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审计在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朱江(审计署太原办)
【发布时间:2012年06月08日】
字号:【大】 【中】 【小】
    
    摘  要:公益性文化事业是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是当前我国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国家审计是维护民生的有效手段。所以国家审计应该在我国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中起到保障性和建设性作用。针对目前我国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国家审计主要应该发挥积极作用。
    
    关键词:国家审计  公益性文化事业  地位  作用  
    
    一、国家审计在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中的地位

    公民文化权益是人民群众的基本权益之一,是支撑和满足“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基本指标。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传播知识、宣传教育、示范指导、向群众提供优质精神文化产品、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的重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健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将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多的文化宣传阵地和休闲娱乐场所,进一步提高城乡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发展水平。
    作为国家基本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审计是国家实现良好治理的内在需求。国家审计通过有效制约权力,充分发挥“免疫系统”的预防、揭示和抵御功能,在维护民主法治,保障国家安全,推动落实责任、透明、法治、廉洁、公平和正义等原则和理念的落实,不断完善国家治理,进而实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国家审计是维护民生的有效手段。中国国家审计机关把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作为根本目标,致力于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在推动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建设性作用。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是当前我国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所以国家审计应该在我国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中起到保障性和建设性作用,在公益性文化建设领域充分发挥“免疫系统”功能,从发挥审计监督职能作用角度出发,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建设中体现自身价值。

    二、目前我国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经费投人不足,基层文化活动乏力。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发展,需要有足够的经费支持。但由于受地方财力的限制,特别是一些边远农村、牧区对文化事业投人较少,没有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文化事业单位只能勉强维持工作运转,而无力拓展业务。当前主要表现为:经济基础仍然比较薄弱,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投人有限;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氛围不浓,社会力量参与仍然缺位。
     (二)人才缺乏,文化竞争力不够强。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文化人才使用、培养和引进机制,文化经营管理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匮乏,文化事业发展缺乏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成为制约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的“瓶颈”之一,现有的文化人才队伍年龄老化、知识结构单一,不适应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的新要求。
    (三)体制不顺、机制不活,文化创新乏力。文化体制改革相对滞后,文化管理方法比较单一,过多地依靠行政管理和政策调节,文化市场管理缺乏统一的行政执法力量。文化服务不以满足人民的基本需求为目的,造成公民的文化基本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文化事业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没有发展动力。
    (四)基础设施和设备比较滞后,文化信息共享资源相对乏力。长期以来,新建的基础设施和新投人的设备比较少。现有的基础设施和设备基本上都是使用了多年,已经老化,适应不了发展的需要。有的地方文化设施还是非常简陋陈旧,远远不能满足新时期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文化消费观念的形成,制约了市民文化素质的提高,从长远来说也必然会影响地区的综合发展。
    (五)投融资体系不够完善,需要建立有力的投融资主体及平台。由于文化事业单位公益性、准公益性和经营性界定不够清晰,该推向市场的没有政策以及体制界定不够明确,造成资金投人上的缺位和越位,从而制约了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社会和民间资本多渠道融资的体制机制还未形成。公益性文化建设资金来源几乎全部依赖政府投人,社会各界参与投资很少,社会办文化、企业办文化的积极性还没有很好地调动起来。文化事业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机制较弱,不具备扩大文化市场所需资本的扩张能力。

    三、国家审计在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中的作用

    国家审计的本质是国家依法运用权利监督制约权利的行为。所以国家审计在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中的作用的核心内容是监督,主要特征是批判性、建设性和服务性,针对目前我国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国家审计主要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一)围绕公益性文化建设工程这个中心,全面加强审计监督与服务。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强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要依靠充足的财政资金和科学的预算管理来支撑和保障。我们各级审计机关要通过审计,促进党中央、国务院的各项方针政策特别是重大经济方针政策落实到位,确保政策取得实效;要注重发现问题和分析原因,并从体制机制制度层面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促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通过对公益性文化单位、文化建设和投资项目的审计,保障公益性文化建设资金及文化资产安全,提高公益性文化产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突出三个重点,积极为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服务。一是要加大跟踪审计力度,密切关注公益性文化建设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对重点公益性文化建设项目和资金实施全过程跟踪审计,保障建设资金的安全、合理、有效使用。二是要加大绩效审计力度,对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使用、管理的效益效果进行重点监督,看国家投入的资金是否达到预期的目的,有无重复建设、管理不善等问题,一方面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作用,另一方面防止造成损失和浪费。三是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将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发展、文化产业建设的成果纳入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考核评价体系,促进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将公益性文化建设纳入重要工作日程,在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切实履职尽责。
    (三)落实八项任务,为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发展繁荣保驾护航、一要围绕文化素质提升工程,通过审计促进文化法制建设,使违法犯罪、不文明、不道德行为得到惩处;二要围绕文化事业惠民工程,对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审计监督,对重点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开展审计调查;三要围绕文化产业开发工程,对与其密切相关的文化旅游业、新闻传媒业、出版发行业、网络信息业等行业开展审计监督,促进优化产业布局、行业健康发展;四要围绕文化体制创新工程,对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国有文化企业单位的财务收支和绩效开展审计,促进加强管理、提高效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五要围绕文化精品打造工程,加强对社科研究机构及高校科研机构的审计监督,对文化科技创新项目及资金加强审计监督,为文化科技创新保驾护航;六要围绕实施文化传播促进工程,开展审计监督,确保在新闻媒体建设、文化展示平台、对外文化交流等方面投入的资金发挥积极作用;七要围绕文化人才建设工程,在各项审计和审计调查中注意发现、总结、推广文化领域优秀的管理人才和科学的管理经验,为推动文化领域提高管理水平服务;八要围绕文化发展保障工程,将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纳入审计内容,尤其在经济责任审计中作为考核领导干部职责履行情况的评价指标,对公益性文化建设投入的增长幅度、资金管理水平、资金使用效益进行系统评价,促进文化建设目标责任的落实。(朱江)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
    2. 刘家义,《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中国审计》2011年。
    3.《刘家义审计长在审计署党组中心组2011年第三季度学习会上的讲话》,审计署《审计情况通报》2011年第17号。
【关闭】    【打印】