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署济南办积极探索建立大型联合审计项目审计新模式
近年来,审计署驻济南特派办为适应多处室、多部门联合进行审计的方式,立足于建立工作规范,着力于提高审计质量,积极建立“统一领导、听从指挥,勇于担当、顽强拼搏,开拓创新、争创佳绩,高效运作、规范管理”的联合审计项目工作机制,取得了较好成效,实现了审计成果和党风廉政建设的“双促进”、“双丰收”。
一是加强审计现场管理和项目审理,确保依法审计无“死角”。该办依据《国家审计准则》、《审计署审计项目审理工作试行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实际,对审计现场管理和项目审理审核工作实行审计项目质量分工负责制。在每一阶段工作结束后,审计组成员按照审计方案分工,认真负责地完成各自承担的审计任务,收集和整理审计证据,并如实做好审计记录。各审计组组长对本组审计项目质量负责,完成对本组审计记录和审计证据的一级审核,经本组组长审核后提交法规处人员再次对审计资料进行审理。法规处专业审理人员及时跟进,在审计现场开展审计实施方案编制的合规性、实施方案的适当性、可行性、完整性和审计报告的编制规范程序和要求等,实行全过程审理。
二是实行重大事项报告和审计业务会议制度,建立信息沟通渠道。一是各审计组在审计过程中发现重要问题、重要情况、或受到严重阻挠等影响审计工作开展的重要事项时,及时向协调领导小组报告,以便采取措施,及时解决。二是各审计组应根据工作进展情况,适时就审计任务分工调整,做出决策。三是审计期间阶段性工作、重大审计事项研究、汇总审计情况、研究起草审计报告等进行质量把关。
三是确立审计信息动态传递程序,确保工作畅通无阻。信息传递由审计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上呈下达,传递信息动态。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设置专人接收各类动态信息,在第一时间内提出办理意见和要求,加载至项目管理软件组织各审计组落实。
四是规范计算机审计实施过程,实现“技术成果共享” 。一是精心组织,分工负责,做好计算机审前准备工作。二是搭建数据接收和处理环境,配备服务器、存储设备等软硬件、局域网环境,设立数据集中处理场所。三是积极组织审前培训,明确审计任务。三、突出重点,积极创新,做好计算机审计实施工作。四是深入分析,提炼成果,提高计算机技术应用水平。各审计组要紧紧围绕计算机审计目标要求,结合审计实际工作,进一步提高使用AO开展审计的水平, 及时总结经验,不断提炼审计成果。项目审计结束后,统一进行评比考核。
五是加强突发事件应对管理,制定应急预案,做到“未雨绸缪”。为有效预防审计中可能遇到的突发事件,维护审计组工作秩序和社会稳定,该办坚持以预防为主的原则,建立健全集中领导、统一指挥、责任明确、信息畅通、反应快捷、运转高效的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提前制定应对措施,确保一旦发生状况时能够快速反应、妥善有效地予以处理。成立预案组织机构,明确职责。各审计组和审计人员要熟知本预案的各项规定、要求和各自职责,平时要进行相关技能的训练和演练。所有参与应对的人员能在发生突发事件的第一时间到位履行职责。
六是制定综合考核评价办法,建立激励机制,力求“尽职尽责”。为充分调动各相关审计组和审计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激励审计组精心组织,科学管理,创先争优,客观评价各审计组在社会保障资金审计工作中的业绩,制定综合考核评价办法。考核原则坚持责权利相统一、公开透明,立足于充分调动牵头处室和参与处室的“两个”积极性,充分调动各处室和每一名审计人员的积极性,营造全办公平竞争、争当第一、不甘落后的良好氛围。( 张学平)
一是加强审计现场管理和项目审理,确保依法审计无“死角”。该办依据《国家审计准则》、《审计署审计项目审理工作试行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实际,对审计现场管理和项目审理审核工作实行审计项目质量分工负责制。在每一阶段工作结束后,审计组成员按照审计方案分工,认真负责地完成各自承担的审计任务,收集和整理审计证据,并如实做好审计记录。各审计组组长对本组审计项目质量负责,完成对本组审计记录和审计证据的一级审核,经本组组长审核后提交法规处人员再次对审计资料进行审理。法规处专业审理人员及时跟进,在审计现场开展审计实施方案编制的合规性、实施方案的适当性、可行性、完整性和审计报告的编制规范程序和要求等,实行全过程审理。
二是实行重大事项报告和审计业务会议制度,建立信息沟通渠道。一是各审计组在审计过程中发现重要问题、重要情况、或受到严重阻挠等影响审计工作开展的重要事项时,及时向协调领导小组报告,以便采取措施,及时解决。二是各审计组应根据工作进展情况,适时就审计任务分工调整,做出决策。三是审计期间阶段性工作、重大审计事项研究、汇总审计情况、研究起草审计报告等进行质量把关。
三是确立审计信息动态传递程序,确保工作畅通无阻。信息传递由审计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上呈下达,传递信息动态。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设置专人接收各类动态信息,在第一时间内提出办理意见和要求,加载至项目管理软件组织各审计组落实。
四是规范计算机审计实施过程,实现“技术成果共享” 。一是精心组织,分工负责,做好计算机审前准备工作。二是搭建数据接收和处理环境,配备服务器、存储设备等软硬件、局域网环境,设立数据集中处理场所。三是积极组织审前培训,明确审计任务。三、突出重点,积极创新,做好计算机审计实施工作。四是深入分析,提炼成果,提高计算机技术应用水平。各审计组要紧紧围绕计算机审计目标要求,结合审计实际工作,进一步提高使用AO开展审计的水平, 及时总结经验,不断提炼审计成果。项目审计结束后,统一进行评比考核。
五是加强突发事件应对管理,制定应急预案,做到“未雨绸缪”。为有效预防审计中可能遇到的突发事件,维护审计组工作秩序和社会稳定,该办坚持以预防为主的原则,建立健全集中领导、统一指挥、责任明确、信息畅通、反应快捷、运转高效的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提前制定应对措施,确保一旦发生状况时能够快速反应、妥善有效地予以处理。成立预案组织机构,明确职责。各审计组和审计人员要熟知本预案的各项规定、要求和各自职责,平时要进行相关技能的训练和演练。所有参与应对的人员能在发生突发事件的第一时间到位履行职责。
六是制定综合考核评价办法,建立激励机制,力求“尽职尽责”。为充分调动各相关审计组和审计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激励审计组精心组织,科学管理,创先争优,客观评价各审计组在社会保障资金审计工作中的业绩,制定综合考核评价办法。考核原则坚持责权利相统一、公开透明,立足于充分调动牵头处室和参与处室的“两个”积极性,充分调动各处室和每一名审计人员的积极性,营造全办公平竞争、争当第一、不甘落后的良好氛围。( 张学平)
【关闭】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