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署哈尔滨办在社保审计中创新审计方法取得较好效果
【发布时间:2013年03月20日】
【来源:审计署哈尔滨办】
字号:【大】 【中】 【小】
    2012年,在全国社会保障资金审计和保障性安居工程跟踪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审计署驻哈尔滨特派员办事处努力探索审计思路和方法,在审计组织管理、利用计算机开展审计等方面进行大胆创新,取得了较好效果。

    一是在社保资金审计中,制定了《全国社会保障资金审计工作手册》,从审计组织方式、人员分配和管理、与省审计厅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成立临时党支部,到分阶段制定倒排时间表等方面作了周密部署,保障了审计工作的顺利实施。

    在社保资金审计中,该办创新现场业务指导方法,编制细化《社保资金审计工作方案指南》。该指南包括《社会保障资金审计方法细化操作指引》、《社会保障资金审计工作要点》、《社会保障资金审计工作要点实施方案》、《全国社会保障资金审计实施方案附表填报说明》、《全国社会保障资金审计实施方案附表填报操作要求及说明》、《社会保障资金审计报表补充讲解说明》、相关法规政策等9大类内容。其中《社会保障资金审计方法细化操作指引》采取“使用说明书”模式,对11个大类、91个社保审计事项从哪些部门调阅哪些资料,如何利用资料中的指标、数字进行分析,针对不同调查结果应当如何判断、参照哪些法律法规等,逐一予以解释和说明,实现了“程序式”指引,为保质保量完成社保审计任务打下坚实基础。

    二是在社保资金审计中,加大数据采集转换的投入力度,组织全部计算机骨干共同负责数据采集转换工作,共开发了5种数据采集校验、汇总工具,大大提高了数据采集效率和质量。

    与省厅联合开发的“社保资金审计数据采集校验工具”,实现了一次性从数据表名称、数据表结构、数据表内容等三个维度进行数据校验的功能。该数据采集校验工具被《全国社会保障资金审计数据采集动态》(第十期)采用并转发。其中的“文本文件校验程序”模块实现了对文本文件间隔符、换行符、界定符等内容的直接校验功能,避免了“先采集、后校验”数据耗用大量时间的问题;“文本批量导入工具”软件不仅能大批量无人值守地处理大量文本数据,而且能够解决一些手工处理时不能解决的问题,有效地缓解了社保审计数据采集时间紧、任务重、人力不足等问题。针对数据库版本不兼容的问题,该办创新采用了“服务器——终端机”一对多的数据采集模式,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解决了数据库版本不兼容的问题。与相关单位联合撰写了ORACLE数据库从原始表向标准表转换并同时进行校验的SQL代码,转换后无需再对标准表数据进行校验,解决了数据校验耗时长的问题,大幅提高了效率。

    该办在审计中,还利用信息化手段查出了某医院虚报处方金额骗取医保资金的问题。同时,对医院审计的数据分析方法、医院HIS系统的应用方法进行总结,开发了包括实战练习、成果演示、集成工具三个大模块23项功能的《医院审计实务实验室》,目前已挂接在哈尔滨办审计管理系统,供审计人员用于医院审计业务知识学习和初步演练,为今后的医院审计积累了经验。

    此外,在2012年10月开始的地方财政收支审计中,该办独立开发了《联网审计数据平台》。该项创新方法被署《全国保障性安居工程跟踪审计工作简讯》第19期和署《财政审计经验交流》第13期刊载。实践中,审计组利用该平台核查出住房保障业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促进了国家住房保障政策的全面落实。(池艳艳  朱志义)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