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署武汉办五举措加强审计理论研究工作
【发布时间:2010年11月24日】
【来源:审计署武汉办】
字号:【大】 【中】 【小】

    近日,审计署驻武汉特派办专门下发通知,加强审计理论研究工作,促进该办的审计理论研究工作走向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通知提出,审计理论研究工作是审计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学习型组织建设的必然要求,是培养审计业务骨干人才和审计专业领军人才的迫切需要。通知要求全办职工充分认识加强审计理论研究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分析查找了全办目前审计理论研究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同时制定了5项加强审计理论研究工作的具体措施。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要求全办职工正确认识当前该办加强审计理论研究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充分认识审计理论研究对于提高干部素质和改进审计工作的重要意义,要求处以上干部不仅要发动群众积极参与,还要带头研究,起到示范作用。要求办审计理论研究充分发挥发动、组织、协调和服务的作用,加强对全办审计理论研究工作的指导和管理,一是要组织好中国审计学会和审计署科研所面向特派办开展的论文研讨活动,并在质量上把关,争取全办提交的论文能获得名次;二是从2011年起,每年制定审计理论研究指导性意见,下达审计理论研究计划,根据每年审计项目的特点和审计工作需要研究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出每年的研究课题清单,交由各单位灵活安排、自主定题;三是要坚持推行“走出去”政策,加强各方面联系,积极推荐论文公开发表或参加高层次的论文研讨活动,多层次、全方位利用该办职工的科研成果,拓宽投稿渠道,提高成果利用率。
    整合力量,打造精品。通知指出,中国审计学会在其2010年至2014年的审计理论研究规划中提出了3个方面、共25项研究任务,既涉及审计事业发展的基础理论问题,也包括审计业务和技术方法的创新应用问题,中国审计学会将围绕这25项研究任务每年公开招标一些科研课题。要求办审计理论研究会加强与学会、科研所的联系,及时向各处室通报学会和科研所当年重点科研课题的方向,各处室应结合自己的特点和优势,组织和整合力量,每年争取申报成功一至两个课题。为提高理论研究成果的学术价值,一方面可以对办内资源进行整合,集中优势兵力,挑选理论研究功底好、审计实践经验丰富、对理论研究兴趣浓厚的同志成立课题研究组,另一方面可以邀请学术研究机构、科研机构的专职研究人员或从事相关教学的高校老师参与课题研究,在行业知识、实践经验、理论素养等方面形成优势互补,打造审计理论研究精品。
    点面结合,全面推进。要求始终贯彻“理论研究是群众性活动,广泛开展是关键”的思路,在成立重点课题组打好关键战役的同时,还应坚持在全办范围内推进理论研讨工作,广泛开展论文研讨活动,充分调动全办职工参与审计理论研究工作的积极性,体现这项工作的群众性和广泛性。要求全办职工积极参加署、办组织的论文研讨活动,根据办审计理论研究会提出的研究课题清单,根据参加项目的特点选定当年研究的课题,带着课题来开展审计,待项目结束后将实务操作提升到理论高度,形成理论研究成果。自2011年起,该办审计理论研究会将定期组织全办青年论坛,35周岁以下(含)青年审计干部每年至少提交1篇审计理论研究成果。
    加强合作,开展研讨。根据该办以往开展理论研讨会的经验,和其他部门开展科研协作、联合攻关的方式有利于审计人员拓宽视野、启发思路,提高理论研究成果的广度和深度,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通知指出,要继续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理论研究工作思路,以论文研讨会、合作课题等方式,加强和地方有关部门的合作。各处室要根据当年审计项目的特点,一年选定一至两个行业,系统、全面地选定研究的课题和方向,与合作单位一起深入研究行业管理和审计的方式方法,共同促进财务管理与审计监督工作目标的实现。
    实践运用,推动创新。要求各处室高度重视审计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自觉地把科学审计理念融入到审计实务中去,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指导我们的审计实践工作,并注意收集、整理、归纳和总结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及其他审计科研成果在实践中运用的情况,解放思想,勇于创新,用发展的眼光和创新的精神,去总结实践经验,遇到新情况和新问题,要勤于思考、善于提炼,归纳出新经验,做出新的理论概括,不断探求审计工作发展的客观规律,以推动审计理论的创新。(李卫锋)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