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署兰州办计算机审计服务一线效果好
【发布时间:2013年11月18日】
【来源:审计署兰州办】
字号:【大】 【中】 【小】
    2013年以来,审计署驻兰州特派员办事处信息化建设以“强化基础建设,服务一线审计,消除审计业务与数据分析脱节”为主线,着力提高计算机技术人员的审计业务能力、数据分析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和理论研究能力。通过锤炼“基本功”,加快建设了一支业务熟练、技术先进的数字化审计队伍,为切实发挥信息化技术对审计工作的引领作用,促进审计事业科学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

    一、夯实基础——“打铁还需自身硬”

    一是构建审计数据库,强化审计数据在寻找审计线索的功效。兰州办建立了以审计数据为中心的日常分析模式,通过多种方式逐步建立了包括工商、国地税、电力、社保等部门数据在内的审计数据库,并在日常对数据的梳理过程中,发现问题线索,如在对多个部门工资统发数据进行日常分析时,发现存在未按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问题,在之后的审计项目中,该问题直接作为审计线索被审计人员落实。

    二是灵活运用分析方法、提高技术水平。兰州办充分利用“金审工程”的成果,通过整理和分析审计署历年征集的关于企业审计的专家经验和AO案例,归纳和总结企业审计的有效方法和宝贵经验,拓宽了审计思路。运用计算机技术和数据分析方法,如多维分析技术、数据挖掘技术、统计分析方法等,建立了多个数据分析模型,多角度、全方位地进行数据分析和比对,取得了良好成果。

    三是优化组织管理模式,实现数据分析和延伸调查无缝连接。在审计项目中,计算机技术人员始终作为业务工作的重要力量全程参与工作实践。一方面审计业务人员参与数据分析,在数据分析阶段熟悉线索形成过程,并借助经验拓宽分析人员思路。另一方面分析人员参与延伸调查,在延伸阶段确认分析结果,及时修正偏差,继续收集基层数据并协助审计业务人员进一步分析、拓展和细化延伸线索,有效解决了审计现场数据分析与审计业务的脱节问题。

    二、开拓信息化审计思路——炼好“火眼金睛”

    一是利用审计经验,明确数据分析方向。兰州办积极发挥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经验和专业特长,将计算机技术人员发现的“数字疑点”,通过加入审计职业判断转化为有效的“信息线索”,有效地提高了数据分析的“精准度”。如在某证券公司审计中,面对该公司大量开展结构化理财产品投资顾问的创新业务,利用审计经验研究分析证券公司开展此类业务的背景,通过分析结构化理财产品交易台账和证券公司自营债券交易数据,发现证券公司存在低价出售自营债券的问题。

    二是发挥“大数据”优势,实现多源综合分析。针对审计事项中表面合规现象较为突出、数据分析难度日益增大的现状,数据分析小组调整思路,发挥多数据源综合分析优势,核查多系统中关联数据的同一性以发现审计线索,如在审计项目中利用工商登记信息、国地税纳税记录、电力公司供电信息等数据检查企业申报节能减排奖补资金的真实性,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三、深度应用信息化审计成果——当好“利剑、守护者”

    一是立足反“四风”,当好“利剑”。兰州办在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从反“四风”出发,有目的、有选择地下载和整理了相关审计数据,得到分析结果,及时反馈至管理部门进行整改。例如利用数据分析查找某省公务人员开办企业情况,分析结果得到当地省政府高度重视,成为当地反“四风”活动中重要的内容之一。 

    二是关注民生,做好公共资金的“守护者”。兰州办重点在覆盖面广、影响力大的民生项目中应用数据分析,发挥其分析高效、廉价的特性,在纷繁复杂的情况下快速定位问题所在,极大地减轻了审计中人力物力的投入,为践行科学的审计理念提供了技术支持。如在对某地方惠农贷款审计中,通过应用多维分析手段,不但获得了贷款发放的总体情况,还迅速确定了存在问题的地区及贷款户,为延伸人员提供了精确的调查线索,取得良好的效果。(赵琛)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