窑洞修好,作为学校新的校舍,她取名为“幸福小学”;第二件事是修路,1998年,他们修通了从榆村到金圪塔村的7公里土路;后来,又陆续建起了30间窑洞式宾馆;帮助全村18个自然村全部通了电。
    今天在程炜承包的山头上,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经济林有核桃、枣树、梨树、葡萄、樱桃、杏树、李子树等。明年,还有个三千万的养猪项目即将投入生产,在她的带动下,周边村民的养羊等产业也迅速发展,另外,寄托着一代老知青心结的“知青博物馆”也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建中。
    拜访完程炜,感触非常大。我们的特聘导师,大宁县委刘奎生书记在第一节课告诉我们,知识青年是最艰苦的一代,但也是最成熟、最有收获的一代。我们来做百村调研,目的就是“根在基层,情系民生”,为老百姓踏踏实实做点实事。我们能从程炜的身上感受到她对乡亲们深厚的感情,也能从她坚毅的眼神中学到那种执着,甚至可以从她偶尔心疼的表情中体会出她对女儿的一丝亏欠。我们是两代人,但对大宁人民的情谊将我们紧紧联系到一起。这个真实的女人,这个执着而从未停止脚步的女人,深深地打动了我们。
    四、调研与思考
    (一)农村教育和教师
    本次调研中,农村教育是我们组确定的调研方向。短短几天里,我们走访了曲峨小学、曲峨中学、大宁县职业学校。1、我们和四十名左右的乡村教师进行了一对一交流。深入了解大宁这个国家级贫困县的教育现状和困难。2、我们设计了59个选择题的教师问卷,涉及基本情况、身心健康、培训和职业认同感等方面,发放60份,回收56份,对大宁教师队伍的现状做了详细了解。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以下现存的问题:教育方面(一)生源下降是最大的问题;(二)德育的缺失;(三)素质教育的缺失。教师方面(一)年龄两极化,断层严重;(二)普遍男性压力很大,女性职业认同感较高;(三)培训普遍很少,自我培训为主;(四)男性老师普遍缺乏体检,职业病相对城市较好;(五)特岗教师的问题;(六)很少关注教师心理压力问题;(七)国家硬件投入大,但对基层的关心、交流很少;(八)年轻教师的晋升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我们组正在认真研究解决问题的思路,汇总调研报告。
    (二)防渗渠的最后几公里
    在去往田间的路边,一直伴随着潺潺流水,沿着各个方向淌向田间地头,直与地里的庄稼、树苗相映成趣。村民任大叔介绍说,这是3年前(也就是2008年),在国家拨款支持下,村里组织修建的防渗渠,现在已经覆盖了川里(山垣之间的平地)绝大部分田地,现在农田灌溉已经不是问题。
    然而引水入田的防渗渠也有一些烂尾工程,给村民带来“只差一步之遥”的不便。在走访北风村时,李大叔站在自家田地前的防渗渠前不停的摇头,反复念叨着“只差一步,就一步之遥,可惜呀,可惜”。原来,2008年村里组织修建的防渗渠的时,眼看就要修道李大叔田地前时,据说因为资金不足,突然停工。这一停就是3年,快要到头的防渗渠始终“差一步”。据我们目测,大约就是几百米左右的距离,白花花的水就是到不了李大叔的田里,心里不是滋味,“这一步之遥”并不需要多少钱,也不至于拖3年,到底差在哪里?
    短短的几天调研,很快就结束了。回到北京,坐在窗明几净的办公室里,回忆起调研期间让人感动的点点滴滴,发现我很难平静下来。个人的力量是微薄的,我的所见所闻也只是中国贫困农村的冰山一角,但至少我现在很清楚,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更努力地工作、思考,为我们伟大祖国更加繁荣富强尽一份心、出一份力。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