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生于1930年,是一位有着60年党龄的老党员。他14岁参加革命,把毕生精力奉献给了金融事业。他坚定的政治信仰和两袖清风的作风,是留给我最大的财富。
父亲的故事还要从新中国成立前说起。1944年,日伪军占领了父亲的家乡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父亲亲眼看见八路军在当地浴血奋战,“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为人民求解放谋幸福”的标语也在他心里留下深深烙印,这让父亲决心要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得知父亲的想法后,爷爷奶奶虽然不舍,仍将身为长子的父亲送进八路军队伍。由于父亲上过私塾,有一些文化,经过一年多的培养,1946年,组织将他安排在东阿县五区参与土改工作。
土改工作期间,父亲负责丈量土地、登记入账。他曾告诉我,土改就是让“耕者有其田”,工作组要通过充分调查,摸清各户土地、人口情况,把土地收上来后根据“抽多补少、抽肥补瘦”的原则,按各家人口平均分配,确保每一户贫农都有田种。为此,他起早贪黑,亲自丈量每一块田地。
这期间还有个小故事。一户地主看父亲年纪小,想蒙混过关,便对他说:“小同志,我东边这块4亩地贫,西头那块7亩地肥。你给写上把西头地交了吧。”父亲坚持要实地丈量,结果发现是东边7亩、西边4亩。他将结果填入调查表,严肃说道:“你不要扰乱工作!两块地大小面积正好相反,需要交的是东边的地。”后来这件事传开了,父亲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称赞他是为老百姓谋利益的好同志。
土改工作结束后,父亲先后在专区银行训练班及聊阳县银行办事处学习和工作。凭借踏实认真的工作态度,父亲在新中国成立前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每每说起这些往事,父亲总会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人要坚守信仰,方得始终。你也要争取成为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
新中国成立后,父亲在银行系统工作40年,始终两袖清风。改革开放初期,国家基本建设由原来的拨款改为贷款。当时供职于建设银行的父亲负责对天津市某企业进行贷后跟踪检查。贷款企业离我家30公里,父亲谢绝该企业专车接送,每天早早出发,带着午饭与同事一起骑自行车去企业,直到夜幕降临才回家。母亲见他还要奔波多日,劝道:“坐企业车吧,省得每天路上折腾四个小时。”。父亲正色道:“用人手短、吃人嘴软。我的职责是对企业贷款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沾了人家好处容易失去立场。”
在这项工作中,父亲发现该企业存在挪用贷款问题。企业领导打听到我家住址,带着高档礼品来说情,希望父亲网开一面不予反映。我至今清晰记得,父亲义正词严地说:“你们挪用银行贷款会造成资金短缺,影响原有工程计划开展,最终导致完不成项目,无法按时还贷。纸包不住火,调查报告必须如实反映,你们要做的不是请托说情,而是抓紧时间返还挪用资金,恢复正常生产。”送来的高档礼品也被父亲一并送出家门。
后来得知,那家贷款企业及时堵塞漏洞,恢复正常生产,最终在期限内完成项目并偿还贷款。多年后,当我成为了一名审计人,才真切体会到父亲为什么如此“较真”。光阴荏苒,我在审计工作岗位上已工作了30年,我会永远珍惜父亲留给我的精神财富,规矩小家、服务大家、奉献国家。
作者:天津市和平区审计局 杨曼
责任编辑:欧立坤 |
【关闭】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