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在全审会上受嘉奖的审计人谈研究型审计
【发布时间:2022年02月07日】
【来源:审计署沈阳特派办、南京特派办、成都特派办】
字号:【大】 【中】 【小】

在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一批研究型审计优秀案例的作者受到嘉奖。如何开展研究型审计,2022年要做些什么,让我们来听听这些审计人员怎么说。

沈阳特派办金融审计处李坤:做实研究型审计需要“主动+务实”的工作态度、“前后关联”的思维方式和“能查能说能写”的工作能力,即勤于思考、实事求是,深挖原因、关注后果,落实证据、转化成果。

对开展金融审计来说,要研究稳健货币政策实施传导情况,关注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资产配置结构,在解决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融资难、融资贵方面下功夫;要关注金融机构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道德风险,研究揭示金融机构信贷资金投放、化解不良贷款等重点环节和领域违法违规手段隐形变异、翻新升级的问题,同步关注金融领域“关键少数”依法依规履职用权情况,深挖风险事件背后的腐败问题,助力持续推进金融领域反腐治理、实现海晏河清。

沈阳特派办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处李环:把研究型审计思维贯穿审计工作始终,坚持研究与实践、守正与创新相结合,实现快速、精准完成审计目标,真正做到审计质量、效率双提升。

近两年,在企业审计实践中,我牢记“审计监督首先是经济监督”定位,重点关注央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质增效、财务收支真实性等情况。在某企业审计项目中,深入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全面梳理相关行业特点,对行业涉及的原料进口、生产加工、产品销售等各环节进行全链条研判,对涉及的多元主体开展全方位调查,在深入了解行业总体情况和运行模式的基础上,通过系统分析,揭示出该行业存在的一些体制机制性问题,推动相关行业规范管理、深化改革。

南京特派办税收审计处沈晔华:“跳出框架看问题”是我的研究心得。通过阅读税务研究类的专业期刊,了解税务工作专业人士对政策制度提出的疑问,他们的困惑可以反映政策制度本身的不足,为我们的研究开拓思路。

运用“政策+数据”的分析方法,可以更好地开展研究型审计。在政策跟踪审计中,运用这种方法进行研究分析,我们提出了细化税收政策的建议,促进税收领域改革。

南京特派办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处解迎春:搞研究需要长期坚持,不能只是三分钟热度,要找准研究方向,久久为功。

去年6月,我来到审计署企业司交流,发现同事们宏观政策研究水平较高。为了制定审计工作方案,他们在去年某经济责任审计项目中确定若干研究专题并做大量的前期研究工作,对审计实践的指导作用很大,这种工作方法让我受益良多。2022年,我将努力提升宏观政策研究水平,利用交流的契机,增加宏观政策知识储备,依托工作群每天转发的国家最新政策、行业前沿动态,深入研究国家对重点行业和领域出台的最新政策以及改革背景、方向和路径,努力把研究工作和审计实践真正结合起来。

南京特派办计算机审计处汪姬:去年10月开始,我经历了审计业务领域的转型,开始参与信息化审计。信息化审计涉及国计民生各个方面,这就要求审计人员找准切入点,确定审计重点,揭示管理风险,促进制度完善。

新的一年,深入了解和吃透“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及国家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是我的首要目标。从规划入手,结合具体项目分析政策执行情况,力争从规划到政策,从政策到业务,从业务到执行,在新领域积累经验、打开思路。

南京特派办企业审计处黄敏:作为审计青年,审计实践经验尚不丰富,开展研究型审计是提高专业能力的强有力抓手。实务导师和审计前辈们研究问题更深入、文字表述更精简,这得益于多年积累的审计经验和对相关政策的系统研究。

2021年,我第一次担任大型项目主审,参与审计项目全过程并完成了审计报告的初稿。当把自己写的初稿和办里经过推敲、复核的终版报告进行比较后,发现在研究问题、提炼信息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2022年,我将学习借鉴同事们的审计经验,沉下心来、耐得住性子搞研究,做到每参与一个项目,就总结复盘一下得与失,争取快速提高专业能力,提升审计成果质量。

成都特派办办公室周驰平、企业审计处鲜奇浩:开展研究型审计要具备多业务领域政策研究、数据分析、逻辑推演的复合能力。

 

开展研究型审计要精准发力,可借用苏格拉底“真实”“善意”“重要”的三个“筛子”对研究选题进行过滤。运用“真实”的筛子,挖掘基础资料找线索,从“寻常”中发现“不寻常”,确保选题来源实。运用“善意”的筛子,围绕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全面深化改革、促进权力规范运行、促进反腐倡廉开展研究型审计,确保研究方向准。运用“重要”的筛子,聚焦财政财务收支,拓展其他领域,全面系统完整地揭示问题及产生的影响,确保研究价值高。

“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2022年,我们将继续苦练内功,深挖潜能,多思考多总结,强弱项、补短板,逐渐建构“复合型的知识结构”,进一步提升研究实效。

成都特派办农业审计处彭霁、金融审计处吴雨横:研究能力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往往写满了光阴的故事。很多审计人员都有业务转型的经历。适应新业务领域的要求,提升复合型能力,需要利用出差、周末、节假日等时间,从专业基础书籍读起,及时调整知识结构。实践中结合审计项目,一年熟悉一个具体业务领域的宏观政策、法律法规、行业发展和运作规律,产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由点及面、不断积累、举一反三,逐渐构建起相对完善的知识体系。

我们擅长领域不同,一个擅长财政审计,一个擅长金融审计。办里把我们安排到一个项目组,能够通过思维碰撞、融合发酵、优势互补、形成合力,开展“复合型研究”,产生更有实效的研究成果。2022年,我们将继续加强学习,填补知识空白,在审计项目中寻找新的突破点,沿着“查清楚问题、说清楚要害、写清楚报告”的脉络,激发研究思路,提升研究能力。

深入开展研究型审计是实现新时代审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审计人坚持把研究贯穿于工作全过程、落实到各环节,牢牢把握住研究的目标和方向,坚持实事求是力所能及开展复合型研究,推动审计事业高质量发展,更好地发挥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2022,研究型审计将勇毅前行,一直在路上。

 

策划编辑:宋昕桐、李丽华、杨明月

责任编辑:赵方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