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基层视角下的审计机关统计工作探讨
闫海荣(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后旗审计局)
【发布时间:2015年12月21日】
字号:【大】 【中】 【小】

审计统计工作是审计机关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统计工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审计成果的体现。近年来,审计统计工作逐渐受到各级审计机关的重视,统计技术和统计手段得到了发展和进步,特别是电子统计报表的开发和利用,进一步规范了审计统计,提高了统计工作效率,但从基层审计机关统计工作开展情况来看,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本人结合审计统计工作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基层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统计工作程序不规范

1、不能及时上报统计报表。按照规定,审计报告发出后至多两个月内就应该完成计划统计台账的填报。但现实中,由于各种原因,审计人员多数不能及时对审计项目档案进行整理并上报给局机关统计员,往往到年终才集中填报所有项目的报表,使得年终统计工作量陡增。

2、很难实行“谁主审谁填报”原则。统计数据本应该由股室负责人、综合统计员、分管领导层层审核后,经统计管理部门与各业务部门联动共同完成上报工作,并由审计项目主审负责填报统计台账。而基层审计机关的普遍情况是,各阶段工作都由统计人员一人负责。审计项目完成后,统计员通过各股室业务人员获得审计报告和其他业务文书,直接据此填写和上报统计报表,统计工作变成了一个人的事。

3、不注重统计综合分析。基层审计机关统计人员大多是兼职,统计人员往往只重视完成统计台账和报表,不太注重统计综合分析。统计报表一般只是上报上级审计机关就完事大吉,而本级机关对统计报表的分析和利用基本没有。

(二)统计数据质量不过关

1、重要数据不统计。很多基层审计机关顾虑重重,担心数字金额过大、问题过于严重太“出风头”,引起上级审计机关关注,造成审计工作“被动”。

2、关键数据不准确。统计人员填表主要依据审计意见书、审计决定书等审计结论性的文书。但往往这几种文书对所查出的问题定性和界定与《审计统计软件》报表相比不够明确,模棱两可,统计人员在建立台账和填报表时不能区分属于哪一类问题。还有的文书对查出问题只提现象,根本不予反映数据。这些,都直接影响了统计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对跨月、跨季或跨年度的审计项目也很难把握,如果按照下达审计结论的时间统计,则统计结果不能准确反映当时的实际状况。审计中有时还会出现重复审计情况,如对某单位财政审计后,又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审计结论文书对个别问题有重复反映,统计时,这种情况要不要统计在内,也很难把握。

3、数据可用性不强。一方面是统计人员不能准确理解指标的内涵,造成所统计的数据并非是真正需要的,在很大程度上做了无用功。另一方面,很多重要指标统计软件中没有,如对一些未处理到位需跟踪落实的问题没有直接进行统计;只反映当年的审计情况,无上年同期情况,与往年同期缺乏比较,也未设置其他统计分析性的指标栏目。统计目标不明确,横纵向对比极其不方便,统计数据难以作为决策的科学依据。如填表一般输入的是月报数和季报数,而生成的却是前期累计数,报表不能直观反映当月和当季填报数;报表核对和审核较麻烦,一般非统计人员难以进行审核。

4、统计数据利用率低。由于统计成果利用意识不强,统计数据质量较低等原因,基层审计机关的统计数据的利用只限于各阶段的工作总结中。缺乏对数据的深层次挖掘,无法分析出重要信息情报,大大减弱审计统计信息作为国民经济运行的“监测器”和“晴雨表”的重要作用。

(三)统计队伍存在问题

1、基层审计机关统计员全部是兼职统计员,除了每月报送统计数据,每季度撰写统计分析报告之外,还要兼职多项工作。有的统计员甚至被派出审计,这些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统计数据的及时、准确、安全上报。

