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署沈阳办经责审计加大计算机审计技术方法运用 效果明显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17日】
【来源:审计署沈阳办】
字号:【大】 【中】 【小】
    
    近来,审计署驻沈阳特派员办事处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中应用多项计算机审计技术与方法,有效提高了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取得良好效果。
    
    ——建立经济责任审计三级数据分析平台。一是在办内数据分析中心搭建一级数据分析平台。依托办数据分析中心,设立专职数据分析员负责查询与分析,并可向其他审计人员授权使用。结合应用审计软件,充分利用各项审计资源及已归集的办数据资源目录数据,加强数据分析工作的组织管理,全面开展数据综合分析利用。
    
    二是在主审计现场搭建二级数据分析平台。审计组在主审计现场专门设立数据小组,建立服务器,搭建数据分析平台,按照署工作方案等要求,负责采集、清理与归集与本次经济责任审计相关的数据。按照审计署统一规范,建立数据表统一命名规则。
    
    三是在分审计现场搭建三级数据分析平台。根据工作需要,在分散于各地的分审计现场搭建三级数据分析平台,建立现场查询端,主要安装应用被审计单位的系统软件,便于各审计小组或审计人员对数据综合分析结果产生的审计疑点或本小组负责的重要审计事项,及时核实。
    
    ——应用“工程”方式强化数据分析管理。根据经济责任审计的特点和需求,在二级数据分析平台中集中建立两项“工程”。一是建立“地区经济社会总体评价指标核实工程”,主要内容包括该地区统计部门提供的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与支出等地区经济社会指标。二是建立“重大经济审计事项审计核实工程”,主要内容包括经济责任审计实施方案中确定的重点审计事项。数据小组牵头组织与各审计小组共同研究计算机审计思路;充分利用各类数据资源,针对不同审计事项设计具体审计方式、步骤、程序与脚本,在“重大经济审计事项审计核实工程”中分门别类建立数据分析模型,通过可视化工具调用,具有系统性、开放性和共享性,在审计组中实现技术共享,提高整体审计工作效率。
    
    ——综合应用多部门数据建立分析模型进行比对分析。综合应用办已归集的数据资源和审计采集的基础数据库,建立市、区(县)各级财务收支指标分析数据模型,有效应用财政、税务、国库等部门数据,实现跨行业数据关联分析与比对分析。尤其是结合地区人口数据,对地区财政收支情况等指标增长情况和人均指标增长情况进行分析,取得较好效果。
    
    ——注重对大量非结构化数据的清理转化与分析应用。针对被审计单位文件和会议记录等非结构化数据量大的特点,将被审计单位办公系统中非结构文件、档案等资料导出,清理转化为结构化数据,利用相关软件分析检索功能进行快速定位查询或模糊查询,再结合应用被审计单位的终端联网查询源文件方法,提高了审计工作质量与效率。(张汇 郭常军 于小东)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