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署哈尔滨办积极探索绩效管理考核机制 有效促进审计工作水平提升
【发布时间:2012年10月09日】
【来源:审计署哈尔滨办】
字号:【大】 【中】 【小】
    
    2010年以来,审计署驻哈尔滨特派员办事处紧紧围绕署领导有关指示精神,努力创新审计管理模式,积极探索建立绩效管理考核机制,以总体工作目标为统领,以绩效管理考核为标尺,激发全体干部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有效提升了审计工作的绩效水平。
    
    一、转变管理理念,探索建立绩效管理考核制度。为加快发展步伐,该办从发展目标、队伍建设、管理机制和后勤保障等多方面认真总结自身优势和短板,积极转变观念,革新管理考核机制,努力推动全面发展。为统一发展目标,创造制度公平,该办从2010年开始探索实施绩效管理考核。办领导专门在内部网站发表文章,说明为什么要尝试绩效管理考核,帮助全办干部转变观念。去年,该办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绩效管理考核办法,确立了绩效管理考核机制。
    
    二、创新考核机制,确保绩效管理考核制度公平。一是合理确定全办总体目标。按照“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综合比较、有效激励”原则,2010年以来,先后确定“起步年”、“推进年”、“爬坡年”等年度工作基调。每年年初根据“五年发展规划”和当年项目计划制定年度工作要点,作为确定处室绩效管理考核指标的主要依据。二是科学确定绩效考核内容。根据各处室项目情况和人员条件,将年度工作要点分解到各处室形成处室绩效管理考核指标。考核指标涵盖审计业务、队伍建设、信息化建设、机关管理等方面内容。有计划地突出对专题报告、工作创新、审计信息等重要事项考核,将其按重要性水平依次排列,使各处室明确知晓全年工作重点。三是根据目标管理原则(“SMART”原则)设定具体考核指标。在设定具体指标时,明确提出指标要求、指标标准和完成时限,并通过征求意见和调整反馈的双向沟通确定最终指标。确保指标设定符合准确界定(Special)、可测量评价(Measurable)、双方认可(Agreed)、可达到但有挑战性(Realistic)、明确规定最后期限(Timed)原则,使各处室和审计人员清楚知道自己“干什么”、“怎么干”、“什么标准”、“何时完成”以及“承担什么责任”。
    
    三、强化过程控制,实现绩效管理考核规范化运行。一是狠抓责任落实。确定考核指标后,制定年度绩效管理考核绩效表作为“任务订单”,并印发说明文件,对全面完成年度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和落实意见,引导全体审计人员“立足本职创先进、高效优质抓落实”。二是加强日常督导。为确保绩效指标有序推进,建立定期督导机制,对任务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和辅导。同时,对绩效管理考核指标实施动态管理,根据审计项目特点和变化情况及时对绩效目标进行调整。三是开展季度通报。每季度通报各处室绩效管理考核指标完成情况,表扬先进、鞭策后进,把年终一次性考核转变成动态实时考核,使各处室工作思路更加清晰。
    
    四、注重结果运用,确保绩效管理考核形成长效机制。一是与评先选优挂钩。绩效管理考核等次评定为优秀的处室,其负责人个人考核等次直接评定为优秀,处室可推荐3人作为本处室优秀等次公务员的候选人。良好和一般处室可推荐人数递减。二是与学习培训挂钩。在绩效管理考核中获得优秀的干部,在当年及以后的学习培训方面优先考虑安排。去年,该办参加审计署组织的各类培训的优秀等次干部人数较2010年增加了64%。三是与改进工作挂钩。绩效管理考核有效体现该办发展目标和重点,避免盲目应对考核等不良现象发生,便于各处室及时改进工作不足。
    
    该办通过实行绩效管理考核,营造了“思路明晰、公平竞争、激情干事、创新谋事”的良好环境,有效推进了各年度工作重点。(张亮)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