2、统计工作性质要求各审计单位统计员保持稳定,但这一点很难做到。统计软件是一种工具,因为统计数据来源较多,统计软件的顺序性、逻辑性又较强,这就要求统计软件操作人员,不但要非常熟悉操作步骤,而且要非常熟悉数据之间的逻辑关联。但是基层审计单位,因人员变动比较频繁,新人员对软件操作不熟练,导致统计工作滞后或者错误。

3、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统计工作要求统计人员掌握一定财务知识,能够理解计划统计软件中的各项指标、有一定计算机运用水平,还要有高度责任心和严谨的工作态度。现实情况是大多统计员没有什么审计经验,又不是科班出身的年轻人,需要长时间培养才能保证胜任统计工作。

二、加强统计管理工作的建议

为了更好发挥审计统计工作效用,应该采取以下对策:

)提高对统计管理工作的重视

统计数据上报是反映全局审计工作成果的一项重要工作,应该由审计机关一把手亲自抓,明确统计相关各项制度,要求全局配合统计工作。日常工作中,统计工作所在股室应为统计员留出统计工作时间,肯定统计员的成绩,并对工作中遇到各种困难和阻力,给予支持指导。

(二)完善统计工作管理制度

根据具体统计工作流程,将已有制度中不合理、不科学、难以实施的部分剔除,补充切实可行的条款,并且让制度可以真正运行起来。在统计考核方面,应该细化考核指标,并严格按照考核细则打分。以平时建立的各科室报表填写情况台账为依据,对出现重报、漏报、错报等问题的,严格按照考核办法予以扣分。最后,对重要制度进行宣传和学习。将已经制定的各项制度、规章、办法发给每一个股室学习,并在平时工作中严格执行,对执行不到位股室进行通报,切实发挥制度的规范作用。

(三)加强队伍建设

一是提高人员素质,保证工作顺利开展。一方面,挑选具有良好的财经知识背景、审计实践经验丰富、宏观意识强的人员充实到统计管理工作岗位,不断提高其综合能力和素质,使之适应计划管理工作的需要。另一方面,根据审计人员自身的知识结构,因材施教地提供相应的培训机会,使个人能力与审计工作紧密结合。积极选派统计人员参加统计管理软件培训。通过学习,让统计人员了解审计统计工作相关制度规定,掌握统计各项指标的填报方式,把握好填报口径,理解统计相关指标,掌握统计管理软件操作使用。二是设置预备统计员,保障统计工作连续性。统计工作连续性、专业性较强,应尽量保持统计人员的稳定性,并在时间上给予保障。在保持统计工作连续性方面,具体可以如下操作:除了负责统计上报的统计员之外,再安排一个预备统计人员同时参加计划统计管理方面的培训,每月利用几小时掌握基本的统计流程,并通过“实习”操作,保证质量和水平。当常规统计员因请假等原因不能继续工作时,预备统计人员可以随时胜任,这样可以大大降低突发情况带来的麻烦和挑战。

(四)加强应用性,发挥最大成效

审计统计工作的目的是为了汇总一定时期的成果,并指导下一时期的审计业务工作。目前的统计大多只能起到汇总的成效,对审计业务的指导作用不很明显。应该不断加强审计统计的应用性,使审计计划编排更加合理,审计业务目标更加明确,审计效率更加高效。数据录入时,一是要准,数据不能出错,要严格按文书资料准确录入;二是要快,根据项目实际进度,适时录入数据,或者在收到文书资料后,第一时间录入到统计软件中,得到最新的数据,不要养成拖拉的习惯。三是要审,审就是审核,要在软件中填好了以后,再与纸质的报表仔细地检查和核对,与上期和上年同期数据对比,看看数据是否相差太大,如果相差太大,及时查找原因,立即修改,准确无误后,在规定的时间节点前上报,给上一级汇总缓冲的时间。

总之,审计统计工作是一项细致、复杂的工作,只有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统计人员的细心工作下,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崇高的职业精神,才能把工作做好,为项目建设和领导决策服务。(闫海荣)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