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署郑州办计算机审计创新工作见成效
【发布时间:2012年02月21日】
【来源:审计署郑州办】
字号:【大】 【中】 【小】
    
    近年来,审计署驻郑州特派办将计算机审计创新作为提升审计质量、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重要举措,高度重视计算机审计创新工作,在审计管理方式、数据采集分析、信息系统审计等方面大胆尝试,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是强力推进应用审计项目执行管理平台,推动审计管理方式上层次。在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经济责任审计、财政大格局审计等多个审计项目中,积极推广应用“审计项目执行管理平台”,启动信息化条件下大型审计项目管理方式。通过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审计项目执行管理,在组织者与实施者之间建立起有效的协调沟通机制,对审计项目进行统一组织和管理,实现在同一项目、同一时间、不同区域、不同审计人员之间的资源共享、业务协同,组织管理整体联动,为有效获取和快速传递信息提供了便利,各审计项目的管理水平和执行效率在信息化手段的推动下进一步得到提高。
    
    二是分业务领域进行审计方法创新研究与实践,推动数据分析质量上水平。在企业审计中,围绕企业销售、采购、存货、生产、货币资金、工薪人事、投资、筹资及固定资产9种业务循环,运用多种计算机技术采集跨系统数据,开展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的多维数据分析;在投资审计中,注重开展计算机造价审计攻关,形成了“量价合理性审计方法”“在建工程投资预测合理性审计方法”等多种审计方法;在农业审计中,建成了包含农业审计基本情况、历年审计项目情况、被审计单位动态跟踪和其他相关情况4大模块的农业审计数据库等。
    
    三是从数据流向控制分析、应用绩效评价入手,推动信息系统审计上台阶。在关注信息系统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等传统思路的基础上,从数据流向控制分析入手,发现某金融单位信息系统中同一借款人在该单位的不同营业机构办理贷款的信息未能实现共享、对某一业务贷款资金流向缺少主动监控功能等方面的缺陷和风险;从应用绩效评价入手,对照某一企业信息系统建设项目的总体目标,分析系统建设的实际完成情况,对该系统的应用效果实绩进行确认和评价,发现该系统在管控能力方面尚不完善、账户变更流程和账户权限标准未得到有效执行等问题。(陈四良 郭强)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