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培养模式 建立长效机制——审计署沈阳办“四手”人才培养取得显著成效
【发布时间:2012年10月11日】
【来源:审计署沈阳办】
字号:【大】 【中】 【小】
    2010年10月以来,审计署驻沈阳特派员办事处认真贯彻落实中共审计署党组关于开展立足本职建功立业、争当“四手”奋发有为活动的实施意见,把打造优秀“四手”人才作为创先争优活动的有力抓手,形成了独具特色且富有成效的“四手”人才培养模式,为促进干部队伍建设和提升审计成果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审计署召开的创先争优“四手”审计干部表彰大会上,该办有4名同志获评“四手”审计干部。同日,该办也对本办评选的2011年度“四手”人才进行了表彰,并系统总结了“四手”人才培养取得的成功经验。

    一、明确培养目标,围绕目标定措施

    该办把争当“四手”人才作为创先争优活动的推进器、培养优秀人才的孵化器,结合干部队伍建设实际,首先确定了2011至2013年的培养目标,即利用3年时间,使全办一半以上的审计干部达到“四手”人才标准,并明确了个人3年要达到的具体目标。围绕上述目标,该办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一是通过案例教学培训、传帮带结对子互学、在审计过程中实战锻炼等方式,达到“真学”。二是通过“四手”人才能力测试、开展审计论文征集和业绩考评等方式,达到“真比”。三是通过实行“梯队式培养”、执行“四会制度”、推行审计项目“双主审”制度等,达到“真干”。四是通过开展“巩固创先争优成果,争当‘四手’人才”主题年活动,达到“真做”。

    二、搭建活动平台,依靠平台拓能力

    一是搭建学习实践平台,培养查核问题的能力。搭建专业理论学习平台,对非会计、审计或经济类专业的干部进行相关知识培训,定期对全办干部进行知识和技能更新培训,鼓励参加各类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搭建审计实践平台,根据个人培养目标,有针对性地做出审计安排,支持审计干部在实践中创新工作,通过查处重大案件、独立完成重要审计事项、形成高层次审计信息,提升查核问题的能力。

    二是搭建理论研究平台,培养分析研究能力。通过选派业务骨干参加中高级培训班、专题研修班、学术研讨会,鼓励和支持审计人员参与审计署组织的课题研究、省直机关各类征文,向审计署和省直机关上报各类理论文章,办内开展知识竞赛和理论研讨等,搭建各类理论研究平台,提升分析研究的能力。

    三是搭建信息技术平台,培养计算机应用能力。通过支持审计干部参加计算机类考试,主动学习和掌握更多高层次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及时总结并形成AO案例和计算机审计方法,组织青年干部参加省直机关计算机应用大赛等方式,提升计算机应用的能力。

    四是搭建机关管理平台,培养内部管理能力。通过组织相关人员向管理先进的特派办学习、向管理类专业书籍学习,创新内部管理工作并及时总结经验和方法等方式,提升内部管理的能力。

    三、强化业绩考评,以考评促实效

    一方面,制订业绩考评标准。为切实把素质过硬、业绩突出、作风扎实、自律严格的优秀“四手”人才评选出来,该办2011年出台了《培养“四手”人才具体措施》,2012年又出台了《查核问题能手评选管理办法(试行)》等四个考评办法,确定了“四手”人才的业绩标准,为审计干部争当“四手”人才明确了努力方向。另一方面,按程序进行业绩考评。2012年上半年,该办“四手”人才考评领导小组采取民主推荐、自评、进行业绩量化评分的办法,对2011年度“四手”人才进行了业绩考评,有15人被评为查核问题的能手,12人被评为分析研究的高手,17人被评为计算机应用的强手,17人被评为内部管理的行家里手。

    四、完善制度办法,构建长效机制

    一是构建制度保障机制。该办先后出台了争当“四手”活动实施意见、培养“四手”人才具体措施、“四手”人才考评办法、加强人才队伍专业化建设实施意见等一系列制度和办法。以实施意见为总纲,以具体措施为途径,以考评选办法为标准,以人才队伍专业化建设实施意见为保障,初步搭建了“四手”人才培养的制度框架。

    二是构建典型引领机制。该办安排每一手得分第一的审计干部在全办大会上作经验交流,以其成功的经验引领全办审计干部争当“四手”,在全办营造学有榜样、创有目标、比有尺度、赶有动力的氛围。

    三是构建常态化管理机制。该办“四手”人才培养模式被审计署评为2011年管理工作创新事项。在取得成绩的基础上,该办根据审计形势发展变化和干部队伍建设要求,对“四手”人才培养实施常态化的动态管理,并不断探索“四手”人才培养新模式,着力打造创先争优工作新亮点。(房晓丹)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